有没有可能发明一种仪器完全代替中医诊脉?怎么实现?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这种仪器早已发明出来了,不过我没用过,不知准确率有多大,按照现有的人工智能技术,是能做到的,而且可以说比一般医生的手都测得准,因为脉搏的变化是微小的。要精确地判断,无一定经验是很难办到的。其实还可以还可以通过高清相机把舌象传入计算进行分析,再输入患者对自已感觉的描述,再输入医生的望诊结果,这样四诊合参,就可以完成常规的诊并显示出用药处方。
这个事情我倒没有想过。确实也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问题。
绝无可能。
中医珍脉技术完全是一个经验知识积累的结果,这也是老中医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之一。
虽然有很多古代老中医编著的关于诊脉方面的书籍,但是,学习诊脉的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只能是师徒口口相传、手把手的教学、临床实际操作指导。只有在师傅带领下积累充分的经验以后,才有可能进行实际临床诊断。
因此,按照传统的方法,中医师的培训是很困难的,原因就是珍脉的查病机理与真实疾病之间是有很模糊的相关性关系,必须在实际操作过程充分中积累相关的判断经验。接触的病例越多,经验积累的越充分,临床诊断的结果就越准确,说明中医珍脉是经验积累的结果。
根据上述情况,可以肯定的说,利用现代测量技术以及疾病大数据积累,完全可以建立一个专家系统实现‘’病人不用开口,便知病情根源‘’的诊疗系统,尤其是亚健康状态的检查。
我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有人研究过,但没有成功。现如今科学技术发展了,是否可以用机器人技术探讨一下,这个过程是会很困难的,但可能性是有的。
说实话,几乎完全不可能。给亲戚号脉,我可以准确辨别出他几天以内生过气。吃过哪种食物类型,判断出流不流鼻血,媳妇来没来月经。很多人以为号脉只是号病。其实对于中医来说,号脉还包括了对病人生活的一种理解。中医治病天时地利人和。遵从自然。号脉断病也从来不是为了断病。
实现中医智能化不是没有可能的。中医主要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所谓望闻问切,望,指的是观察病人的发育情况、面色、舌苔、表情等;闻是听病人的说话声音、咳嗽、喘息,并且嗅出病人的口臭、体臭等气味;问是询问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症状,以前所患过的病等;切是用手诊脉或按腹部有没有痞块。所谓四诊合参,即综合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结果,全面了解病情,识别真伪,探求本原。这样看来,要实现中医智能化,首先需要解决对象识别问题,即总结出望闻问切诊断过程的专家经验模型,建立表象与病源的关系数学模型,例如可以采用模糊集(fuzzy set)理论建立模糊模型,研制一套能替代人工而实现望闻问切的诊断过程的传感、识别等设备和系统,建立中医临床病例数据库系统。进而,在实践中不断地与专家诊断结果相比较,反复修正智能化设备和系统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准确性。完成中医智能化的阶段目标。最后,完成的系统和设备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需要针对新的问题(例如新的疾病)对老的系统和设备进行不断研究和改进。
目前已经有这个机器出来,准确率达到80%以上。
高智能辨证施治,望闻问切能达到吗?如几十种脉像有人的指心灵吗?望能胜人的察形色观天赋辨吉凶,定绝生的宗合辨证思维?,,,
看了楼上诸位发言,未见资深人士参与评论,系统学过切诊的医生基本都看过濒湖脉说等切诊基础理论,对二十六种脉象不是你想象就造出仪器,需知“心中了了,指下难了”,要不早就有仪器了,比如耳诊断器,手掌诊断器,比比皆是。中医脉象是经长年累月积累出来的,一般人想用仪器代替恐怕还要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