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女排遭遇四连败?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中国女排遭遇四连败后万不可“习惯输球”,坚韧+应变方能走出低谷。
在竞技体育的世界里,“习惯输球”是所有球队都不愿碰到的情况,因为那意味着球员的心理已被彻底击垮。连续不敌欧美对手后,郎平和她的教练组最需要做的,或许并不是技战术方面的分析,而是保住队员对触底反弹的信心。
与塞尔维亚队的较量,中国队并非没有机会。尽管大部分时间处于落后,但这个同样派出替补阵容的对手,出现了不少失误。可每当机会来到面前,中国姑娘却有些信心不足,扣球不再果断、防守移动偏慢、接发球时更出现了动作变形……这种种情况,显然不是郎平和安家杰在暂停时段的两句鼓励就能解决的。毫不夸张地说,球员内心出现的不自信,比输球的结果更具伤害性。
此番中国女排出征意大利,郎平早早言明“以锻炼和积累经验为主”,“铁榔头”口中的锻炼和积累,显然不止感受比赛强度,二组、三组的队员在心理和精神层面受到的磨炼,才是最大的收获。
都说“女排精神”需要传承,作为其中核心要素的“坚韧”和“应变”,更应该被不断展现出来,从这个角度而言,不论以往战绩如何,也不论未来的路有多少荆棘,女排队员都不能丢掉信心,因为那是走出低谷,再创辉煌的基础。
中国女排进攻方式需丰富
中国女排近几场比赛的对手,风格较为相似,杀手锏也相对明显——利用欧美球员在身体素质上的优势,用强攻砸开防线。尽管这看上去有些“一招鲜”,但效果却是明显的。可当身体和力量并不占优的中国队,也开始依赖欧式打法时,问题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与塞尔维亚队一战,中国队绝大部分的进攻,都以强攻方式终结,诚然女排打法男性化是大势所趋,但如此生搬硬套,又有些一根筋的进攻模式,很容易被对手摸清套路。
看着刘晓彤、刘晏含、栗垚的强攻一次次被拦网或救起,作为场上大脑的二传手,是不是也需要尝试变换进攻节奏,找回曾经独步天下的快球战术和网上配合?此前与比利时队一战的结果已证明,目前的这支中国女排,需要找到更多不同的进攻方式,才能给对手更大的压力。
好在昨晚的比赛里,姑娘们至少展现了一些改变的迹象。第3局中,中国女排尝试了“速战速决”的套路,王媛媛与杨涵玉多次用快球打乱塞尔维亚队的防线,帮助球队拿下该局,那也是中国女排全场发挥最顺畅的时段,只可惜,这样的势头未能延续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