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快答

自闭症心理测试题目

自闭症心理测试题目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自闭症心理测试题目

1自闭症是如何造成的

1、脑器质性损害

如产伤、宫内窒息、感染、中毒等,15%-50%的患儿伴癫痫发作、脑电图异常、脑CT、磁共振有非特异性改变。有的伴有神经系统体征、躯体畸形等。

先天性风疹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均可能与自闭症发病有关。

2、遗传因素

部分患儿与遗传因素有关,遗传因素对孤单症的作用已趋于明确,患本病的儿童同胞中有2%-6%患本病,单卵双生子同病率高达36%。

3、环境因素

早年生活环境中缺乏丰富和适当的刺激,没有教以社会行为。

或长期处在单调环境中的儿童,会用反复动作来进行自我刺激,对外界环境就不发生爱好。

4、家庭因素

父母是专业技术人员,受过高等教育,比较聪明,但做事刻板,并有强逼倾向,对孩子冷淡和顽固,家庭缺乏暖和。

2自闭症心理测试题目

1、与其他儿童一起游戏和交往感到困难。

A、是

B、否

2、对声音和语言感到迟钝。

A、是

B、否

3、厌恶学习。

A、是

B、否

4、对各种危险,如玩火、登高、在街上乱跑缺乏应有的认识。

A、是

B、否

5、已经养成的习惯就坚决不改变。

A、是

B、否

6、不爱说话,有时宁愿有手势表示意愿也不用语言表达。

A、是

B、否

7、常常无缘无帮地微笑。

A、是

B、否

8、不是像一般的幼儿那样弓着身子睡觉,而是僵硬地伸直腿脚睡。

A、是

B、否

9、精力异常充沛,有时可半夜醒来,一直玩到早晨,次日仍不疲倦。

A、是

B、否

10、不愿和任何人的目光接触。

A、是

B、否

11、对某件事物可能产生特殊的爱好和依恋,抓住不放。

A、是

B、否

12、喜欢旋转圆形物体,而且可以长时间作出同样动作。

A、是

B、否

13、重复、持续地玩一些单调的游戏,如撕纸、摇铁筒中的石块等。

A、是

B、否

14、怪僻孤独,不爱合群。

A、是

B、否

3性格孤僻不等于自闭症

性格上自闭的孩子只是单纯的喜欢独处,不喜欢说话,性格比较孤僻。

并没有语言及行为问题等障碍。

而自闭症的孩子则表现在:不愿与父母亲热,也没有眼神情感交流,更不愿接受父母的拥抱、抚爱;不喜欢与小朋友一起游戏,只喜欢独自活动;当别人呼唤他的时候,他漠然不应,无动于衷。

此外,患有自闭症的孩子不仅存在语言、认知等障碍,还伴有感知、思维、情感、智能及社会交往等多方面的发育障碍。

著名自闭症康复训练专家张桂娥教授告诉我们:普通的自闭仅仅是性格上存在的问题,而自闭症则是多方面存在障碍,且这些障碍不可治愈,自闭症是疾病。

因此,性格自闭不等于自闭症。

4自闭症会带来哪些危害

沟通困难,自闭症患儿的语言与正常人的语言在逻辑、内容、形式上互不相容。

他们的内在世界精彩纷呈,但与正常人的内心世界互不相通。他们的思维活动是“关起门来唱大戏”,表面平静,内部活动很激烈。这种语言的不相容性导致自闭症患儿行为古怪、不可理解。

精神受伤害,症状严重的孩子整日里沉默不语、畏缩不前,“热衷”于把自己与外界隔离开来。自闭症是造成儿童精神残疾的最直接原因之

一,导致社会适应能力受损、自我管理能力下降,精神活动自闭、生活技能获取不足。

预测能力差自闭症患儿由于缺乏想象力和预测行为结果的能力,无法进行建设性游戏。

但他们知道纸可以撕、硬的东西扔到地上可以发出声音等等,为了寻找这种撕纸或扔东西的快乐,他们往往打碎或撕掉一些不该打碎或撕掉的东西。

智力受影响,专家指出:患儿在游戏中不能与伙伴们共同遵守一种规则,不能在游戏的每一步骤中去揣度别人的想法和做法。

不会扮演、不懂伪装。

例如,在幼儿园常进行的一种游戏,用空勺子喂玩具“小妹妹”吃东西,正常儿童会边做“喂”的动作,边咂嘴发出吃东西的声音。

而自闭症患儿就不会这样惟妙惟肖地做,他们常常会显得手足无措或自己旋转着勺子玩。

感觉有障碍,自闭症患儿还存在感觉过敏和感觉迟钝现象。

感觉过敏是其对外界一般程度的刺激感受增强的一种现象。有的患儿对声音、光线感觉过敏,听到突然的声音就会吓一跳或捂上耳朵。

有些患儿在晴天出门时都要戴上太阳镜才能平息他们的“烦躁”和“不安”。

感觉迟钝现象在自闭症患儿中表现尤为突出:对寒冷和疼痛不敏感,冬天穿单衣外出而不觉得冷,打针时不觉得疼,跌倒时摔破皮肤也无任何反应。

5从心理学角度看自闭症是如何形成的

孩子在出生大概头1-2个月里处在“正常自闭期”,这个期间孩子对外界反应很少,基本就是吃和睡。

因为这时候在孩子的感觉里,世界和自己是一体的,就像还在子宫里一样,尚不存在“外在的妈妈”,也就是说,这个世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

母亲的积极关注和陪伴,维持了孩子的这种“全能自恋”,既世界与我一体,呼“奶”唤“抱”,无所不能

从心理学角度看,自闭症患者的心理发育水平,滞留在这个时期,没有再继续发展。为什么没有再继续发展呢,各个学科都在试图找出成因。

例如,基因学家们试图找出导致自闭症的基因异常,迄今为止最具突破性成果,是在仅仅不到10%的经典自闭症中发现了同样的基因异常,而且是非遗传性的。目前各学科的研究成果都不能得出自闭症确切成因的定论。

再回到母婴关系。在“以婴儿为中心”的母婴关系里,婴儿自主地微笑,激荡起母亲的喜悦,也发自内心地对婴儿微笑;婴儿夜半啼哭,母亲哪怕在另一个房间也会同时醒来冲过去抚慰婴儿。

母亲以婴儿的感受为中心,与婴儿共振,给予积极的回应与关注。这是动物的本能反应,用印度瑜伽的说法,“心轮”较敞开的人自然有这种呼应能力。

如果妈妈自身童年得到爱较少,行为处事更偏重头脑判断,心的感应能力偏弱,尤其是头脑还被哭声免免疫法等行为主义婴儿训练法占据时,更容易遵循科学教条而不是母性本能去养育孩子,结果孩子的全能自恋得不到满足,孩子绝望的发现妈妈并不能被自己随心所欲的操控,充满不安全不确定感。

孩子的全能自恋若得到较为充分的满足,心智自然向前发展,逐渐把自己和外部世界分开,不仅仅关注自己,也开始关注别人。

水满则溢,爱向内灌注满了自然会流向外界,这就是所谓的“主体客体分化”,婴儿逐渐明白妈妈和自己不是一个人,虽然妈妈不能百分百及时满足自己的所有需求,但这样不完美的妈妈也一样值得信任,一样可以敞开心去爱。

人格发育到这个阶段的人,具有基本的同理心,宽容能力,能够接受别人与自己想像的不同。

哭声免疫法等行为主义婴儿训练法,破坏孩子的全能自恋感,孩子吃惊地发现“这个世界居然不如我所愿,我哭的时候居然没有人及时回应我!”可能母亲只是掐着表延迟了10分钟,在尚未形成逻辑性时空思维能力的小婴儿感觉里,整个世界支离破碎,地狱般的煎熬似乎永无尽头。

累积的恐惧和愤怒,可能会在长大一些后,时不时毫无道理地爆发,面对一点危险都没有的事物却惊恐发作,甚至歇斯底里的攻击父母,好像疯子一样不可理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