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快答

发生食物中毒应该怎么办?

发生食物中毒应该怎么办?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发生食物中毒应该怎么办?

1什么是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有毒动植物中毒是指一些动植物本身含有某种天然有毒成分;或由于贮存条件不当形成某种有毒物质被人食用后引起的中毒。

自然界中有毒的动植物种类很多,所含的有毒成分复杂,常见的有毒动植物品种有河豚鱼中毒、含高组胺鱼类中毒、毒蕈中毒、含氰甙植物中毒、发芽马铃薯中毒、豆角中毒、生豆浆中毒等。

含高组胺鱼类中毒

含高组胺鱼类中毒是由于食用含有一定数量组胺的某些鱼类而引起的过敏性食物中毒。

引起此种过敏性食物中毒的鱼类主要是海产鱼中的青皮红肉鱼。

(1)有毒成分及中毒机理:青皮红肉鱼类引起过敏性食物中毒主要是因为此类鱼含有较高量的组氨酸。

当鱼体不新鲜或腐败时,污染于鱼体的细菌如组胺无色杆菌,产生脱羧酶,使组氨酸脱羧生成组胺。

中毒机理是为组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和支气管收缩,导致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2)中毒原因:因食用不新鲜或腐败的青皮红肉鱼而引起中毒。

腌制咸鱼时,如原料不新鲜或腌的不透,含组胺较多,食用后也可引起中毒。

(3)中毒症状和急救治疗:组胺中毒的特点是发病快、症状轻、恢复快。

潜伏期一般为0.5~1小时,短者只有5分钟,长者4小时,表现为脸红、头晕、头痛、心跳加快、脉快、胸闷和呼吸促迫、血压下降,个别患者出现哮喘。

治疗首先催吐、导泻以排出体内毒物;抗组胺药能使中毒症状迅速消失,可口服苯海拉明、扑尔敏,或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同时口服维生素C。

(4)预防:主要是防止鱼类腐败变质。

食用鲜、咸的青皮红肉类鱼时,烹调前应去内脏、洗净,切段后用水浸泡几小时,然后红烧或清蒸,酥闷,不宜油煎或油炸,可适量放些雪里红或红果,烹调时放醋,可以使组胺含量下降。

2发生食物中毒应该怎么办

1、催吐

对中毒不久而无明显呕吐者,可先用手指、筷子等刺激其舌根部的方法催吐,或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并反复自行催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如经大量温水催吐后,呕吐物已为较澄清液体时,可适量饮用牛奶以保护胃黏膜。

如在呕吐物中发现血性液体,则提示可能出现了消化道或咽部出血,应暂时停止催吐。

2、导泻

如果病人吃下去的中毒食物时间较长(如超过两小时),而且精神较好,可采用服用泻药的方式,促使有毒食物排出体外。

用大黄、番泻叶煎服或用开水冲服,都能达到导泻的目的。

3、解毒

如果是因吃了变质的鱼、虾、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取食醋100毫升,加水200毫升,稀释后一次服下。

此外,还可采用紫苏30克、生甘草10克一次煎服。

若是误食了变质的防腐剂或饮料,最好的急救方法是用鲜牛奶或其他含蛋白质的饮料灌服。

在食物中毒后,我们不要惊慌,要及时的去医院,向医生报告情况,说明是吃什么中毒的,这样医生可以根据食物来进行检测,这样可以知道患者是中什么毒,这样医生可以方便治疗!这样的建议希望广大的读者可以用到哟!

3谨防腌制食物引起中毒

每到秋末冬初,我国北方大到单位食堂、小到个人家庭都有采取腌渍方法储备冬菜的习惯。

近年来,由亚硝酸盐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对此必须高度警惕。

亚硝酸盐与食盐同样是白色透明的晶体,带有咸味,易溶于水。

亚硝酸盐的主要成分是亚硝酸钠,是一种允许限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当人摄入量超过0.2克时,就会发生中毒症状,超过3克会导致死亡。

据介绍,蔬菜在土壤中吸收了氮肥或氮素,积累了无毒的硝酸盐,但在腌渍过程中,菜里的硝酸盐会转化为亚硝酸盐,食用不当可引发中毒。

酱菜一般在腌渍4小时后亚硝酸盐开始增加,14天至20天达到高峰,此后又逐渐下降,直至最后基本消失。

专家认为,腌制时间在一个月以上的咸菜和酸菜,总体上是安全的。

传统酱菜的酱制时间甚至长达几个月,所以不必担心亚硝酸盐中毒的问题,真正危险的是只腌两三天到十几天的酱菜。

有些家庭喜欢自己做短期腌菜,还有的喜欢把凉拌菜放两天入味再食用,这些做法都是不安全的。

中毒潜伏期一般为1~3小时,肠源性青紫症最短的只有10~15分钟。

发病时,患者有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及(或)腹泻等消化道刺激症状,同时伴有头晕、头痛,明显乏力,胸闷,嗜睡,出汗,口唇、耳廓、指(趾)甲紫绀等,检测高铁血红蛋白在10%~30%。

重者可有心悸、呼吸困难,甚至心律紊乱、惊厥、休克、昏迷和呼吸衰竭,皮肤、黏膜明显紫绀,高铁血红蛋白往往超过50%,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4食物中毒有哪些症状

一、食物中毒常见症状

腹痛、恶心与呕吐、面色苍白、胃肠道症状、发烧

二、食物中毒症状

虽然食物中毒的原因不同,症状各异,但一般都具有如下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

①潜伏期短,一般由几分钟到几小时,食入“有毒食物”后于短时间内几乎同时出现一批病人,来势凶猛,很快形成高峰,呈爆发流行;

②病人临床表现相似,且多以急性胃肠道症状为主;

③发病与食入某种食物有关。病人在近期同一段时间内都食用过同一种“有毒食物”,发病范围与食物分布呈一致性,不食者不发病,停止食用该种食物后很快不再有新病例;

④一般人与人之间不传染。发病曲线呈骤升骤降的趋势,没有传染病流行时发病曲线的余波;

⑤有明显的季节性。夏秋季多发生细菌性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冬春季多发生肉毒中毒和亚硝酸盐中毒等。

三、食物中毒体征

发热,休克,腹泻,恶心与呕吐,腹痛,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周围血管征。

5食物中毒保健的一些误区

误区一:有坏味的食物,只要煮一煮,就可以吃了。

错。因为有的细菌耐高温,如能破坏人体中枢神经的“肉毒杆菌”,其菌芽孢在100摄氏度的沸水中,仍能生存5个多小时。

有的细菌虽然被清除了,但它在食物中繁殖时所产生的毒素,或死菌本身的毒素,并不能完全被沸水破坏。

所以,变坏了的食物就是蒸煮再吃,也会使人中毒。

误区二:细菌怕盐,所以咸肉、腌鱼等就不用消毒。

实际上,有一种使人肠胃发炎的“沙门氏菌”,能够在含盐量高达10%~15%的肉类中生存好几个月,只有用沸水煮30分钟才能将其全部消灭。

因此,食用腌制食品时,也需要严格消毒。

误区三:冰冻的食物没有细菌。

有的细菌专门在低温下生活、繁殖,如使人发生严重腹泻、失水的嗜盐菌,能在零下20摄氏度的蛋白质内生存11周之久。

所以,食用冰冻食物时,也不能大意。

误区四:食物只要经过煮沸,就可以达到消毒杀菌防病目的。

这种说法只对了一半。食物中毒可分为生物型和化学型两大类。生物型中毒主要是指细菌、病毒、微生物等污染食物,例如腐败食物中的霉菌。这一类食物可用高温蒸煮进行消毒,即使留有少量毒素也不会造成严重危害。

但化学型中毒,不是高温处理所能避免的,有时煮沸反而会使毒素浓度增大。比如,烂白菜中产生有毒的亚硝酸盐,人吃了就会发生严重的中毒现象。

此外,发芽和未成熟土豆中的龙葵碱、油料中的黄曲霉毒素等,均不能通过高温达到消毒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