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日剧《仁医》?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10月9日(周三),当地上午11:45(北京时间下午5:45),2019年诺贝尔奖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约翰·B·古迪纳夫、M·斯坦利·威廷汉、以及日本科学家吉野彰,以奖励他们在锂离子电池方面的贡献,创造了一个可充电的世界。
日本,又见日本。近年来的诺贝尔奖,总能感受到日本力量。在过去的19年中,日本连续获得了19次诺贝尔奖。通过《仁医》这部连续剧,可以管窥日本是怎么一步步走上强国之路的。
日剧《仁医》挺好看的,小鬼子制作连续剧很用心,很多细节都做得很到位。该剧涉及大量的明治维新有关的历史知识和现代医学知识。为了方便读者,笔者将为大家撰写相关背景知识的系列文章。以便大家更加方便的理解剧情。该剧第一季豆瓣评分9.0,真的是良心制作。
S01E01涉及到几个知识点:荷兰医生、绪方洪庵。以下内容包含非常轻微的剧透。
一、西学东渐
1552年,葡萄牙传道士阿尔梅达(Luisde Almeida)抵达日本。此时日本正值战国时代,武士们的实用主义,让他们对所有能治疗金疮的方法网开一面。1556年,阿尔梅达在丰后的府内设立了第一家西洋医院,亲自负责外科。葡萄牙传教士们开办医院、广泛收徒,开创了「南蛮流外科」。此为西方医学在日本的发端。
日本西洋医术起源纪念像:阿尔梅达给人治病
德川幕府于1639年实行锁国政策,允许对日贸易的仅有荷兰,长崎成了锁国体制下唯一的对外窗口,此后,西方文化以一种特殊方式经由荷兰人从这里又开始进入日本,因而西学被称为“兰学”。西医也就被叫做荷兰医生。
45年后的1685年、幕府突发善心解禁了西洋书籍、兰学领域的出版物数量也达到了数千部、为日本人在当时就达到了平均80%左右的识字率作出了部分贡献。这件事情的意义在于:日本人可以合法地买到西方医学书籍了。
兰学创始人之一的杉田玄白在《兰学事始》中写道:
到了八代将军德川吉宗公时期,长崎的荷兰语翻译西善三郎、吉熊幸左卫门等人受命负责处理一切翻译事务,往往感到力不从心。便向幕府提出申请,恳求批准他们希望学习荷兰语的要求,因呈词合乎情理、理由充分,竟很快得到幕府的批准。
此后的“田沼时代”,日本国内对舶来品的兴趣与日俱增,人们发现珍奇的东西就取荷兰名称,有的商人挂出罗马字招牌,以引人注目。与此同时,有人找门路访问参府的荷兰人,以和他们谈话为光荣,许多知识分子就西方学术向荷兰人请教。这些人被叫作“兰癖家”。
显微镜,《红毛杂话》1787年
而同时期的中国,明朝灭亡后,传教士西医继续服务于清廷,洋人开办医院、成为御医,甚至还有两名法国传教士白晋和巴多明进宫给康熙皇帝讲过解剖学。康熙得了疟疾,宫廷太医束手无策,最后服用了传教士的金鸡纳树皮才好。
·《钦定骼体全录》,史上第一部满语医学译著,也是康熙皇帝的学习内容
康熙面对西方的解剖知识:
此书乃特异之书,故不可与普通文籍等量观之,亦不可任一般不学无术之辈滥读此书也。
意思是说:这么精神污染的东西,朕研究一下也就算了,怎么能拿给大家看呢?
而在日本,西医一直在不断有序传承和发展,比如杉田玄白医学上的师傅是西玄哲,他的父亲西玄甫是沢野忠庵的门徒。而沢野忠庵是弃教的葡萄牙传教士,本名Cristóvão Ferreira,是最早在日本收徒的「南蛮外科」始祖之一,培养出了杉本、吉田、西玄等多个世家。
西洋医学的本土化和有序传承,没机会在古代中国发生。
二、杉田玄白和《解体新书》
杉田玄白像
1771年有一个叫中川淳庵的人从位于长崎出岛的荷兰商馆借了一本荷兰语写成的原版西洋医学书《Anatomische Tabellen》来拜访杉田玄白。这本书系德国医生Johann Adam Kulmus(1689年到1745年)所著、1722年初版、后被翻译成拉丁语、法语以及荷兰语等多种语言。杉田玄白虽然完全看不懂荷兰语,但书中精密详尽的解剖图,完全迥异于见惯了的汉籍医书粗糙模糊的人体图谱,令他想起先前读过的《蔵志》,十分震惊,设法将这本书买到手,悉心揣摩研究,并多方争取亲临解剖现场验证虚实的机会。
《Anatomische Tabellen》法语版
经过斡旋,江户城郊小冢原刑场(今东京都荒川区南千住)处决囚犯,特许他前去察看解剖,杉田与前野、中川三人带着《Anatomische Tabellen》和汉籍医书前往现场,当场检验,结果令人吃惊。比如肺部,汉方医书写着“肺六叶两耳,肝左三叶,右三叶”,而实际情形是“人体肺右三叶左二叶;肝右大左小”。兰医图绘分毫不差。震撼之余,三人决计一同合作将这本医书名著译出。这就是后来日本医学史上著名的《解体新书》。
下面这是两张人体解剖图。上一张出自 1774年 威廉姆·亨特的《孕妇子宫》;下一张是出自 1830年 王清任的《医林改错》:
《解体新书》日文版出版于1774年,向前距离阿尔梅达218年,向后距离日本正式废止中医94年。上下三百年间,西医在日本逐渐普及开来。
解体新書。安永3年刊行(1774年)
杉田玄白推崇兰医明确、科学、可重复、可验证的优越性,同时对传统汉方医学的可靠性提出质疑。 尽管中医经历悠久时间的考验,但根本一点缺乏确实的可操作性的理论,大而化之,往往会出现十人十见、莫衷一是的现象; 相比之下兰医严谨精确,百人同症,疗法如一,对症而治,百人皆愈。 杉田的书和言论击中了“东洋医学”的某一面软肋,成了中医在日本走下坡路的起点。
三、王清任和《医林改错》
“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这道理再明白不过。但是,几千年来的中医正是在不明脏腑的情况下进行“治病”而不觉其盲的。
王清任在阅读中医典籍时发现,古书对脏腑的记述“处处自相矛盾”。他于是将古人对脾、肺、肾、心、胃、小肠等器官的错误观点一一列举,如:
“其论肾有两枚,即腰子,两肾为肾,中间动气为命门。既云中间动气为命门,何得又云左肾为肾,右肾为命门?” 。
意思是,有的书说两肾间的“动气”是命门,有的书又说右肾是命门,全无依据。
嘉庆二年(1797年)发生在滦州稻地镇的一场瘟疫。当地很多草草掩埋的病故儿童,遭野狗撕咬,遍地“破腹露脏”。王清任每天去 观察这些尸体:
“始知医书中所绘肺腑形图,与人之脏腑全不相合,即件数多寡亦不相符。”
通过亲自解剖和研究,王清任纠正了《黄帝内经》《难经》等中医典籍里的很多错误。
王清任通过解剖观察脏腑,并敢于质疑《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传世经典,使 《医林改错》成为中医学突破阴阳五行哲学体系,走向现代化的先声 。
可惜的是,王清任的科学实证精神,并没有能够被后来的中国传统医学所继承。
《医林改错》书影
四、五脏六腑究竟是什么
在《内经》、《难经》、《医贯》、《类经图翼》等中医文献中对心脏的重量、 颜色、结构,甚至心腔的血容量等也有粗浅认识,“心居肺管之下,膈膜之上,附着脊之第五椎”“心象尖圆形,如莲蕊……外有赤黄裹脂”等等, 显然,与西医解剖之心完全是同一个东西。实际上,中医古文献所描述的心肝脾肺肾与西医之心肝脾肺肾实体上均完全一致。
王清任著《医林改错》,一石激起千层浪,但正反意见均建立在五脏是真实解剖器官的基础上。稍后1851年传教士合信出版《全体新论》,给中国人打开了一个全新世界,罗定昌、唐宗海等中医著书回应,也均未提出五脏非实物。1893年,朱沛文《华洋脏象约纂》提出“形从洋”、“理从华”,实际承认中医学对脏腑结构与形态的认知不及西医,也默认中医五脏是实物。
可是中医说“胆主决断”,可是无数切除了胆囊的 人并非无决断之人;中医说“脾统血”,可是无数切脾患者并无不“统血”表现;中医说“心主神明”,可是幼儿园小朋友都知道是脑主神明;中医说六条经络主干 经过双下肢,可是无数截肢患者活的好好的……Oh My God!需要怎样无耻,怎样雄辩,才可以圆满解释这些诘问呢?
直到恽铁樵,在《群经见智录》中首先提出: “内经之五脏非血肉之五脏,乃四时的五脏”,“四时的五脏”难道就不是血肉构成?这种赤裸裸的睁眼说瞎话,开现代中医无耻狡辩之先河。
王清任万万不会想到,在他过世一百余年后,《黄帝内经》及其荒唐的“阴阳五行”理论,依旧被中国传统医学界奉为圭臬。
五、明治维新和日本废除中医
到维新时代前,不断进化的日本西医在水平比试的拉锯战中,已经大幅胜过了汉医。
《重订解体新书》(1826年),作为对解体新书的勘误出版。当时正是确立西医地位的关键时刻
重订《解体新书》的重要人物之一叫大槻玄沢,是杉田玄白的学生。他有一个重要的徒弟,叫绪方洪庵。
就是《仁医》第1季第1集结尾那里出场的这位:
绪方洪庵开了一家兰医学堂「适塾」,培养出了数十位活跃的幕末维新派门生,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福泽谕吉。
福泽谕吉,以「脱亚入欧」理论知名,在日本维新中作出卓越贡献的上一代「万元男」
所以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我还记得先前的医生的议论和方药,和现在所知道的比较起来,便渐渐的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同时又很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 而且从译出的历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的事实。
1874年日本政府实行《医制》,逐渐取缔汉方医教育、推行西洋七科医学考试方案,不合格者不得执业。
此后的三十余年间,汉方医的遗老遗少虽经大力奔走、在脚气病之争上小规模获胜,仍无法证明汉方总体上真实有效,《医师免许规则改正案》两次投票未获议会通过。
依据日本厚生省从平成19年到平成28年(公元2007年——2016年)的统计资料(产值单位,千日元):
备注一下:这个数据是日本官方的数据,比部分自媒体路边社在梦里想出来的数据要准确一点点、权威一点点、靠谱一点点吧?
与谣传中的相反,日本人并不爱看中医。日本没有单独的汉医学专业,行汉方医也必须拿到「西医」执照,汉方制剂仅占国内药品产值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