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快答

如何评价集“首富”与“首骗”于一身的牟其中?

如何评价集“首富”与“首骗”于一身的牟其中?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如何评价集“首富”与“首骗”于一身的牟其中?

神话和荒唐背后的牟其中

作者:陈光

来源:华商韬略微信公众号

牟其中出狱前,华商韬略编委会计划推出特稿,并为此拜访了前南德集团的核心人物、集团副董事长、南德金融中心总裁夏宗琼。

不过,对于媒体人而言,牟其中实在是一个过于“棘手”的人物:他是“首富”,也是“首骗”,无论将他解读为神仙还是凡人,都有足够的事实来支撑这迥异的头衔。

作者:华商韬略丨华商名人堂 陈光

9月27日早上6点50,牟其中乘车离开湖北洪山监狱。那之后的一礼拜,他的名字在微信朋友圈铺天盖地。

牟其中没有见过微信。他在洪山服刑16年,算上羁押的时间,他在“里面”待了近18年。

其入狱的这些年,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一段时间。牟其中受审时,BP机在国内如日中天,其出狱时,移动互联网已经无处不在。

民营经济在此期间经历了数次洗牌,马云、王健林、马化腾、宗庆后……你需要几百个名字才能描绘出这幅波澜壮阔的财富图卷。而在牟其中最巅峰的年代,在某些人眼里,他的名字等同于民营经济。

不过,有些事情并没有被时间改变。出狱的第一天,牟其中透过其唯一代理人夏宗伟对外宣布,他计划筹措1000-2000亿的基本金东山再起,重启南德试验。

1000亿起,这个数字“很牟其中”。他对金钱数字的“感知”一向很低,后续在他看来,金钱只是数字,多少并不重要。

1984年,民营经济的代表

牟其中身高1米82,伟岸少须,发型颇似某位伟人,话音洪亮,很有个人魅力。

他的父亲牟品三曾是巴蜀知名的银行家,因此牟其中很小就认为“钱只是商品”。小学时的牟其中就非常活跃,一位老师称“如果他能改掉夸夸其谈的性格,今后定有大出息”。这位老师怕是没想到,牟其中日后能够扬名全国,靠的正是“夸夸其谈”,敢想敢干。

牟其中起初是万州玻璃厂的一名锅炉工人,他在当时就表现出了极大的政治热情,不仅研读马列、毛泽东等相关著作,学习哲学、法律,还拉起一帮人组织“马列主义研究会”。

作为研究会的骨干成员,牟其中经常发表演讲,其才华备受同僚肯定。他有超前的眼光和理念,即使后来身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头号人物”,周围环境似乎也承载不了牟其中的抱负。

1974年,牟其中与人合著了万字长文《中国向何处去》,他还个人著作了《社会主义由科学向空想的倒退》等文章,提出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体系”,因为文章有政治问题,他被判反革命罪入狱,并被内定死刑。

狱中等待判决时,牟其中很痛苦,他怕失去“听众”。到了夜里,警卫也不理他,为了说话,他把一只蟑螂放到空纸盒里,警卫听到声音以为他在挖地道,端着枪跑过来。牟其中特别高兴:我用小小的蟑螂就把警卫骗成功了。

这些故事和这段牢狱生涯,成了牟其中日后炫耀的资本。

1979年的最后一天,牟其中平反出狱,他在狱中待了4年4个月。出狱后,他向亲友借了300元人民币和一张饭桌,在万县注册成立了“江北贸易信托服务部”,这家公司是改革开放之后最早成立的私营企业之一,也是后来南德集团的前身。

牟其中在重庆一家兵工厂低价购买座钟,又跑到上海高价售卖,第一年,他靠着跨地区运作获得了近8万元的利润,堪称暴利。第二年开春,他便因投机倒把罪“二进宫”。

牟其中不但不痛改前非,反而在入狱的第11天写下《入党申请书》,几经辗转寄进了中南海,之后还陆续创作《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我们的历史使命》、《从中德商店的取缔看万县市改革的阻力》等文章。

1年后再出狱,牟其中成了话题人物,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典型,他的事迹被广泛报道。牟其中自称是经济发展的试验田,其两度牢狱之灾为之平添了更多故事性。

如今大部分媒体称牟其中靠着“罐头换飞机”一举成名,实际上早在1984年,牟其中就已名声大噪。

报刊杂志将他的事迹传播到全国各地,南德(原中德)随即门庭若市。谋职的、求教的、寻求合作的,都往这里跑,一些银行的行长也上门“请”其贷款。牟其中同时向数家举贷,最高的一笔金额超过700万元。在那个年代,这是一个天文数字。

牟其中拿着这些钱大肆扩张其业务,万县籐椅、上海座钟、天津海蛰皮、韩国冰箱、美国白糖……和现在的某些互联网企业一样,每过一段时间,牟其中就能倒腾出一出新生意。

摊子铺大了,效益并不好。一位曾经“捧红”牟其中的《经济日报》记者经过跟踪发现,南德很长时间内做什么赔什么:攀枝花买轮船进不了长江,河南做油脂让人骗了钱,唐山收海蜇卖不掉,美国购白糖贱卖给广西糖厂,韩国进冰箱积压在海港……

期间,他还被一名河南的“业务员”一次性骗去了300多万。

过人的能力

牟其中并未因此消沉,他的心思并不在生意上。那个年代的精英大多有政治情结,“商而优则仕”是一批国企经营者的理想归宿。作为民营企业家,牟其中所展现出的理想比国企老总还远大。

他经常给到访者“讲政治”,那期间,他研究最深的是中、美、俄三边关系,并且总结了一套自己的理论。

一抬眼就是国家、国际的发展和关系,这是牟其中的格局。他觉得自己是个做大事的人,企业行为只是其理论中的最低层次,他希望创造一套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甚至是经济体系,来实现自己的家国情怀。

他的“研究”是南德发展的根基。1990年的一个夏天,牟其中和手下几位人大研究生,坐在北京沙沟的树荫下吃白萝卜炖猪肉,他突然问了一个古怪的问题:

大家都盖商品楼,现在有两个选择:一是挖个浅坑马上盖楼,二是挖个深坑盖摩天大楼。前一种你盖到五六层就盖不上去了,发不了大财,后一种你楼还没盖好,别人的已经卖出去了,你投钱又多又失了商机,你们选哪一种?

一众硕士相觑无言,牟其中隔半饷自己揭秘:怎么盖不是问题,关键是在哪里盖。在美国,你要挖深坑;但中国讲安定团结,你要选第一种,挖浅坑,但是冲着摩天大楼去盖。你盖到七八层就摇摇欲坠。别管!接着盖,因为有人比你还着急,有关部门担心楼倒下砸着别人,会日夜替你挖沟、打桩,最后你大干快上,摩天大楼一气呵成,而他们则帮你把地基加固了。

多么“可怕而深刻”的言论。

牟其中的这番话很实际,当下很多行业都存在利益和荣誉捆绑,进而做大的现象。牟其中在26年前就想靠“捆绑”做大,但从始至终他没有找到太牢固的捆绑对象。

因为能言善谈、观点犀利,公司的亏损并没有给牟其中的个人声誉带来太大影响。他有一项过人的能力,能像海绵一样吸干别人的学问。

做生意每到一地,他总是先请“高人”吃饭聊天,学者、领导乃至江湖术士,都是他的座上宾。早年席间他很少出声,听着别人高谈阔论。再换一个场合,他能举一反三,将听来的事情、理念讲得天花乱坠,讲得比“原作者”还要生动有趣。

因为这个本事,牟其中树立了强大的个人魅力。即便是后来其掘墓人、撰文称他是“首骗”的作者,都承认牟其中是他见过最有魅力的人之一。

蚂蚁不懂大象

高谈阔论和研究三边关系,帮牟其中创造了一飞冲天的机会。

1989年有一件老生常谈的事:牟其中用500车皮的积压物资,通过以货易货换回了前苏联4架图-154飞机。

直到今天,这依旧是一个天方夜谭般的故事。而能干成这种事的,非牟其中这类兼具口才和胆识的人莫属。

他在火车上和人“扯皮”时,得知面临财政危机的前苏联准备卖飞机,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