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快答

寇准《春日登楼怀归》原文及翻译赏析

寇准《春日登楼怀归》原文及翻译赏析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寇准《春日登楼怀归》原文及翻译赏析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远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荒村生断霭,深树语流莺。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翻译无事登上高楼远望,茫茫一片平野无边无际。四野空空,只见流水,不见渡者。小舟无依横在岸边。远处荒村古寺,一缕缕炊烟袅袅,三两声莺莺叫语。这些多像我遥远而熟悉的故乡啊,想到这里,不由惊醒。

注释1引望:远望。2杳杳:深远的意思。3断霭:时有时无、忽聚忽散的烟气。霭,轻烟。4流莺:谓婉转的莺鸣。5旧业:祖上的基业,如房宅田地等。清渭:指渭水,源出甘肃鸟鼠山,横贯陕西渭河平原,东至潼关入黄河。渭水清,古人多与流入渭河而水流浑浊的泾水对举,称清渭浊泾。寇准的家乡在渭水北岸的下邽,他当时在湖北,所以有「遥清渭」的感叹。

春天是万物复兴勃苏的时节,客居他乡的游子,每到春天,总会不由自主地生出思乡之感。寇准当时身在乡外,遇上春天,写下了这首怀归的诗篇。

诗要表现的是思乡怀归,所以选取了最能表现这一情绪的「登楼」来写。首联就说自己登上高楼,伸长了脖子,向远处眺望,只见到无尽的春水,涨满了河中。这一联气势很宏大,给下文发挥情感留下了充分的余地。古人论诗强调起句要拉得开,压得住,这首诗正做到了这一点。

颔联俯察。诗人从平野尽头收回视线,开始细细察著楼前底下有无别致的景色。原来在这片广野中,竟横卧著一条河流,水上还有一条渡船。不过,四野空旷无人,既不见渡者,连那船家也不知到哪去了。诗人不由好奇,便将目光久久地停留在那。但是看了好半天,也不见有个入来,只有那条孤零零的渡船横转在水里飘啊悠的,诗人心里琢磨著:看来这条渡船自清晨渡入后,就一整夭地被船家撂在这儿了。这一联纯粹的写景句,宋人葛立方竟认为:「寇忠愍少知巴东县,有『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之句,固以公辅自期矣,奈何时未有知者。」(《韵语阳秋》卷十八)这是从何说起,因此遭到清人何文焕的诘难:此联「乃袭『野度无人舟自横』句,葛公谓其『以公辅自期』,强作解矣。」(《历代诗话考索》)何氏的意见是正确的。寇准因为「平昔酷爱王右丞、韦苏州诗」(范雍诗序语),所以此地看见相仿景色时,很自然地受到韦应物《滁州西涧》诗的触发,便随手点化了韦句,而意境比韦来得丰厚,如斯而已,何来「公辅自期」之思。葛立方之说显然是穿凿附会。

颈联写抬眼见闻。诗人伫望楼头已久,因此当他目光移开渡船,抬眼向荒村望去时,已近黄昏,村里入家大约已在点火做饭了,所以冒出了缕缕轻烟。高楼不远处还有一座古寺,听得出有几只黄莺在那儿啼嗽著。

也许是流水、渡船、炊烟勾起了诗人对故乡类似景色的回忆,抑或是无所栖托的流莺的啼声唤出了诗人心中对故居的思念,总之,登楼见闻领出了尾联的怀归之情。此时,诗人不可遏止地怀念起故乡来:在那遥远的地方,那清清的渭水流经的下邽,就是自己的故里,在那里,有自己的田园家业,有自已的亲人······迷离恍惚之中,诗人仿佛已置身故园,看到了家乡的流水,家乡的渡船,家乡的村庄。他完全浸入了沉思之中。蓦地一阵心惊,他回过神来:「此身还在异乡巴东呢!」这时,他的心头该有何感想,然而他不说了,就在「惊」字上收住了笔。

由于写景是全诗的重心,对仗工稳、生活气息浓郁的中间二联景句就成了诗的中心。尤其「野水」一联,妙手偶得,浑然天成,更博得了赞赏。宋僧文莹《湘山野录》以为它「深入唐人风格」。王渔洋把它转引入《带经堂诗话》的「佳句类」内,连北宋翰林图画院也将此联作为考题来品评考生高低,这都说明这首诗以写景驰名,以致本来写得并不差的抒情句却为它所掩了。

作此诗时,诗人寇准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 诗词作品:春日登楼怀归 诗词作者:【宋代】寇准 诗词归类:【登高】、【望远】、【思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