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快问快答

人称“诗豪”的刘禹锡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你对他的创作实践有何评价?

人称“诗豪”的刘禹锡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你对他的创作实践有何评价?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人称“诗豪”的刘禹锡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你对他的创作实践有何评价?

人称“诗豪”的刘禹锡是中唐著名诗人和词人。

刘禹锡,河南洛阳人。贞元九年(公元793年)刘禹锡与柳宗元同榜进士,两人都是有名的文学家,柳宗元擅长散文而刘禹锡善于写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王叔文执政,刘禹锡任监察御史,与柳宗元同时被任用,致力于朝政革新。王叔文失败,他受到牵连,贬为朗州司马。后历任连州、夔州、和州刺史,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他与韩愈、白居易为文字之交与白居易互相唱和,有《刘白唱合集》。他的诗歌秀丽而富有才华。其“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等诗句,为后人所熟悉。

刘禹锡对民歌有浓厚兴趣,他在巴蜀吸取民歌营养后,并且加以整理、改造、再创作,写出了《竹枝》词等一系列作品。

我国诗歌史曾出现多次吸取民歌谣谚的活动。孔子传播《诗经•国风》其中就有不少民歌。战国时荀况曾利用民间文艺形式以宣扬其政治观点。秦汉之际,楚声大兴,出现了像《九歌》等作品。汉武帝之设乐府搜集民歌,南北朝时仍在“乐府”体中增加新品种。到了中唐,自魏晋以来对诗律的探索、实践,创造了以平仄律写作的各体诗已臻成熟,难于出新领异,这时就又注意到民歌,再一次予以借鉴。

刘禹锡就是这一活动中的著名人物。他的《竹枝》等诗的成功,引发了曲子词的填写,于是“词”这一形式逐渐为文人喜爱,到了唐末出现了温庭筠、韦庄等杰出的词人,导致了“花间派”的出现,成为宋词昌盛的先河。

《竹枝》仍是七言诗的形式,只是在语言休词方面引进了民歌特色,在内容方面则以反映地方风情为主。后代诗人逐沿用此诗体,来专写地方风土的七言绝句组诗,并在每章之后加注说明,大都题名为《竹枝》,如元代杨维桢的《西湖竹枝词》、清代杨米人的《都门竹枝词》等。成为中国文学中的一个特有形式。

谢邀!

唯大丈夫能本色,是真英雄不退缩

最初我只是把刘禹锡当成一个有趣的老头,偏能在别人悲观的地方达观。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寥寥几字就把他与那些伤春悲秋的文人区别开来,别有一番豁达的胸怀!及至“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更是将他的居住情趣描绘的淋漓尽致,他在这一隅陋居里与鸿儒畅谈,与书卷为伴,佛香缕缕,琴声袅袅。闲居生活如此美妙以至于要让我怀疑这究竟是陋室,还是府邸。

其实,陋室是真简陋的。永贞改革失败,梦得被贬外地。面对着这样一个被贬之人,蝇营狗苟的小官僚们大抵是要落井下石一番的。第一次他们为刘禹锡安排了城中一处破落住处,想要以此羞辱他,可是梦得不以为意的坦荡态度反而更加衬托的那群戚戚小人行径更加丑恶。又一次,他们随便找了个借口把刘禹锡安排到更加偏远的地方。不过可惜,他们自以为的惩罚并没有惩罚到刘禹锡,反而被他淡然悠闲的态度气结。

越了解梦得先生越觉得他是个很轴的人,这轴突出表现在他简直不会退缩。贬谪是自古文人的劫数,面对这一劫难,心情暗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实属正常;摔了跟头,碰了钉子,从此学乖的也不在少数;但是像刘禹锡这么轴,这样毫不后退的人还是十分罕见。

刘禹锡永贞改革失败被贬十年,奉召回京后发现朝廷中充盈着跳梁小丑。按理说,一个被贬十年的人,应该学会政治规则,保持缄默,安享俸禄了吧?可是谁叫他不是湮灭于历史长河中的别人,而是不知进退的刘禹锡呢?明知会遭人记恨,他还是写下了这首招惹是非“玄都观里桃花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结果刚回到京城,就因为这一首诗,很快又被贬凄凉的巴山楚水之地。

这次一贬又是十三年,加到一起就是二十三年。短短人生,白驹过隙,能有几个二十三年呢?可是漫漫历史,人世兴衰,又有几个刘禹锡呢?

他终于又回来了,这次是否已经被现实教训的老老实实呢?

看看他的“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你就知道了,这个倔老头,是一辈子不肯学乖的。白居易素来与刘禹锡交好,他想起好友遭遇,不由得在宴席上哭了起来,“为我引杯添酒饮,为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寥,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面对着好友的悲叹同情,梦得并未陷入自怜自哀之中难以自拔。他反而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安慰好友,也隔着漫漫时空惊艳了我们。让我们知道生命竟然可以如此洒脱不羁,活泼飞扬!

刘禹锡写完《再游玄都观》后曾说,“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摇动于春风尔。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可以,这很梦得!

这个不会退缩的梦得先生,大抵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说的“看穿了这个世界却又依然爱它”的真英雄了吧!

诗的实践跋涉之途,就是从外在世界中找到心灵的栖托之所。自古佳句实践得,生活是创作之源泉。刘禹锡的《乌衣巷》我欣赏,我也敢肯定,《乌衣巷》离不了人生的实践。试想想如果没有走过乌衣巷,怎么能写下《乌衣巷》呢?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诗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一二两句写出昔日高门士族聚居的锦绣繁华之区已变得凄冷仓涼,第三句从乌衣巷口寻巢的飞燕着眼,认定它们是从前栖息在王谢高门厅堂的旧燕,赋予它们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第四句从燕子的归宿点点明昔日的王谢高门已被而今的寻常百姓所替代,这也流露出作者对人世沧桑的无限感慨。刘禹锡这首诗写的跌宕生姿,令人唱叹不尽,不失为一篇传世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