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首次发现蜻蜓新物种,这说明我们的环境变好了么?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2020年8月1日,海口畓榃[duō tán]湿地研究所在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实施两栖及爬行类动物监测项目时,发现了红腹异蜻,这是海南省首次发现蜻蜓。
红腹异蜓:属于昆虫纲蜻蜓目,腹短并呈红色,翅长,体长27~29mm,腹部稍短,雄性头部具有金属光泽,眼黑褐色,雌性眼为黄褐色,腹部呈黄色具有黑色条纹,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印度、尼泊尔、马来半岛等),中国云南、西双版纳、香港也有少量分布。
红腹异蜓多栖息于湿地湖泊,海拔500m以下池塘适合红腹异蜓生长繁殖,3-12月为飞行期,科研工作者也将红腹异蜓种群密度作为湿地环境优良的标准,此次海南首次发现红腹异蜓,可能意味着海南五源河环境正逐步变好,当然,不排除五源河湿地环境相较于以往更优,因为受物种自然扩散、气候变化、迁移,红腹异蜓也可能是迁移而来,海南环境可能一直保持着优良的环境条件。据有关科研工作者猜测物种迁徙的情况较大,但无论哪种情况都可以说明五源河湿地环境适合红腹异蜓的生存繁殖、动植物的生存繁衍。
随着工业发展,随之带来的环境污染愈来愈严重,人类活动导致物种加速灭绝及濒危,中国早年意识到环境污染问题,并多次进行工厂整治、污水整治、西北大开发、努力与环境融为一体,成效也是非常显著,沙漠面积也在缩小。此次海南红腹异蜓的首次发现,一方面也反映着五源河湿地环境物种丰富,适合动植物生存,另一方面我认为与中国的“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环境理念密不可分。
这其实说明我们环境变好了,因为只有环境不断的改善,物种才会越来越多。
是的,我们最近几年一直都在保护环境,环境变好了很多,所以新物种才会出现。
是的,因为出现的蜻蜓新物种那就说明了湿地生态环境良好能够给多种动植物提供栖息地。
在疫情期间,很多地方都发现了稀有物种,或者是新物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的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