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勃·迪伦缺席诺奖颁奖典礼,却从未缺席过儿子的任何一场棒球比赛!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2005年,《纽约时报》采访2次获得格莱美奖的壁花乐队主唱雅各布·迪伦,雅各布说:“小时候,父亲从不错过我的任何一场棒球赛。每次我打出全垒打,父亲总会乐呵呵地把那个球带回家。他收集了我所有的全垒打球回家。”
他口中的父亲就是鲍勃·迪伦,而这位从不缺席儿子棒球比赛的父亲,却缺席了今年的诺奖颁奖典礼。
早在11月15日,鲍勃就致信瑞典文学院,称自己因为早有安排,不能到达颁奖典礼现场,致辞将由他人代读。
消息一出,鲍勃的“怪老头”、“执拗”等标签又被吃瓜的群众贴出来了。但是,谁又曾想过,这样的鲍勃·迪伦,在儿子口中却是一位好父亲。
也许我们在看到鲍勃的音乐家、诺奖得主这些头衔的同时,更应该看看他的另外一个身份——父亲。
有人说,鲍勃是三流的歌手,二流的吉他手,一流的诗人。其实,鲍勃·迪伦更是一流的父亲。他对孩子的教育方式非常值得父母们学习。
(一)对孩子的陪伴很重要
鲍勃•迪伦与第一任妻子莎拉育有4个孩子,他们的婚姻维持了12年。期间没有出轨、绯闻、经济纠纷等狗血剧情,只因生活节奏不一致,最终选择了分手。离婚后,二人保持着朋友关系,依然对子女给予了最大的陪伴,将失败婚姻对孩子的伤害降到了最低。
鲍勃·迪伦的大儿子杰西·迪伦是 一名导演,同时也是美国国会外交委员会的成员。他用三天时间为美国总统奥巴马制作了竞选视频《Yes, we can! 》,被誉为奥巴马最成功的宣传。提起父亲,他说:“ 父亲曾经说过,婚姻有尽头,父母没有尽头。 ”
鲍勃·迪伦即使在事业上升期,即使再忙,对孩子的爱和陪伴也从不迟到。现在有很多家长常常因为工作原因没有给孩子太多的陪伴,哪怕物质很富裕了,但孩子的精神世界总是匮乏的、缺位的。
(二)给孩子自由的翅膀
鲍勃·迪伦一直是60年代叛逆的代表,无论是嬉皮士运动,还是五月风暴,他都是这些新文化运动的参与者。成为父亲后,他把最宝贵的财富——追求自由的精神,传承给了孩子。
鲍勃•迪伦是一位音乐家,但最闪光之处是他追求自由的精神和诗歌中的灵魂。难能可贵的是,他把自己的精神力量融进了诗歌中,并用这种精神滋润着孩子的成长。
鲍勃·迪伦一生都在追逐自由,言传身教,鼓励孩子寻找自由。他甚至把自己的自由精神融进了绘本。在绘本《If Dogs Run Free》中,鲍勃•迪伦表达了自己对孩子追求自由、勇于探索的期望。
“ 如果狗狗都能自由奔跑/为什么我们不能呢?”鲍勃在鼓励自己的孩子,尽管去追逐梦想,尽管去追逐自由,“Just do your thing”。
(三)让孩子以你为豪
鲍勃得奖后,很多人才开始注意这个75岁的艺术家。但鲍勃·迪伦需要用诺奖去证明自己吗?不需要。他的专辑早在80年代就出现在中国的音像店里,他的歌曲也在电台里播放过,当他走进中国国门,就是一个美国文化的代表;他是美国最负盛名的摇滚乐手之一,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美国总统奥巴马都是他的歌迷;他是美国60年代民权运动的代言人之一。在音乐中,他用歌词探讨感情、世界和人生,充满了批判和对自我的探索。
在美国,专门有一个学科叫“迪伦学”(类似于中国的“红学”),专门研究鲍勃的作品。这样一个站在神坛上的人,他已经不需要形式化的肯定。以至于,得奖之后的几周,他一直保持沉默。
这样的一位父亲,值得让孩子感到自豪。但不是每个人的父亲都是鲍勃·迪伦,我也不认为鲍勃·迪伦的成就才是让孩子感到自豪的原因。在这些荣誉背后,鲍勃的精神特质,才是让孩子自豪的真正原因。哪怕到了30岁后,事业到了瓶颈期,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音乐。他一直在坚持自己的路,一直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不断去改变,这才是让孩子最值得自豪的品质。
2014 年, 鲍勃·迪伦的另一个孩子, 雅各布·迪伦获得了美国糖尿病协会颁布的一个特别奖项:“年度最佳父亲”。这个奖项不仅为了表彰努力为治疗儿童糖尿病奋斗的人,而且必须颁给那些“将家庭视作一己要务,在工作、社区责任与家庭间找到平衡的父亲”。提起父亲,雅各布说:“ 是我的父亲,令我成为今天这样的人。 ”
看过这样一段评论鲍勃·迪伦的话,“一辈子去改造世界的人,不应当为没有孩子而遭到谴责,但如果有人能继续传承他的理想、能永远以他为豪、能用更多他想不到的方式去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是不是也是一种更好的创造?”
是的,就像雅各布·迪伦说的那样:“是我的父亲,令我成为今天这样的人。”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长远的。鲍勃·迪伦作为一位父亲,他对孩子们精神的滋养、传承给孩子的坚定信念,是我们每一个父母都应该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