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快答

《在这个世界的角落》,这才是“反战争”电影应有的表达方式。

《在这个世界的角落》,这才是“反战争”电影应有的表达方式。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在这个世界的角落》,这才是“反战争”电影应有的表达方式。

今天,小编想为大家推荐一部动漫《在这个世界的角落》。这部作品豆瓣的评分从近9分到7+,很多人在说结了个烂尾,不过这个作品本身我还是挺喜欢的。当时也是带入国内百姓的视角去看,除去结尾,描述的也就是战争本身带给人的苦难。

以至于能让我理解小铃得知停战后伏地痛哭的行为:为什么不是战胜呢?所受的苦难到头来是毫无意义的吗?为什么又不是早点停战呢?要等到晴美死在自己眼前,要等到失去右手无法画画,要等到家乡化为灰烬…对我而言,引起的就是个人层面的共鸣,然后又在烂尾的地方对它很抵触,真是五味杂陈吧......

首先,从个人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的优点在于展现了日本平民角度的战时生活,作为一个身处闭塞山村的普通人,在日本军国主义政府统治下,冲破消息封锁,了解到千里之外的战争真相,再举起反战大旗,扪心自问换做是你真的能做到吗?这样展现难道真实吗?其实,片中的反战,是自己普通的生活收到战争的影响,自己的亲人在战争中逝去,最后被发动战争的人告知:你们的牺牲换来的只是战败。这个片子真的谈不上什么险恶用心,只是讲一个少女受战争摧残,理解战争残酷的故事。

看完片子,知道普通人在战争中的伤痛,希望再也不要发生战争,这才是“反战”电影应有的表达吧。导演对于战争的刻画独具一格,犀利而富于感染力。最触动我的还是空袭警报伴随着日期和地点不断重复,让恐惧不断叠加,直至麻木,最后在听到战败后心有不甘,瞬间迸发,那一幕平凡小人物对于这种苦了半辈子,才换来一个失败的抗争显得如此生动,在战争前又如此脆弱。虽说战争伤害的是双方的平民,但看完后总觉的哪里不对。前几天去吴港看完大和号纪念馆也是类似的感觉——是个好博物馆,但打着和平教育的名号总觉的哪里不对劲。

仔细想想,反战要是按照这么个宣传方法,那就不是反战,是反战败。战争若是赢了,这种以战争发起国民苦痛为出发点的宣传方法可不就没用了。反思战争,向来是应该从被侵略国的惨剧出发——因为这不会因胜利与否而改变——它反思的是侵略这一动作本身。而不点破这个问题的话,只能是隔靴搔痒。即便如此,从艺术角度来说,本作仍属上上乘。推荐各位朋友,有机会一定要看一下。不仅是感受下日本国民对于战争的看法,更重要的是不要错过这部艺术佳作。

此外,这动画我觉得也是很情绪化,用少女的生活平静天真烂漫美化同时存在的战争行为。其实,反战与反战败,对于庸民来说已经具有足够的迷惑性。不是说描述战胜国过得如何光彩、战败国过得如何悲惨才叫反战败,仅描述战败国过得如何悲惨同样可以是反战败。那么,如何把立意从反战败变更为反战?如果作品中的描述对象是日本这样的侵略国,最关键的一点,加上“叫你要去发动战争,你不发动战争就不会这样”这一核心思想,如果作品不能体现这核心思想,反战败无疑。

最后,推荐一游戏《勇敢的心:世界大战》,同样是描绘底层人的颠沛流离,甚至整个游戏都几乎没涉及政治,但它的内核就是反战。因为它完全不在哭战败的惨,而只是从一战这种狗咬狗的战争中,去体现被卷入战争的人民的生活状况,而且它完全不是一个固定国家的视角,它表现的是战争对于每一个参战国的人民都是一场深重的灾难。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