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清代休宁县一共出现了多少位状元?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楼上说得不对,好像是十三个!
虽然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休宁县在清代出了13个状元位居全国之首”的中国第一状元县纪录一直不被关注,现在,由于《新安晚报》的推波助澜,终使这笔弥足珍贵的历史遗产资源得以被珍视利用。“中国第一状元县”的灯箱广告,已经亮上县城齐云大道的灯柱。《中国第一状元县》一文刊发的当天,所有报刊亭里《新安晚报》瞬间便被抢购一空,一时未能买到报纸又欲先睹为快者,只得依仗复印件略解燃眉之急,仅县政府办公室就复印了几十份。
走近中国第一状元县,给笔者冲击力最大的,还是“县长派出特派员,历经艰辛访状元”的趣事。胡宁,这位曾经出任过《黄山日报》总编辑的儒雅、年轻的状元县县长,不久前紧急派出了县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汪顺生和县电视台记者黄永强两名特派员,奔赴休宁状元寄籍地,寻访、搜集一切关于休宁状元的资料。
笔者见到了疲惫不堪的汪顺生,他们刚刚结束部分寻访工作回来休整。此次寻访地包括南京、苏州、常熟、太仓、上海、杭州、南浔和宣州等地,历时12天。他们一路风雨兼程,轻车简宿,每到一地,便马不停蹄地跑方志办,进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在浩如烟海的古籍史料中钩沉寻觅,仅古籍史书就查阅了100多部。同时,他们又千方百计寻找到休宁状元当年的寄籍生活地,寻故居,访会馆,谒墓葬,问老人。由于紧张忙碌,黄永强染上病患一边打吊针一边还坚持工作,汪顺生则不顾劳累,一边照顾病人,一边加快进程,终于初战告捷满载而归。
汪顺生告诉笔者:此次历经艰辛访状元,最大的收获是进一步落实了寄籍外地的休宁状元的准确数字,获取到一批珍贵的休宁状元的第一手资料,对于学术界的一些质疑之处也找到了相应的有说服力的释疑解惑新佐证。他表示:待稍事休整后,他们还将南下江西等地,继续完成这份特殊的任务。
共出状元十九个
现在,笔者要向大家报告关于中国第一状元县状元的最新信息,这就是经过多方查访、考证,目前已知休宁县历史上一共出过19个状元,详情如下:
休宁县清代一共出了14个状元,除了原来已经列出的13个之外,还应增加一个黄思永。黄思永,宁慎之,休宁五城人,光绪六年(1880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寄籍江宁(今南京)。
这个新发现是汪顺生他们此次外出寻访中获得的,在一部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天下第一册·历代状元对策观止》著作中,他们惊喜地发现了寄籍江宁的休宁籍状元黄思永的名字及简介。返回后,他们又在黄思永状元的故乡五城找到了他的故居程同太宅。据当地现年90高龄的黄菊荪老人回忆:过去在五城黄氏宗祠里是高悬着一块“状元及第”的匾额的,而两侧柱子上的楹联就出自黄思永状元之手。另外,当地现年87年的黄汉三老人也清楚地记得:五城古储门“康吉堂”大厅的匾额也是黄思永题写的。
因此,休宁县以清代共出14个状元的奇迹稳居全国之首,这个数字比孔夫子的故乡所出状元数还多3倍多,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状元县了。
其实,休宁县历史上一共出了19个状元,尚有宋代2个、明代3个,这5个状元的简况如下:
吴潜,字毅夫,县城玉堂巷人,宋嘉定十年(1217年)状元,授承书郎、镇东军节度判官等职,寄籍宁国。
程若川,汊口人,南宋某年武状元(具体年号不详),官至滁州府太守。
任亨泰,古楼人,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状元,官至礼部尚书。寄籍襄阳。
沈坤,字伯载,休宁人,明嘉靖二十年(1514年)状元,寄籍太和。
黄赓。字仲叙,龙湾人,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武状元。
状元遗迹今犹在
让我们备感欣慰的是,虽经风雨沧桑,但休宁县大多状元遗迹却依然被保存到今天,这些状元遗迹包括:状元家乡故居,状元读书生活处,状元府,状元画像,状元著作,状元手迹,状元及第匾额和状元墓等。
状元故居是人们最为关注的状元遗迹了,据有关部门核查,现已寻访并认定了17位状元的故居,并按文物保护要求一一建立了档案。这些分散在休宁城乡各地的状元故居,除了4栋为明代建筑之外,其余皆为清代徽派民居建筑,由于一直有人居住,加之县文物部门的工作,因此大多保护较好。
坐落在万安镇下水南村的金德瑛状元故居,是状元故居中规模最大的,占地面积240平方米。在大多均为二进三开间的状元故居中,这栋明代故居建筑显得气势轩昂些,这是一进五开间的楼房,尤其是天井上的一对石砌鱼池,面积有20平方米,更显出它的非同一般。
坐落在秀阳乡黄村的黄轩状元故居,是状元故居中工艺最美的,占地面积200平方米,二进三开间,梁架为露明造,平盘斗、驼峰等处有非常精美的雕刻,楼下梁坊和天花板上均有彩色图案,所有窗门上均有精美木雕。
在笔者见到的休宁状元手迹中,金德瑛状元的一篇酷似法帖的手迹令人叹为观止。这不仅是因为其书艺精湛,炉火纯青,尽显状元才气;而且更因为该件状元墨宝历经二百多年辗转珍藏,来之不易。2001年,为纪念休宁瓯山金氏眉公支第十五世祖总宪公金德瑛诞辰300周年,海内外金氏子孙五代人计60余人从四面八方奔赴休宁瓯山寻根问祖之后,联合编印了一套图文并茂的纪念册,纪念这位金氏如心堂的状元始祖。这件被金兆蕃带往海外当作传家宝珍藏的先祖亲笔手迹,终于不无戏剧性地实现了它的从海外到内地的回归,作为一个巨大闪光点,收录在纪念册中。
且说状元博物馆
走近中国第一状元县,最令人亢奋的消息要数筹建休宁状元博物馆了。
由休宁县人民政府编制的《休宁状元博物馆项目建议书》已经编制完毕,这将是全国第一座状元博物馆。该状元博物馆将建在古韵盎然、风景如画、地灵人杰的休宁县万安镇车田村的山坡上、水塘旁,寓意休宁“好山出秀水,秀水育名人”的状元县现象。该状元博物馆将遵循“注重历史,立足环境,求精求美,突出特色”的原则,集状元于一炉,唱中华复兴之赞歌。
休宁状元博物馆将由8项主体工程和若干附属工程组成,这8项主体工程是:
复建还古书院,还古书院是当年休宁乃至古徽州历史上相当有名的一座书院,初建于元末,重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是休宁县自古文化昌盛、尚学崇教美德的物化标志,是破解休宁状元辈出现象的钥匙之一。复建后的还古书院,有中堂、后堂、藏书楼、文昌阁等建筑,其复建蓝图严格按照《还古书院志》中的图纸。
复建魁星阁。魁星俗称文曲星君,是古徽州读书人,崇拜的高中三元,科举及第的保护神,供奉魁星的魁星阁向为夺魁状元们最为感恩戴德之圣地。
复建休宁考棚。这是古代读书人参加考试的场所,是每一个进军状元目标者的第一个台棚、明伦堂、藏书楼等建筑群,届时还可通过实物了解中国科举制度中的考场大观。
复建进士石坊。能够到皇宫参加殿试的贡士被称作进士,而考出第一甲第一名的进士则为状元。在唐武德五年(622年)正式开科取士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科举制度废止的千百年间,全国历代共录取10万名进士,而休宁一县便占据620个席位。这同样是状元县的殊荣和骄傲,他们的名字、年份以及官衔将镌刻在重建的进士石坊上,为状元博物馆营造出一灿烂的氛围。
状元故居建筑群。这是对状元故居的易地集中保护与展示,每一个座状元故居都有一串动人的苦读书成才的故事,整条状元故居风景线就是一部激人励志的鼓劲曲。
新建休宁历史名人蜡像馆。休宁县不但状元辈出,而且名人众多,其中包括明初重臣朱升,文学家程敏政,医学家孙一奎,徽派篆刻鼻祖何震,剧作家汪廷纳,版画家胡正言,民族英雄金声,新安画派“海阳四家”淅江、查士标、汪之瑞、孙逸,“杨州八怪”之一汪士慎,哲学家戴震,政治家汪由敦,数学家程大位,还有第一位登上西方大学讲坛教授中国文化的中国人戈鲲化等。状元博物馆将以徽州祠堂式布局、穿廊式排列的方式,栩栩如生地展示出20位休宁历史名人的全仿真蜡像雕塑,并配以生平事迹介绍。
新建近代与现代名人蜡像馆。该馆展示的休宁名人蜡像,既有辛亥革命烈士程家柽、爱国人士金慰农、红军烈士胡有记等革命志士,也有为新中国建设作出贡献的杰出人士,如两弹一星功臣姚桐斌,中国科学院院士程良骏、许根俊、洪德元、汪耕、汪堃仁、江菊渊和汪燮卿等,借以教育后人为国建功立业。
新建当代历年状元榜。
状元县里谱新篇
在状元县现象的诸多成因中,地灵人杰、重教尚学的优良传统和育才氛围是较为主要的。走近今日状元县,我们欣喜地看到这种传统和氛围又在谱写新篇,这就是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休宁县“311+1”千人助学成才工程。
这个堪称状元县创举的“311+1”助学成才工程的内容是:由3名院士、10名博士、100名教授、1000名休宁中学校友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千人助学成才活动,扶持一批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完成中学学业。在更广的范围内,通过这项工程,实现“深山孩子下山读书,政府和社会买单”以及“让面临辍学的学生继续学业,让失学孩子重返校园”的承诺。
这项助学成才工程的正式启动,是以2002年8月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希孺、中国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吴耀华和安徽大学副教授刘伯山应聘担任“休宁县‘311+1’千人助学成才工程”发起人并发出倡议书为标志的,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反响强烈,捐款踊跃,进展迅猛。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休宁籍著名旅外人士孙起孟欣然命笔为这项德政民心工程题词:“扶贫、助学、成才”,《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辑黄国华和希望工程特约记者解海龙欣然出任工程社会发起人,一大批休宁中学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爱心如潮助学成才。在2002年9月20日的“311+1”千人助学成才工程首批资助仪式上,休宁中学的37名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每人获得了500元的资助款。现在,“311+1”千人助学成才工程已经成为今日状元县里的一道感人的风景线,“愿山里的孩子早日成才”(黄山市委书记臧世凯批示语),让状元县的明天更加精彩。
胡宁县长告诉笔者:感谢《新安晚报》为休宁状元县文章破了题,下一步他们将把这篇文章做出新创意、做出高起点、做出大手笔。日前,“状元后裔故乡行”、“神州状元休宁游”和“状元县现象论坛”等一批项目已经拟定,在我们的《走进中国第一状元县》的报告中,您将能领略其风采。
据清道光《休宁县志》记载,自康熙三十年(1691年)至道光二年(1822年)的131年间,休宁人状元及第者12人。这12名状元是:
戴有祺,字丙章,号珑岩,瑶溪人,寄籍金山卫,康熙三十年状元;
汪绎,字玉轮,号东山,县城西门人,寄籍常熟,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状元;
汪应铨,字度龄(一作杜林),梅林(今属黄山市屯溪区)人,寄籍常熟,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状元;
金德瑛,字汝白,号慕斋、桧门,瓯山人,寄籍仁和,乾隆元年(1736年)状元;
毕源,字湘蘅,号秋帆、灵岩山人,闵口(今属黄山市屯溪区)人,寄籍镇洋,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状元;
黄轩,字日驾、小华,号蔚塍,古林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状元;
吴锡龄,字纯甫、莼渊,大斐人,乾隆四十年(1775年)状元;
戴衢亨,字荷之,号莲士,隆阜(今屑黄山市屯溪区)人,寄籍江西,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状元;
汪如洋,字润民,号云壑,县城西门人,寄籍秀水,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状元;
王以衔,字署冰、凤丹,号勿庵,洽阳(今属黄山市屯溪区)人,寄籍归安,乾隆六十年(1795年)状元;
吴信中,字阅甫,号蔼人,长丰人,寄籍关县,嘉庆二十二年 (1817年)状元;
戴兰芬,字畹香,号湘圃,寄籍天长,道光二年状元。
清代休宁一县出状元12名,为全国之冠。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