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快答

克里米亚战役可以称得上是曼施坦因的神操作,那到底“神”在哪里?

克里米亚战役可以称得上是曼施坦因的神操作,那到底“神”在哪里?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克里米亚战役可以称得上是曼施坦因的神操作,那到底“神”在哪里?

克里米亚(克里木)战役是曼施坦因的封帅之战,也是曼施坦因指挥过的经典战役之一。在这场历时将近一年的攻坚战中,苏军在兵力上一直占据着优势,最终曼施坦因凭借高超的指挥艺术才得以将数十万苏军赶出半岛。因此曼施坦因在克里木半岛上所取得的战绩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一波神操作,这也一举奠定了曼施坦因的军事地位。

虽然克里木半岛对德国而言是一处战略要地,但希特勒显然没有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克里木,因为此时他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了莫斯科。曼施坦因名义上有着一个集团军的兵力,但实际上他手中的第11集团军满打满算才有9个师。尽管希特勒非常大方地将罗马尼亚的第3集团军拨给了曼施坦因,可谁都知道这些盟友根本靠不住。不仅如此,曼施坦因的麾下没有一支装甲部队,尽管半岛上非常适合坦克作战。苏军在半岛上不但部署了两个集团军的兵力,还掌握着黑海的制海权,所以曼施坦因要征服的目标非常庞大,第11集团军的兵力严重不足。

当曼施坦因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成功突入克里木半岛后,苏军滨海集团军迅速向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撤退,企图依靠要塞内的坚固防御工事负隅顽抗。如果让滨海集团军成功逃进要塞,那么第11集团军将很难拿下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曼施坦因对苏军的企图早已心如明镜,他指挥第30军(下辖两个师)实施了一次大胆的突袭计划,成功截断了苏军的退路,最终岛上的苏军大半被歼,仅俘虏德军就抓了10多万。然而就在曼施坦因即将拿下塞瓦斯托波尔之际,一场巨大危机突然出现在第11集团军的背后。

苏军的两个集团军突然在刻赤半岛实施登陆并成功占领了费奥多西亚,而此时德军在刻赤半岛仅有一个步兵师的兵力。虽然曼施坦因成功挫败了苏军切断第11集团军后路的企图,但是攻占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计划也被迫停止。1942年5月,曼施坦因再次来到克里木,为即将实施的“蓝色方案”作准备。根据新的行动计划,曼施坦因需要尽快拿下克里木半岛,然后节省出来的兵力投入到即将发起的新攻势之中。

曼施坦因依旧没有得到太多的增援,而苏军为了将第11集团军牵制在克里木,调集了三个集团军的兵力堵在了帕尔帕奇地峡(刻赤半岛的门户)。曼施坦因要想拿下萨瓦斯托波尔就必须先解决刻赤半岛的苏军,而他手头可用的兵力却只有五个师外加一个装甲师。经过慎重分析后,曼施坦因想出了一个绝佳的计划:他故意在刻赤的北部摆出一副进攻的架势,吸引苏军主力北调,而后暗中将主力集中在南部实施突破。曼施坦因依计而行,苏联人果然中计,德军的装甲师突破苏军南部防线后迅速向纵深穿插,最终德军的六个师仅用了八天时间便将二十万余人的苏军彻底击败。这招声东击西之计用得相当漂亮,从中也足以看出曼施坦因杰出的军事才能。

总之,曼施坦因以一个集团军的兵力接连击败苏军五个集团军,这本身就是一种神操作!

文/战情解码

了解更多军事资讯,请关注战情解码!

甩锅帝在克里米亚战役中有甚神操作存在吗?那是逼上梁山的无奈之举和偷鸡摸狗的屑小行为!

1941年9月26日,甩锅帝刚抽调梅利托波尔地区的德第30军部分兵力,北部防线就被苏第18、9集团军打开宽20公里的突破口,甩锅帝手忙脚乱下不得不又让第30军回防,来来去去、兜兜转转这种行为实在是浪费元首宝贵的石油资源!还亏得第1装甲集群从北翼给了苏军重重一击,方解甩锅帝之困,也让他终生不忘亚速海会战,寻求重温亚速海会战第二!

突破伊顺地峡后的追击行动,甩锅帝面对苏军大规模溃退,迫不得已采纳参谋长奥托·韦勒的建议,集中所有可以使用的车辆组成快速机动战斗群,在摩托化侦查、高炮和工兵配合下攻击扫荡,占领除塞瓦斯托波尔外的整个克里米亚半岛。

此时的甩锅帝信心膨胀,以为凭手中的兵力就能拿下塞瓦斯托波尔,在11月突袭碰了一鼻子灰后于12月17日发动对该城的围攻。但德军即使有包括380毫米榴弹炮在内数百门炮助阵,也仅在要塞的外墙上啃下一层泥皮。

12月26日苏军登陆刻赤半岛,甩锅帝还不以为然的认为攻击行动毛毛雨而已,执着于继续进攻要塞。29日苏军突然登陆费奥多西亚,迫使德第46步兵师为避免合围采取撤退措施。甩锅帝闻知大怒,这种破坏他想象中胜利指日可待之举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上告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好基友赖歇瑙,第42军军长施彭内克被判7年监禁,最后死于希姆莱之手。此时的甩锅帝全然忘了自己11月17日始违抗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抽调他两步兵师的命令。

此后一段岁月,甩锅帝忠诚履行看家护院职责,千辛万苦阻挡住了苏军的“斯大林攻势”。1942年5月8日甩锅帝开始他的猎鸨行动,从海面偷渡一个营到苏军防御阵地奇袭,一举突破苏军防线。这也得仰仗苏克里木方面军白痴司令科兹洛夫和梅赫利斯的愚蠢之举—16公里正面放了三个集团军,三个司令部还扎堆斗地主被一锅端。

6月7日在清除刻赤苏军对其侧翼威胁后,甩锅帝放心大胆投入对塞瓦斯托波尔的进攻。这次他吸取教训,800毫米古斯塔夫和615毫米卡尔不得清闲一起上阵,加入到670门大中口径火炮、 655门反坦克炮、450辆坦克强击炮行列中对要塞持续炮击,到战役结束4.6万吨炮弹就让甩锅帝挥霍掉了。而德国空军第8航空军更是不遗余力,以日平均1000架次出动频率、超过不列颠空战的2万吨投弹量,让苏军没日没夜生活在呼啸的死亡阴影中。

无论6月28日夜德军是否偷渡谢韦尔纳亚湾,此时苏军早已失去城外大部防御要点和重炮阵地,雪上加霜的是丧失制空权,潜艇只能输送少量弹药粮食,要塞的失守已成必然。甩锅帝吹嘘德军伤亡为2.5万,战后德、英两国历史学家认为德军伤亡应为7.5-8万,死亡就超过2.5万人。

而甩锅帝为何施展所谓偷渡计谋呢?还是得佩服下他的坦诚,第8航空军要调回大陆支持蓝色方案的行动,甩锅帝病急乱投医,侥幸而为罢了。纵观甩锅帝东线战事,行险偷袭是他一贯作风。胜利则战略家的眼光独到,失利则怨天怨地怨希特勒!

克里米亚对于曼施坦因来说,是一个福地,因为他凭借占领刻赤半岛和塞瓦斯托波尔,最终在1942年7月1日晋升为元帅。让我们回顾一下将近300天的作战

空中俯瞰塞瓦斯托波尔

1941年9月24日,德军第11集团军(辖有7个步兵师)和罗马尼亚1个步兵军(2个旅)开始向克里木半岛的北部通路彼列科普地峡展开进攻。9月26日,德军宣布占领彼列科普,还俘获了1万名俘虏,112辆坦克和135门火炮。

10月20日德军第11集团军突破苏军伊顺阵地 ,直逼黑海舰队主基地塞瓦斯托波尔。10月30日,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打响。苏军守军共有5.2万人,装备火炮170门、飞机100架,将整个防区分为东南扇形区(即第一区,由步兵383团防守)、东部扇形区(即第二区,由步兵第172师2个团防守)、东北扇形区(即第三区,由夏伯阳步兵第25师与海军步兵第7旅防守)和北部扇形区(即第四区,由步兵第95师和海军步兵第8旅防守),协助作战的海军有海岸炮45-105门、高炮194门。

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示意图

此时苏军在刻赤半岛的保卫战一败再败:11月1日,德军第30步兵军占领辛菲罗波尔;4日,第42步兵军占领费奥多西亚,迫使苏军第51集团军和滨海集团军分别退守到刻赤半岛和塞瓦斯托波尔。16日,第42步兵军占领刻赤,此时整个克里木半岛只有塞瓦斯托波尔还在苏军手中,德军宣布俘虏10万人以上且缴获火炮700门和坦克160辆。苏军自身统计从10月18日-11月16日损失63860人(纯减员48438人),另外第51集团军纯减41653人。

11月11日,德军发动第一次大规模进攻,出动4个步兵师和1个加强摩步旅,在坦克150辆、飞机300架掩护下,主攻方向是第一扇形区的巴拉克拉瓦一线,但未得手。16日,由于第51集团军刻赤的丢失,德军进攻兵力又得到增强,调来了第170步兵师。德军的第一次进攻维持了大概10天,只是在北面的杜万科伊楔入苏军防御纵深3-4公里,德军个别师的减员达到60%。

德军轰炸机准备出动

12月17日,德军发动了第二轮进攻,第11集团军得到了第24、73步兵师以及罗马尼亚第1、4山地步兵旅的加强,有坦克150辆、飞机300架以及一些超重炮连担任掩护。德军出动第23、24、132步兵师与2个罗马尼亚步兵旅对第三和第四扇形区接合部实施主要突击,另各出动1个步兵师进攻第一和第二扇形区。

在主要突击方向,德军集中重兵进攻苏军海军步兵第8旅、步兵第95师步兵第241团与夏伯阳步兵第25师步兵第287团。苏军虽然英勇抵抗,但因为寡不敌众只能被迫撤退。之后苏军出动预备队骑兵第40师和步兵第388师投入战斗,依然没有扭转局面。20日,苏军在主要防御地区的步兵第25、95、388师以及海军步兵第8旅均损失惨重,被迫后撤。苏军随后出动舰队运来援军3.4万人。

为了扭转局势,苏军在1941年12月26日实施战争以来最大一次规模的登陆战:刻赤-费奥多西亚战役,战役目的是支援被围困的塞瓦斯托波尔,消除德军入侵库班河和高加索的威胁,并为尔后收复克里木半岛和乌克兰南部创造条件。

刻赤-费奥多西亚登陆战役

苏军投入登陆兵力41930人(装备坦克43辆、火炮454门、汽车与牵引车348辆、马匹

1802匹),参战舰船259艘(其中黑海舰队巡洋舰2艘、驱逐舰6艘、炮舰3艘、扫雷舰5艘、护卫艇24艘、辅助船2艘、运输船14艘;亚速海区舰队炮舰3艘、扫雷舰5艘、鱼雷艇20艘、护卫艇8艘、扫雷艇2艘、运输船3艘、其他上陆工具162艘),飞机661架(舰队航空兵飞机161架)。

当时德军在半岛守军有第11集团军的步兵第46师、1个罗马尼亚骑兵旅等,加上1月初加强的步兵第73师,总兵力约2.5万人,装备坦克118辆,可得到400架飞机的航空支援。防御重点是刻赤港,半岛东南的奥普克角和科甫塔克尔为次要防御方向;费奥多西亚港有1个师,但未设置抗登陆工事障碍。

巡洋舰红色克里木号

到1942年1月2日,苏军肃清了刻赤半岛德军,而德军第46、47步兵师和罗马尼亚山地步兵师集中在费奥多西亚以西,迫使德军不得不从塞瓦斯托波尔抽调第132和170步兵师前来增援。这样就牵制了德军在塞瓦斯托波尔的一部分兵力,从而消除了德军经塔曼半岛入侵高加索的可能。苏军在一周作战中参战部队损失达41935人,损失坦克35辆、火炮133门、飞机39架、轻武器1.12万件,2艘巡洋舰被炸伤。

1月15日,苏军尚未做好进攻准备,而德军第11集团军却在2个步兵师加强下,展开反攻,伺机再次夺取费奥多西亚, 苏军克里木方面军形势急剧恶化。1月18日费奥多西亚再次失守,苏军被迫后撤。

战壕中的曼施坦因

2-4月,苏军克里木方面军多次向刻赤半岛北部发起进攻,但损失重大,没有结果,消耗了进攻能力们只能完全转入防御。

5月8日,德军发起对刻赤的攻势(德军代号“鸨”Bustard行动),苏军第44集团军当天就被突破5公里宽纵深8公里的地段。5月11日,德军已经合围了第47和51集团军的部分部队。苏军在抵抗8天后于5月16日刻赤失守,苏军尽管有优势兵力(笔者注:克里木方面军当时共有24.98万人,装备火炮3577门、坦克347辆、飞机400架;当面德军约20万人,装备火炮2472门、坦克180辆、飞机近400架)却不堪一击,仅坚持一周,损失高达176566人。德军宣布俘敌169198人,击毁和缴获坦克284辆、火炮1397门、飞机323架;而凑数的罗马尼亚第7军与第8骑兵师也宣称俘敌30800人,仅损失988人。

苏军被炸毁的海岸炮阵地

1942年6月7日,德军对塞瓦斯托波尔发动了第三次攻势(代号StÖrfang “捕鲟行动”)。苏军此时拥有10.7万人,装备火炮606门、迫击炮2000门、坦克38辆、飞机109架(可作战仅53架);认为当面敌军有20.4万人,装备火炮670门、反坦克炮655门、迫击炮720门、坦克450辆、飞机600架。进攻之前,5月20日-6月7日,德军进行了长达18天的炮兵与航空兵火力准备,平均每天投弹近6000枚,特别是6月2日-6月7日,德军共发射炮弹1.3万多发,投弹5.8万枚。

经过半个月激战,最终塞瓦斯托波尔在7月1日失守。在整个保卫战中,苏军损失200481人(纯减员156880人);舰队为此损失了1艘巡洋舰、1艘驱逐领舰、8艘驱逐舰和10艘潜艇;仅在6月份,舰队就损失了驱逐领舰1艘、驱逐舰3艘、潜艇4艘,使得舰队元气大伤。而德罗军的损失是35559人-其中罗军8454人(笔者注:按照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有学者判断德军实际损失6.6万左右,而罗军损失约0.9万人)。

苏军被缴获的武器

综上所述,曼施坦因仅凭1个集团军就击败苏军1个方面军(克里木方面军)和1个集群(滨海集群,相当于集团军),属于以少胜多,而苏军确实打得很糟糕,曾经有过有利局势却不会利用,所以失败在所难免。

克里米亚,这个地方现在的话,由于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问题,所以这个地方得到大家的关注,在这儿之前,克里米亚可以说是一个完全的军事要塞,为什么?因为这个地方位于黑海,黑海是什么地方?黑海是当初沙皇俄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分界线,这个克里米亚半岛就是沙皇俄国从奥斯曼帝国手里面抢过来的,这个地方作为军事要塞,时间已经很长远了。

不仅如此,此地还是沙皇俄国,或者是前苏联一个重要的港口,丘吉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提出的所谓的通过土耳其海峡支援。撒谎,俄国的一个最终的终点站,也就是这个克里米亚半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斯大林更是通过这一个点接收到了西方国家的援助,所以说攻下克里米亚半岛刻不容缓,对于南线整条战场上来讲,克里米亚半岛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副本。

可是难现战场上面工资也就那么点儿人数,大部分军队要在正面作战,只有少量的德军精锐部队,再加上一部分的罗马尼亚部队一起去进攻克里米亚半岛。

克里米亚半岛上面拥有众多的玩被军事要塞,在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两个大型炮塔,这两个大型炮塔位于制高点,而且炮塔上面大炮口径超过300mm,这种火炮的射程可以说完全覆盖了克里米亚半岛,而且由于占据的制高点,德国的军队的火炮无法对该型火炮产生危险。

就这样,在所有人都看不好曼施坦因这一次作战行动的时候,曼施坦因率领着德军和少量的罗马尼亚军队一起投入到战场之中。

罗马尼亚部队就快要溃败之际,曼斯坦因选择自己用指挥部贴近罗马尼亚部队,让二者之间取得联系,并且派出自己的精锐力量之源,罗马尼亚军队,你挡住了前苏联的进攻,在双方士气低迷的情况之下,曼施坦因又选择鼓励不对,提升士气的方式来增加部队的战斗力,使得前苏联第一阶段的作战完全以失败告终。德国完全占领了克里米亚半岛外围的作战阵地。

在克里米亚半岛陷入到危机的时候,斯大林命令自己的增援部队约30万人进攻曼斯坦因所率领的集团军群,那是躺赢在做过正确的分析以后,留下少量不对牵制萨瓦斯托波尔要塞里面的前苏联军队自己率领主力力量直接拦截登陆作战行动的前苏联不对,全捐前苏联增援部队,前苏联增援部队损失约18万人以后选择撤退。曼施坦因此时留下来重点照顾萨瓦斯托波尔要塞里面负隅顽抗的前苏联军者。

就这样嘛,曼施坦因在野外作战的情况之下,以少量部队击溃了数倍于己方的前苏联军队,不仅大大缓解了德军在南线的作战压力,而且还使得萨瓦斯托波尔要塞孤立起来。

就这样,重头戏来了,那是塔应打算进攻萨瓦斯托波尔要塞,这个时候得均面临的很大的作战难度,尤其是萨瓦斯托波尔要塞是一个纯军事化的要塞,要想进攻下来,没有强悍的作战部队的支援,是不可能拿下来的。

德国人的意思是用飞机大炮,尤其是古斯塔夫巨炮揍开一个缺口,让德军部队沿着缺口进攻进去,曼施坦因觉得这样的进攻方法太过于消耗时间精力,而且成功的可能性不大,所以要求自己精锐作战力量编成小股部队,沿水路突袭萨瓦斯托波尔要塞的后方,总之,再一次完成一次漂亮的突袭作战。

在航空兵和火炮的支援之下,德军部队在仅仅只瘫痪掉敌人两个巨大炮塔的其中一个的转动性情况之下,(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部队成功拿下了萨瓦斯托波尔要塞,德军部队,可以说单刷了克里米亚半岛,整个一条副本。

在这场战役结束以后,德国最高统帅部给予了曼施坦因元帅军衔,而且曼斯坦因在德国军队内部获得了萨瓦斯托波尔要塞征服者的称号。

曼施坦因的军事成就和军事名誉达到了一个巅峰。

其实我们去整个仔细看一下整场战役,曼施坦因遇到的困难,第一点,军队本身已经到了一种疲惫不堪的地步,曼斯坦因到达军队指挥部队作战,最大的问题就是军队如何持续的作战下去。

第二点,军队内部本身还存在着大量的罗马尼亚不对,这些来自于其他国家的军队,相比较于德军军队来讲,战斗力低下,那就不提了,甚至战斗意志都有点不可靠,很多军队都是逃跑逃干净了。

第三点,萨瓦斯托波尔本身就是一个强悍的军事要塞,而且经过前苏联和奥斯曼帝国以及沙皇俄国三个时期不同的建设,这个地方已经可以说得上是一只刺猬,能够拿下这样一个重大的军事要塞,已经对于自己本身的军事能力的一种认可。

第四点,萨瓦斯托波尔要塞,围绕着它,前苏联集结了大量的军队,最终战役结果德军损失4万多人,而前苏联损失了几十万人,由此可见,前苏联在这场战役之中集结的军队人数之巨大,曼施坦因这场战争战果之辉煌。

第五点,曼施坦因本身的战争能力在这之前是受到质疑的,因为他都是配合别人进行作战,比如说,曼施坦因的最佳好搭档。龙德施泰尔,但是这一回他是单独作战,单独领军刷副本,可以说这是对于他本身军事能力的一种考验,很显然他经受住了这次考验。

在这次战役中德军依靠空军切断了苏军海上补给线,重创苏联黑海舰队,导致塞瓦斯托波尔变成了孤岛。 苏军经过长期战斗,伤亡众多物资缺乏,但是他们没有轻易放弃抵抗,而是依托阵地堡垒同敌人进行了长期周旋,经常是战斗到最后一颗子弹。这是苏联卫国战争中最激烈最残酷的战役之一。当时卫国战争爆发也就一年时间,论战术技能苏军还远不如德军,战前的进攻理论等错误方针还有待慢慢调整,苏军的武器装备也不如德军。在这样的条件下,塞瓦斯托波尔这一仗应该说是打得很不错了。 布列斯特要塞战斗和塞瓦斯托波尔战役是卫国战争前期苏军进行的最有名的两次阵地堡垒战斗。而这种战斗在战前是被苏军统帅部和斯大林本人所否定的,认为这是消极的防御。而在战后,这两处要塞都被授予英雄要塞称号。等于是承认了战前和战争初期苏军在战略战术上的错误。在这样的错误方针指导下,苏军在战争初期遭到重大挫折也就在所难免。好在苏军清醒得不算晚,并且及时做出了调整,在战争中不断的进行学习和总结,最终赢得了胜利。

克里米亚战役可以称得上是曼施坦因的神操作,那到底“神”在哪里?这个问题要客观分析一下,德军在克里米亚战役的胜利,有曼施坦因在指挥上的功劳,也有苏军在战术上的轻敌。

首先,曼施坦因打赢克里米亚战役,以少胜多为其加了分。

在苏德战争众多战役当中,克里米亚战役德军以少胜多取得了胜利,曼施坦因也因此获得了众多荣誉。大家知道,在北非战役中,隆美尔也是因为以少胜多,获得了兵家推崇,被誉为“沙漠之狐”。

由于希特勒任命曼施坦因担任第11集团军指挥官进攻克里米亚时,并没想到他会打出这么好的成绩,尽管闪击苏联战争打响后,多数战役都是依靠装甲开路坦克立功,但第11集团军却没这个条件,除了9个师的德军外,一支装甲部队都没有,虽然有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支援,但曼施坦因刚接任这指挥权,不仅有磨合期,还有个战略战术协调的问题。

但克里米亚战役最终却让曼施坦因打赢了,还封了帅,成了苏德战场上的奇迹,以少胜多给曼施坦因加分不少。

其次,曼施坦因打赢克里米亚战役,苏军在刻赤半岛战役中的失误帮了他大忙。

本身,1942年德军企图在南线发动夏季攻势被苏军掌握,当斯大林格勒战役即将打响之际,苏军将3个集团军扼守刻赤半岛,就是为防备曼施坦因占领刻岛而向塞瓦斯托波尔要塞进攻的,但苏军在防御准备上出了问题,他们轻看了曼施坦因的智商,3个苏军集团军全部摆在防御正面,曼施坦因在猎鸨行动中仅派出一个突击营从海上突袭,轻易就突击到苏军的纵深反手一击,这一招等于饿虎掏心,直接就掏到了苏军的心窝子,20多万苏军被围歼,这场战斗确实算得上是曼施坦因的神来之笔。

应该说,曼施坦因扫除了刻赤半岛苏军的后顾之忧,就能一门心思进攻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了,此时,苏军的全部重心都放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和阻击A集团军群占领高加索方面,使曼施坦因占领整个克里米亚的进攻有了机会。

第三,曼施坦因打赢克里米亚战役,古斯塔夫大炮成为利器。

对于曼施坦因在进攻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成绩,是不是神话这个不好说,毕竟打这场战役,德军前前后后发动了多次进攻,但直到1942年6月底7月份,曼施坦因才找到解决的办法。

这里面曼施坦因要感谢希特勒从后方给他运来了800MM古斯塔夫巨炮,加上德军第8航空队的不计成本投弹,可以说,这两样利器曼施坦因想不赢都难。

所以,从上面分析看出,曼施坦因取得克里米亚大捷是有原因的,除了他有指挥天赋外,外部因素也有影响。其中重要的一条,苏军太轻敌了,曼施坦因前后用了300天才拿下克里米亚,给了苏军很多反攻的机会,但都因莫斯科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给忽略了,实际上,在苏军大反攻收复克里米亚时,仅仅一周时间就收回了,只能说时势造英雄罢了。

参考资料:曼施坦因攻占克里米亚,为何说对他封帅有益,对莫斯科战役不利

二战哈尔科夫战役,曼施坦因顿涅茨行动,为何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二战顿巴斯战役,曼施坦因为何防御失灵?错过了关键的48小时

二战顿巴斯战役,第6集团军再遭围歼,曼施坦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曼施坦因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所谓乱世出英雄,战火纷飞中世界各国涌现出无数优秀将领,隆美尔、古德里安、巴顿、朱可夫等等,相比于其他个性鲜明的将领,曼施坦因就显得不那么起眼了。但曼施坦因可以说是德国陆军中的最强将领,没有明显的弱点,既能在后方进行紧密的战略策划,又能亲临前线进行天马行空的战术指挥,运动战、攻坚战、防御战样样精通,各种战术运用自如,总能找到敌人的要害进行打击,而克里米亚战役可以说是曼施坦因展示个人才华的舞台。

沦陷后的塞瓦斯托波尔

克里米亚半岛是黑海地区的战略要冲,为了得到这里,俄罗斯人在17世纪同土耳其进行了9次战争,19世纪中叶还和英国、法国、土耳其、奥地利联军打了一场“克里米亚战争”,可见其重要性。特别是位于半岛上的要塞城市塞瓦斯托波尔,苏联部署在这里的飞机可以随时攻击到黑海沿岸各国,给倾向于纳粹德国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造成压力,更是直接威胁到了德国生命线“普罗耶什蒂油田”,希特勒视其为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

苏联自然也明白克里米亚半岛的重要性,多年来以塞瓦斯托波尔为中心,依托山地、河流建造了大量暗堡、火力点、壕沟,配合12个永久要塞群组成了4重防御线;作为防线核心的12个要塞装备有战列舰用双联装主炮,火力强劲,炮塔由300毫米厚的装甲板保护,外层包裹着厚达4米的混凝土;要塞和要塞之间用地道和地下铁路连接,使得防线成为一个整体。

德国进攻克里米亚半岛最好的时机应该是1941年9月基辅战役结束的时候,当时苏联在乌克兰地区的部队遭到重创,65万人被俘,克里米亚半岛防御空虚。可惜当时德军正要开始进攻莫斯科,精锐装甲力量被调往中央集团军群,只派出了7个步兵师进攻塞瓦斯托波尔,行动迟缓、攻坚力量不足,被增援来的苏联海军陆战队击退,第一次攻防战德军全面溃退。苏联趁机调整部署、整顿防御,以精锐的海军陆战队和苏联内务部队为核心的10万苏军防守塞瓦斯托波尔。

德国超级巨炮

1942年1月,德国进攻莫斯科的“台风”行动损失惨重,苏德战场陷入僵局,希特勒改变战略方向,让曼施坦因率领第11集团军(1个装甲师和4个步兵师,共5个师的兵力)进攻克里米亚半岛。

曼施坦因的高明之处首先就表现在进攻方向的选择上,守卫塞瓦斯托波尔的12个永久要塞并不是平均分布,南部及西部仅有3座要塞,表面上看防御相对薄弱,德军1941年第一次进攻也是走的这里,但实际上苏联黑海舰队及部署在刻赤半岛的空军都能很方便的提供火力支援,并且塞瓦斯托波尔南部及西部地形复杂,不利于德军装甲部队及炮兵展开,德军在火力上占不到便宜。

曼施坦因接到命令后没有着急进攻,而是征调了德国的超级巨炮“刚玛”、“卡尔”、“古斯塔夫”,配合203个炮兵连要从苏联最强的北部防线打开缺口,正面摧毁苏联要塞。这么做的好处一方面是能避开苏联强势的海空军(相比于固定的要塞,飞机、舰船属于移动靶,短时间难以消灭);另一方面北部防线处于平原地区,便于德国超级巨炮和炮兵集群部署,突破防线后便于德军装甲部队进攻市区,而且苏联剩余的要塞主炮因为布置方向问题也失去作用。

塞瓦斯托波尔

其次曼施坦因能够时刻在激烈的战局中保持冷静,不会因为胜利在望就热血上头。比如苏德战场的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统兵作战的德军将领往往专注于攻击目标城市,而忽略外围增援包围过来的苏军,这可以说是德军几次大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当曼施坦因率领第11集团军横扫克里米亚半岛,打到塞瓦斯托波尔城下的时候,苏联第44、51集团军穿过刻赤海峡支援克里米亚半岛,曼施坦因果断放弃攻城,转而进攻来援的苏军,在苏军享有海空优势的情况下,迅速击溃3倍于己方的敌军,俘虏苏军17万人。

最后曼施坦因抓住了“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精髓,逼迫苏军撤退、投降。塞瓦斯托波尔是一座要塞都市,分为地上、地下两层,在市区地下拥有庞大的空间,苏联军民撤入地下后能够继续生活,有地下兵工厂为守军提供武器弹药,再加上错综复杂的迷宫暗道,可以说德军真想全歼守军就要付出血的代价,所以逼降是最好的选择。围城战中支持守军防守信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源源不绝的外援,二战中著名的列宁格勒保卫战,苏联军民在150万人死亡、深陷德军围困的情况下能够坚守900天,就是因为德军难以切断列宁格勒所有的外援通道。

曼施坦因突破苏军北部防线、打退苏联援军之后,没有第一时间攻击塞瓦斯托波尔市区,而是从侧后方攻破苏军设在东西南三个方向的防御要塞,扫清城市周边全部苏军,断绝了苏联从海上援助塞瓦斯托波尔的通道;之后大规模炮击塞瓦斯托波尔市区,摧毁市区全部建筑,逼迫苏联守军全面转入地下;最后展示德国“古斯塔夫”巨炮能够摧毁塞瓦斯托波尔地下设施的能力,在物资日渐短缺和生命威胁下,1942年7月3日苏联守军同意投降。

曼施坦因和希特勒

曼施坦因指挥德军第11集团军在兵力、空军、海军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仅以2.4万人的伤亡,给苏军造成24万人的损失,攻克了号称“不败”的塞瓦斯托波尔,这在世界军事史上是一个奇迹,一将功成万骨枯,曼施坦因以征服整个克里米亚半岛的功绩,在巨炮轰鸣中被希特勒晋升为元帅。

德国进攻苏联及欧洲,日本进攻中国及亚洲,都是犯了蛇吞象的根本错误,战线大长,相对于自已国力来说,不足以支撑如此大范围的战争。提出所谓以战养战,完全低估了被占国的军民反抗外族侵略的能力和决心。所以德,日必败。

公元十九世纪中叶,沙皇俄国和日薄西山的奥斯曼帝国又爆发了一场大规模战争,这场战争被称为第九次俄土战争,不过由于后来英国和法国为首的联军参战,以及主要战役都发生在克里米亚半岛,因此这场战争也被称为克里米亚战争。而这场战争之所以会爆发,也和俄国与奥斯曼帝国的多年矛盾有关,自从俄国开始崛起之后,就不断和奥斯曼帝国爆发战争,在克里米亚战争之前,俄国已经和奥斯曼帝国爆发了八次大规模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的发动者尼古拉一世

公元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宣告灭亡。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一位名叫索非亚的拜占庭公主逃到了东欧,并且嫁给了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这场联姻使俄罗斯人“继承”了拜占庭帝国的双头鹰旗帜,从此之后,俄国的历代沙皇都在为攻打奥斯曼帝国而努力,因为当时的俄罗斯贵族普遍认为,他们的真正的国都既不是莫斯科也不是圣彼得堡,而是被拜占庭帝国灭亡前的国都,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的伊斯坦布尔。

而所谓的继承拜占庭帝国的“遗产”,或许只是当时俄国贵族的一个借口,他们之所以要不断对奥斯曼帝国发动战争,主要原因就是奥斯曼帝国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只要能控制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就能为俄国海军寻找进军地中海的出路。除此之外,耶路撒冷问题也是俄国决定发动战争的原因之一,奥斯曼帝国在1852年将耶路撒冷的保护权交给了法国人,而也想在耶路撒冷得到特权的俄国人则对此事非常反对。

克里米亚战争

公元1853年的10月16日,在沙皇尼古拉一世的授意下,俄国正式向奥斯曼帝国宣战,克里米亚战争就这样爆发了。在战争初期,虽然奥斯曼帝国的士兵对俄国军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并且在多瑙河下游击退了一支俄国军队。可是到了11月27日的时候,俄国海军取得了锡诺普海战的胜利,并且缴获了奥斯曼帝国的许多船只。当消息传到欧洲后,为了防止俄罗斯在地中海东岸做大,以英国和法国为首的联军决定向俄国人宣战。

英法联军的参战直接使克里米亚战争变成了一场国际战争,共有数百万各国士兵参加了这场战争,双方军队在进行了近三年的激战后,这场战争最终以俄国人的失败而告终。而克里米亚战争无疑是一场非常惨烈的战争,仅仅俄国就有十五万士兵被夺去了性命,英法联军和奥斯曼帝国的损失也同样惨重,奥斯曼帝国因战争死亡的士兵超过六万,法军的伤亡人数接近二十万,而出兵较少的英军伤亡人数大约在五万人左右。

克里米亚战争时的联军指挥官

而从克里米亚战争时期,俄国士兵写给家人的信件中,也能得知这场战争的惨烈程度。公元1854年的3月24日,一位名叫格里戈里·祖比亚恩卡的俄军骑兵给自己的妻子玛利亚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告诉自己的妻子:“我们正在瓦拉几亚的多瑙河畔,对面就是我们的敌人。我们每天都在交火,每一小时、每一分钟、甚至每一秒我都可能阵亡。我每天都在向神祈福,希望能够活着回到家乡,但是每天每夜我们都在饥寒交迫中度过,我们已经没有任何食物。”

格里戈里·祖比亚恩卡的这封信,则反映出当时俄军的后勤不足,当克里米亚战争进入到白热化的时候,俄军的补给开始迅速减少,缺少食物的俄军士兵被饥饿折磨的面黄肌瘦。当法国人攻陷一座俄军要塞的时候,他们看到了俄国士兵食用的谷糠,据说这种没有任何营养的谷糠连老鼠和野狗都不会食用。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军队的医疗物资也非常缺少,而在缺衣少粮的环境下更容易使人患病,在那段时期,大约有八万多名俄国士兵被疾病夺取了性命。

纪念克里米亚战争的俄罗斯人

而服役于俄军托博尔斯克步兵团的尼基福尔·布拉克,也在那段时期给家人写下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对父母、妻子和孩子们说道:“我们现在已经离开俄罗斯很远了,这里的土地和俄罗斯完全不同,我们几乎已经在土耳其了,每一小时我们都可能阵亡。说实话,我们团几乎全被土耳其人消灭了,不过我还幸运地活着,我希望我能活着回到家乡,亲耳听到你们说话,但是目前我们还在险恶的境地中,我害怕死。”

这两封写给家人的信件中,并没有太多华丽的词汇,只有当时俄国士兵最真实的心声,他们在信中告诉家人战争的残酷,也表达了自己对亲人的是男。当看到这两封信时,或许很多读者都会百感交集,而这两封信中真实的心声最能表达出战争的残酷。最后,希望世界和平。

不要过于神话 克里米亚只是一个侧翼战场 苏联的主要精力在西线 就象北非无论对于德国还是英国都是次要战场 隆美尔和蒙哥马利的战绩都被拔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