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县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历史地名
①西汉置,属南郡。治所即今湖北秭归县(剪刀峪) 西北归州镇。《水经·江水注》: “袁山松曰,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喻令自宽。全乡人冀其见从,因名曰秭归。”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 属建平郡。北周改为长宁县。隋开皇初复为秭归县,属信州。大业初属巴东郡。唐为归州治。南宋端平三年 (1236) 徙治归州镇东南。明洪武九年(1376) 属夷陵州。十年 (1377) 改为长宁县。十三年 (1380) 复改归州。1912年改为秭归县,属湖北荆南道。治所即今治西北归州镇。1921年属湖北荆宜道。1932年直属湖北省。1991年迁治剪刀峪 (即今秭归县)。
②三国魏改绥阳县置,属新城郡。治所在今湖北神农架林区东南。西晋太康二年 (281) 复为绥阳县。
在湖北省西部。属宜昌市。面积2427平方千米。人口39.4万。辖7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茅坪镇。西汉置秭归县,属南郡。据《水经注·江水》:“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喻令自宽,全乡人冀其见从,因名曰秭归。”北周改秭归县为长宁县,为秭归郡治。隋开皇初废郡,县仍名秭归。唐武德二年(619年)为归州治。明洪武九年(1376年)废州,县属夷陵州;十三年(1380年)改置归州,属荆州府。清雍正六年(1728年)升为直隶州;十三年复为归州,属宜昌府。1912年复改归州为归州县,1914年改为秭归县。1914年属荆南道,1921年属荆宜道,1927年直属省。1949年属宜昌专区,1959年属宜都工业区,1961年复属宜昌专区,1970年改宜昌地区。1992年属宜昌市。县历治归州镇,1991年因建三峡水库迁治今址。全境属巫山,山岭连绵,最高峰云台荒,海拔2057米,山间河谷有零星小坪坝。长江横经中部,西段为香溪宽谷、东段为西陵峡。有香溪、青干河、九畹溪、凉台河等河流注入长江。长江以北属北 * 带湿润气候,长江以南属中 * 带湿润气候。主产稻、玉米、小麦、豆类。特产荷地、乌桕、生漆、油桐等。为全国柑橘重要产区,以脐橙、桃叶橙最为著名。矿产有金、铜、煤、石膏、重晶石等。工业有采煤、化工、造纸、纺织、食品等。宜秭、香堡等公路通过,水运以长江为主。地处长江三峡风景区,名胜古迹有流来观、玉虚洞、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等。为屈原故里。
县的字典解释 县 (縣) à 中国省级以下的一种行政区划。 县 (縣) á 古同“悬”。 笔画数:; 部首:厶; 笔顺编号:
在山西省太原市区西南部、汾河西岸。面积 . 平方千米。人口 . 万。辖街道办事处、镇。区人民政府驻晋源镇。因近处有晋水之源,故名。年属太原市第七区。年设晋源区,年属郊区,年属南郊区,年复设晋源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