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快答

济南儿童心理咨询医院

济南儿童心理咨询医院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济南儿童心理咨询医院

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孩子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时候,会求助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

然而,儿童不像是青少年或是成人,往往还不能掌握语言沟通或者次级历程的思考方式,所以成人完全诉诸语言的沟通方式不太可能在他们身上使用。

因此,在儿童心理咨询中,常使用沙盘游戏、角色扮演、绘画、玩偶、粘土等游戏技巧,或者用这些游戏与故事相配合进行咨询。

一阶段:0~1岁——信任与不信任

孩子的需要/行为:

肚饿——被喂食物;受惊——被拥抱;哭泣——被拥抱。

让孩子知道他的重要性以及家长多么的需要他。

如果在这一个阶段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孩子会觉得生长在一个安全的地方,长大后,会是一个开朗及信任别人的人。

如果家长未能在这一阶段满足孩子的需要,孩子会觉得生长在一个不安全的地方。

由于孩子的需要未能从家长那里得到满足,长大后可能会出现以下的个性/特征:表现得异乎寻常地害怕被遗弃;

拼命地寻找一个依赖的对象;需要别人照顾;深信不能信任任何人。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

竭力维持毁灭性的的情感关系,而且展示偏执狂症的倾向,如暴饮暴食或过分地需要别人的夸奖。

第二阶段:2~3岁——自主与羞愧

孩子的需要/行为:

孩子开始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生理机能及注意到身体的能力和限制(如控制大小便)。

如在这一个阶段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受到家长支持及尊重,他会获得充满自主能力的感觉,觉得他自己对这个世界有一份影响力。

如果家长未能在这一阶段满足孩子的需要,孩子在这一个成长阶段中得不到鼓励,或受到恶意的批评、嘲笑,尤其是在他尝试学习如何控制大小便的过程中,他很容易会产生害羞以及惭愧的感觉。

如果你经常觉得自卑、无用及不可爱;不相信自己在世界上有存在的理由;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必须倚靠别人的人;觉得自己生存的权利取决于对别人的重要性;经常做出不恰当的道歉……

那么很可能是你的父母在这一阶段没有满足你的需要。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

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些什么,不能拒绝别人的要求,害怕有新的经验,害怕面对别人的愤怒。

第三阶段:4~5岁——主动性与内疚

孩子的需要/行为:

喜欢幻想、创造及按自己的主意行事;发展出主动性。

若在这一个阶段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受到家长的支持,他会说出他的想法、表达他的情绪,并且会发展出一份健康的好奇心。

如果家长未能在这一阶段满足孩子的需要,不支持他,反而因他做出新的尝试而处罚他,他会觉得内疚、有犯罪感,因而停止他的主动性,或许会秘密地做。

如果家长在这阶段没有满足孩子的需求,那么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害怕犯错;感到无助及内疚;只懂得安慰别人;回避风险;隐瞒错误等等。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

不能认识或表达内心的感受;害怕说出内心的事情;对感情关系负上过分的责任;不断地去讨好别人。

第四阶段:6~11岁——勤勉与自卑

孩子的需要/行为:

这一阶段的孩子,会开始于别人竞争及比较。

若在这一个阶段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老师和家长鼓励孩子学习并表示孩子与其他孩子有同样的能力,孩子将会受到激励而变得有活力。

如果家长未能在这一阶段满足孩子的需要,经常严厉地批评或忽略孩子,孩子会不信任自己,或者不会自觉地做事。他会产生不配做某件事或不及别人的感觉。

如果你的孩子长大后避免参与任何的竞赛或极度喜欢与别人竞争;觉得不安全及不如别人;对自己或别人吹毛求疵……

那么很可能是在这一阶段你没有很好地满足她/他的需求。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

凡事要求完美;经常拖延及耽搁;不知如何达到目标。

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理论

一阶段:0~1岁——口欲期

婴儿通过与食物和食物提供者的协调活动,逐步产生了亲密感,开始把自己与现实环境区别开来。这种现实感的获得,标志着婴儿自我的诞生。

儿童的人格不再是单一的、混沌的本我。自我的形成是口欲期重要的成就。

第二阶段:2~3岁——肛欲期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认为,在这个阶段,随着儿童主动控制自己,应付环境能力的增强,言语和思维的发展,他们的自我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第三阶段:3~6岁——性蕾期

在这个阶段中,对人格的发展重要的事件是在儿童心中产生了有关父母的情绪冲突,即恋父情结和恋母情结。弗洛伊德特别重视儿童如何解决自己内心的恋父或恋母情结,认为若解决不好这些情节往往会导致各种性变态和心理失常。

在解决恋父或恋母情结的过程中,儿童以自己同性别的父亲或母亲为榜样,模仿他们,认同他们,这样不仅使儿童获得男性或女性行为风格,而且还把父母的道德观念、社会态度内化为儿童自己的东西,从而形成儿童的第二自我,即超我。

第四阶段:7~12岁——潜伏期

在这段时间里,由于儿童生活范围的扩大和在学校吸取了系统知识,儿童人格中的自我超我部分获得了更大的发展。

男女儿童之间的关系较疏远,团体活动时多是男女分组,甚至互不来往,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青春期才又发生变化。

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

没有正常的遗传素质,就没有正常的心理,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

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的可能性,这些个别差异使有的儿童容易好动、吵闹,有的则易于安静沉思;有的易于发展成为音乐家,有的则易于发展成为运动员。

各种外部刺激与环境影响正是通过遗传素质来起作用的。

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它使新的心理活动的出现处于准备状态。

生理成熟的水平规定了这一时期心理发展的潜在可能范围,而生理成熟还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性。

社会生活环境与教育的作用

社会生活环境与教育等客体因素制约着儿童心理在这个可能的潜在范围内所能达到的现实的发展水平,并且是影响儿童心理个别差异的重要的条件。

有研究表明社会生活环境与教育不仅可以导致儿童价值观体系上的差异,而且对性格与气质的差异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社会生活环境与教育对于儿童高级机能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社会生活环境向儿童提供历史上形成的现存的语言符号系统,并通过语言符号系统为儿童提供人类社会历史经验,这样儿童的心理机能才能产生本质的飞跃,产生抽象思维等高级心理机能。

同时,通过社会生活,儿童在人际交往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过程中,不断习得社会规范,形成自我意识,成为社会生活群体中合格的成员。

儿童自身的调节与实践活动

儿童不是遗传作用与环境影响的消极、被动的接受体,他们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来平衡来自机体内外的各种影响,并且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主动地作用于环境,选择或改造环境,使环境适合于自己的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当遇到机体内外干扰时,心理发展偏离了正常轨道,儿童可以通过自我调节的平衡化过程来使发展回到正常的途径上来,保持自身的稳定与统一。

如果一个儿童在生活中遭受重大的创伤,超出了他的心理所能承受与顺应的范围,平衡化的机制生效,则有可能出现心理障碍,影响心理的正常发展。

情绪障碍

(1)屏气发作

(2)滥发脾气,形式多样,以哭闹要挟成人

(3)依赖退缩,胆小恐惧,社交焦虑

这类障碍的成因主要是因为父母个性不良、教育方式不当或者环境对儿童造成压力所引起。

儿童心理专家李佳臻建议家长平时要注意不要过分宠爱孩子,同时教师也应检讨一下学校的环境能否给孩子提供安全感,教学过程是否让孩子感到超负荷等。

行为障碍

(1)睡眠障碍(梦游,夜惊,梦呓,睡眠不安)

这种现象往往是由于成人过分看重睡眠时间,强迫孩子睡眠造成的。

对此,儿童心理专家李佳臻建议,重点是要纠正成人对孩子睡眠的焦虑情绪。

(2)饮食障碍(偏食)

偏食的原因有多种,或是父母一味地迎合孩子的要求,或是孩子的逆反心理,或是孩子的“退行”行为。

(3)排泄行为障碍(遗尿症)

遗尿的原因有婴儿期缺乏训练,智能发育迟缓,神经质的儿童对周围的一种敏感反应等。

(4)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的治疗应从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入手。

家长在治疗中有关键性的作用,应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耐心、细致地对孩子进行辅导。

教师应给患儿更多的爱心,避免当众批评,尽量将患儿吸引到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中来。

品行障碍

(1)说谎

儿童心理专家李佳臻建议,对于说谎现象,父母与教师不能简单地给予批评指责,而是要了解他为什么要说谎,然后针对他们说谎的一些不正确的思想给予耐心解释,帮助他们认识不说真话、不承认错误的行为的后果。

(2)偷盗

在教育和纠正儿童偷盗行为之前,必须深入了解其原因,是作为自我吹嘘的手段?

去的别人的注意?不公平感觉的结果?出于好奇心?等等。要针对这些原因来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才会取得效果。

(3)攻击行为

攻击行为常见于父母过分宠爱、百依百顺的孩子,也见于缺乏父母关爱或者父母粗暴的孩子。只要通过适当的环境改变与教育措施,儿童的攻击行为是可以转变的。

(4)破坏行为

儿童的破坏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因为敌对情绪引起报复,发泄不愉快情绪,在人们面前炫耀自己“能干”等。

首先要找出根源,不要发现有破坏性为就立刻严厉批评或处罚。

发展障碍

(1)智能迟滞

(2)口吃

口吃的儿童常因被人嘲笑而变得孤僻、自卑,故要及时纠正及治疗,在这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消除儿童的紧张情绪,尽量减少容易引起口吃的情景,防止对儿童谈话的一切非难和指责。

(3)学习障碍

学习障碍是指儿童在某一科目的学习成绩比他实际智力能达到的成绩差得多。对于这种孩子,老师和家长都不能失望与放弃,而要付出更多的关心与帮助。

要知道这种儿童虽然阅读或算术不好,但在某些方面,如机械、建筑与艺术等方面可能有特殊才能。

(4)自闭倾向与自闭症

虽然自闭倾向有可能遗传,但事实上父母的性格与管教方式上的问题才是造成儿童自闭倾向的主要原因。有的母亲嫌抚育孩子很烦人,对孩子不耐烦、冷淡、置之不理,母子感情疏远。

孩子有事无人倾诉,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理人,喜欢独处,过自己封闭的生活。

以往,家长常忽视儿童的心理健康,总以为“小孩子不懂”。

事实上,在心理咨询室中,大部分到访的成年人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背后,都有未被及时处理的童年创伤这一根源因素。

所幸,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步,家长的意识和觉悟也逐步提高。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长会留意到孩子可能出现的心理或行为问题,并且寻求专业的帮助,而不是端着“不就带个孩子嘛,谁不会?”

的架子,反而耽误了孩子的矫正时间,延误到青少年甚至中高考关键时刻爆发问题,才追悔莫及。

每个儿童都是一张白纸,家长如何去教育孩子,对孩子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没有一个家长是完美的、全能的,术业有专攻,在心理的领域,还是应该求助于儿童心理专家,经济、高效。

对孩子心理健康上的投资,能让孩子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