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快答

大熊猫为什么不喜欢交配?

大熊猫为什么不喜欢交配?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大熊猫为什么不喜欢交配?

本文参加芝士回答 #科学了不起# 系列征文赛。

吃饭和繁衍这两件事对任何动物来说都非常的重要,一个可以让自己活下去,另外一个可以让自己的基因遗传下去,某种程度上来说繁殖有时比吃饭还要重要。

因为有些动物为了繁殖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例如生活在澳大利亚的雄性暗袋鼩,繁殖期会大量的死亡,为后代提供生存空间和资源。

还有深海中生活的雄性鮟鱇鱼,遇见雌性以后就寄生在人家身上,自己身体的大部分器官、包括大脑都会退化掉。

还有昆虫界的性食同类行为,雄性为了繁殖自己后代,甘愿冒着被雌性吃掉的风险,这样昆虫非常多,如螳螂、金蛛、红背蜘蛛等等。

为爱义无反顾,生命对它们来说就是除了繁殖后代毫无意义。

除了这些死了都要爱的,自然界中还有很多动物,它们的繁殖能力非常强,有时会作为入侵物种攻占其他生态圈。

例如五六只兔子几十年可以繁殖到100亿只,搅得澳洲天翻地覆,它们只要不睡觉,除了吃饭就是繁殖,在人类的干预下也很难将它们的数量控制住。

还有亚洲鲤鱼在美国的大小湖泊中也呈现出了泛滥的趋势,可以看出任何动物只要有机会都会疯狂地扩展自己的种族。

但是也有例外情况,有些动物在人类的帮助下,为其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它们依旧把自己活成了濒危物种,典型的代表就是大熊猫。

大熊猫成为濒危物种肯定跟人类起初对它们生存环境的破坏、捕杀、栖息地的侵占有关,但是也跟它们极低的繁殖效率脱不开关系。

野外大熊猫的平均寿命在20年左右,圈养的寿命能到30年,野外它们的成熟年龄在4到6岁,圈养的晚一些,8岁左右。

熊猫的繁殖也有固定的发情期,一般在3月到5月,但是它们发情的时间非常短只有2天到3天的时间,过了这个时间雌性熊猫就不再会有交配的欲望。

如果想要繁殖后代就需要等待来年。所以非常紧迫。

但是雄猫跟其他的雄科动物一样过着独居生活,在繁殖期的时候它们才会互相吸引走到一起,这就造成了如果野外种群数量太少、群体被分割的话,在短时间内连见面都非常困难。

而且还会造成更多的近亲繁殖的现象,造成一些隐形的有害基因被提纯,增加幼崽死亡和畸形的几率。

所以人类要不干预熊猫种族的繁衍,可以肯定的是,它们很快就会灭绝。

还有就是熊猫的繁殖能力、生育能力、幼崽抵抗风险的能力都很低。

熊猫是多雄竞争雌性的繁殖机制,一个雌性可以吸引数只雄性前来,而这些雄性会经过打斗获得优先交配权。

然后进入求偶仪式、交配,在短暂的繁殖期内雄性会与雌性交配数次,雄性也会再次寻找其他雌性,雌性也会与多只雄性交配。

不过熊猫的受孕几率比较低,很多情况都是徒劳无功,就算成功,一只雌性熊猫每两年才会生一个宝宝;

因为熊猫的宝宝大约会出生在8月份,出生的时候全身红扑扑的,体重平均只有一百多克,这跟成年的熊猫差距太大了,初次见熊猫的幼崽都不敢相信这是体重一百多斤、甚至200多斤动物的后代。

可以想象得到,熊猫幼崽养育起来跟人类幼崽一样非常困难,56天才能睁开睁开眼睛、3个月大的时候才能爬行,可以看出比人类幼崽强了那么一点点。

所以熊猫幼崽的成活率非常低,雌性需要寸步不离地守着它,给予最大的保护和关爱,熊猫幼崽会一只跟随妈妈一年多、甚至是2年的时候。

只有幼崽离开妈妈以后,雌性才会再次接受雄性的求偶。

而且熊猫不像是其他动物那样,一窝好几个、甚至十几个,它们有时会出现双胞胎,但是雌性一般只会选择其中一个看起来强壮一点的照顾,另外一个就听天由命了。

这就是野外大熊猫的繁殖,雄性在野外虽说对繁殖不会失去兴趣,但是它们跟其他动物比起来就比较淡定的多了,不怎么上心。

而且因为人类迫害造成的它们种群数量的减少,加上繁殖能力差、幼崽难以养育,就导致熊猫势必会灭绝。

这就是为什么人类会干预它们繁殖的原因。

动物园里的熊猫交配

按理来说只要给动物们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它们的数量会快速地增加,但是熊猫当国宝当了几十年,现在种群的数量也不过才两千多只。

人工圈养下的熊猫也就是六百多只,原因是它们在圈养的情况下,雄性对繁殖的兴趣非常的低。甚至无兴趣。

原因是,以前人们将大熊猫分开饲养,导致关键的繁殖期,才让雌雄见面,但是雄性非常的挑剔,它不会与气味不熟悉的雌性交配,也就是没有野外的那一套仪式,雄性熊猫无兴趣。

2015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熊猫更有可能与自己选择的配偶交配。而不是人为的随便把雌雄凑在一起,它们的爱情也需要有仪式感。

生物学家为了增进雄性熊猫的兴趣,在繁殖期还会给它们观看“熊猫片”,希望能够激起它们的天性,但是这种做法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

甚至在繁殖期还会通过药物来增加雄性的兴趣,效果也不是很好。所以科学家还亲自为雄性熊猫分担“压力”,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来繁殖后代。

2009年,首次人工授精大熊猫成功产下了幼崽。

除了雄性无兴趣的压力外,圈养熊猫的繁殖还会面临基因池有限的威胁,只有那么多熊猫,肯定难以避免近亲繁殖的风险,如果基因多样性差,繁殖下去还是会出现严重的遗传疾病,导致种群灭绝。

所以科学家会在野外获得熊猫精子,并且冷冻起来,以增加圈养熊猫的基因库,冷冻精子可以保存数十年的时间,可以在世界各地的动物园分享。

由于人类现在对大熊猫的保护措施,虽然它们的种群数量现在依然很少,但是每年都在增加。

总结:

人们常说的雄性大熊猫不喜欢交配只是在人类圈养的情况下出现的,在野外虽然它们比不上其他动物,但是可以保证种族的繁衍。目前野外大熊猫的数量已经增加到了1864只。

而且由于雌性熊猫的生殖能力和养育后代行为的特化,导致了熊猫种群繁衍受到了限制,也使得整个种群抵抗风险的能力降低。

当种群数量降低的情况下,势必会造成在野外无法逆转的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