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快答

站在我国的立场上,中国该不该实施碳关税?碳关税对于我国的发展真的是百害无一利吗?

站在我国的立场上,中国该不该实施碳关税?碳关税对于我国的发展真的是百害无一利吗?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站在我国的立场上,中国该不该实施碳关税?碳关税对于我国的发展真的是百害无一利吗?

为推动国内节能减排,我国可以考虑在国内开征碳税,同时实施相应的绿色税收、绿色信贷等配套措施,最终形成一个绿色政策法规体系。另外,如果国内征收了碳税,进口国再征收“碳关税”就变成了双重征税,是违反WTO协议的。当然,碳税征收会增加国内企业的生产成本,削弱产品出口竞争力,但与其让其他国家征收“碳关税”,去补贴他们的企业,不如自己先征碳税,所得的税收再用于自己企业的碳减排工作。

对于欧盟的减排目标,在2020年9月,欧盟委员会发布了《2030年气候目标计划》,提出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要比1990年减少至少55%,相较之前40%的减排目标有了大幅度提高,这一目标最终在2021年5月通过的《气候变化法》将其写进了法律。《欧洲绿色协议》对我们影响最大的要数欧盟提出的边境调节机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在2021年3月,欧盟的《碳边境调节机制》议案在欧洲议会通过了原则性决议,虽然离最终立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个机制一旦得以实施,将对整个《巴黎协定》下的国家自主贡献产生深远影响。

根据该议案,欧盟计划从2023年向出口到欧洲的产品征收边境调节税。

欧盟碳边境调节税可能有三种征收形式:

(1)按产业类别征收碳关税;

(2)向进口商出售温室气体排放配额;

(3)针对所有企业征收碳增值税。

从当前来看,采取第一种方式的可能性比较高,而覆盖的范围早期可能局限于水泥、电力、化肥、钢铁和铝,但后期将覆盖欧盟纳入碳交易体系的所有行业,欧盟设置碳关税的目的就是防止“碳泄漏”,即由于欧盟执行严格的温室气体减排政策,会导致欧盟企业转移到减排政策更宽松的国家,或导致承担较低排放成本的进口产品冲击欧盟市场和产业。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进口欧盟的产品碳成本需要与欧盟本地产品的碳成本保持一致。也就是说,如果出口国对于相关产品的制造不存在碳成本的话,欧盟将根据本地也就是EU-ETS的碳价征收碳税。反过来,如果出口国对于相关产品制造的碳成本存在并大于欧盟的话,欧盟就可能不征收相应的碳税。目前欧盟碳价普遍高于产品出口国家,所以要么出口国提高相应碳成本,要么缴纳等同于欧盟产品碳成本的碳税。

欧盟的碳关税政策相当于是对他国排放的长臂管辖政策,如果采用第二种形式,相当于将欧盟碳交易市场的覆盖范围扩大到了全球向欧盟出口相应产品的国家。这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如排放数据计算原则以及《巴黎协定》下产生的减排量归属权等问题。

总体来说,欧盟已经为其2030年排放减半目标及2050年碳中和目标制定了详尽的实施框架,并且其减排目标也起到了其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先锋的模范作用。作为最先完成工业化转型的经济体,其碳排放已经长期处于下降阶段,所以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也相对容易一些。虽然今后在低碳领域的创新技术和产业不一定能够保持领先,但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顶层设计和EU-ETS的运营经验还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碳排放仍然处于上升期,所以中国的碳中和路径分为两个部分:碳达峰和碳中和。从当前中国发布的消息来看,目前中国正在紧锣密鼓地制订详细的碳达峰方案,碳中和相关详细方案并不是当前的工作重点。

在2020年年底的气候雄心峰会上,我国更新了国家自主贡献,新的自主贡献目标为:“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左右。风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这几个目标基本确定了我国碳达峰的总体方案。

在2021年4月召开的领导人气候峰会上,我国又提出“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正在制订碳达峰行动计划,广泛深入开展碳达峰行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峰。中国将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此外,中国已决定接受《〈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加强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还将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

除此之外,在我国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也对碳达峰、碳中和方面提出了相关目标。

在能源方面,提出到2025年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约16.5%。工业方面提出主要工业产品资源、能源利用率在2035年左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钢铁和水泥等高能耗行业率先达峰,2025年前钢铁行业排放达峰,2030年较峰值降低30%,水泥行业在2023年达峰。

交通方面,提出新能源车新车销售量占新车销售总量的比例到2025年达20%,2030年达40%,2035年达50%以上;氢燃料汽车2025年约10万辆,2030年约100万辆。

建筑方面,提出2022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70%;实施新能耗建筑标准和满足国家有关绿色制冷、绿色供暖等政策的要求。

农林方面,提出2025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森林蓄积量达到190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7%,湿地保护率达到55%,60%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全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减少食品浪费。

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最大的变化就是生产效率相对于传统手工作的碾压,拿最有代表的纺织行业来说。在英国发明了飞梭和和珍妮纺纱机后,其生产效率是传统手工的几十倍,质量还比传统手工织布好,还处于传统手工作坊时代的国家自然成为其倾销对象。这些国家想要快速提高生活水平,要搭乘工业革命的便车,唯一的路径就是购买英国的产品和技术,所以英国将其贸易体系推向全球,并通过向全球倾销产品,然后再从全球回收资源的方式成为全球霸主。

美国是二次工业革命也就是“电气时代”的引领者,但二次工业革命并不像第一次工业革命一样一家独大,欧洲的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也占有相当大的份额,想要通过技术和产品的全球倾销掌控世界话语权已不再可能。所以美国选择了另一条路,就是将美元打造成世界货币来成为全球霸主。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可以脱离国际贸易,想要开展国际贸易,用本国的钱去买别国的货自然是不行的,我们也不希望我们卖出去产品收回一些越南盾、津巴布韦币或者委内瑞拉币之类的货币。这就需要一个世界公认的货币进行结算,美元充当了这一角色,自然而然就掌控了各国的经济,进而成为最有话语权的世界霸主。

毫无疑问,中国的经济体量赶超美国是迟早的事,军事实力虽然短期内很难超过美国,但在国家拥有强力的核打击能力下,军事实力的强弱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中国已经具备了成为世界领袖的物质基础,要想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成为国际秩序的话事者并且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同,还需要在全球都必须解决的世界性议题上成为解决这个议题的领导者。纵观全球,没有任何一个议题能够像气候议题一样关乎每个国家和每个个人的切身利益。而美国在这个议题上是否要成为引领者犹豫不决,在全球制定的最重要的两份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协议中两进两出,已经完全失去了信任,这正是中国展现全球领导力的绝佳时机。

当然,中国主导气候议题并不仅仅是“挣个面子”。未来的全球气候治理将带来大范围的产业重构和财富重新分配。这些变化都将以碳信用这个工具来进行价值衡量。中国主导气候议题后,顺理成章地会成为全球减排规则的主要制定者和执行者。而且在通过碳中和目标将石油踢出国家发展的必需品以后,美元的国际地位就变得没有了依附,碳中和下的国际货币将会是什么样的?它会以什么东西为锚定物?对于中国来说充满了想象空间。

虽然在气候议题方面,中国想站在话语权的顶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认为在当前形势下中国想要成为世界领袖,除了气候议题以外,找不出第二条可行的路径。所以中国一定会在气候议题上铆足马力,大力且持续地输出,不但在国内要将相关减排工作做到位,还会积极主动地在国际上发声,推动其他国家实施减排,维持中国在气候议题上的领袖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