霾和雾是一种概念么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不是一回事,
据气象部门公布的资料显示,雾和霾的区别主要在于水分含量的大小。水分含量达到90%以上的叫雾,水分含量低于80%的叫霾。80%到90%之间的,是雾和霾的混合物,也可称为雾霾天气。
霾和雾有一些肉眼看得见的“不一样”。雾的颜色是乳白色、青白色,霾则是黄色、橙灰色;雾的边界很清晰,过了“雾区”可能就是晴空万里。但是霾则与周围环境边界不明显,城市化和工业化是霾产生的主要因素,更易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我给你转载以下说明,以便更明白点:
针对近日备受关注的“雾霾天气”,专家指出,公众挂在嘴边的“雾、霾”说法,其实不太科学。人们常说,冬雾暗藏“毒”霾。这说出了雾和霾的区别。“雾是指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公里时的天气现象;而灰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据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监测室高级工程师孙冷介绍,霾的形成原因有三个:
一是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
二是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
三是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
“因此,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雾就是雾,霾就是霾。”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贵名强调。
不是,雾: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就将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物的天气现象称为雾(Fog);而将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在1000-10000米的这种现象称为轻雾或霭(Mist)。形成雾时大气湿度应该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就其物理本质而言,雾与云都是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所以雾升高离开地面就成为云,而云降低到地面或云移动到高山时就称其为雾。一般雾的厚度比较小,常见的辐射雾的厚度大约从几十米到一至两百米左右。雾和云一样,与晴空区之间有明显的边界,雾滴浓度分布不均匀,而且雾滴的尺度比较大,从几微米到10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0-20微米左右,肉眼可以看到空中飘浮的雾滴。由于液态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
霾:
霾(mái),也称灰霾(烟霞) 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
雾霾图片
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Haze)或灰霾(Dust-haze),香港天文台称烟霞(Haze)。
雾和霾是一个意思【【武略 雾气 略
买唔买唔买 雾 霾【含有粉尘的雾气]]
jianyini baidu baike cha [ mai ] he [wu ]zi ji kanjiu mingba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