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科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蟋蟀科是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的一个大科,通称蟋蟀,中国北方俗名蛐蛐。 全身油光锂亮,体长20-30毫米,宽6-8毫米,触角褐色,长20-30毫米;体色有黑褐色、黄褐色等多种,头部黑色,呈圆球形,颜面黄褐色,从其头部背面看,两条触角呈“八”字形,触角窝四周黑色,前胸背板黑褐色,有光泽,侧面黄色。
蟋蟀科是世界性分布,世界已知462属4000种,中国记录63属256种,陕西秦岭地区发现17属22种。 蟋蟀白天藏匿洞中,傍晚出洞觅食,咬断幼苗,在柑橘幼树园中,沿主干爬至枝梢,咬食皮层,或咬断枝条。于11月中旬回土洞越冬,成虫喜欢在晚上取食,一年发生1代,以若虫在土洞内越冬,第二年春开始出洞活动。6月中旬出现成虫。4-8月为交尾产卵盛期,雌成虫将卵产于洞内;雌成虫卵期为15-30天,8-10月卵孵化,并食成虫贮备的食料。
蟋蟀是中国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下游和华南地区的重要农业害虫,它们破坏各种作物的根、茎、叶、果实和种子,对幼苗的损害特别严重。在南方,花生大蟋破坏花生幼苗达10-30%,它们也危害玉米、黄麻、烟草、棉花、大豆和木薯,往往造成缺苗,影响收成。
想要了解更多“蟋蟀科”的信息,请点击:蟋蟀科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