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温庭筠(中国唐代文学家)

温庭筠(中国唐代文学家)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温庭筠(中国唐代文学家)

温庭筠(约812年-866年,或824年-882年), 本名岐,字飞卿,又作庭云、 廷筠, 号温钟馗, 世称温方城、温助教。 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中国晚唐时期诗人、词人。

温庭筠出身没落贵族家庭,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之称。 于文宗大和二年(828年)或文宗大和三年(829年)出塞。后有蜀地之游,复赴长安。在开成元年(836年),因李翱之荐,得从太子永游。于开成四年(839年)秋,参加京兆府试,荐名居第二,因遭谗毁,被黜落罢举。会昌三年(843年),往返于长安与旧乡吴中之间,曾有湖湘之游。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再入科场,然累年不售。宣宗大中九年(855年)再次落第。后入襄阳与荆南幕府从事。咸通三年(863年),返长安闲居,咸通六年(866年),因宰相徐商之荐,任国子监助教。咸通七年(867)贬方城尉,不久后就死了。

温庭筠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温庭筠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其词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其词现存七十余首,温庭筠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 黄昇在《花庵词选》卷一中评价道:“温庭筠极流丽,宜为花间集之冠。”

(概述图“温庭筠题跋像”取自清上官周绘、乾隆八年刻本《晚笑堂画传》)

想要了解更多“温庭筠(中国唐代文学家)”的信息,请点击:温庭筠(中国唐代文学家)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