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快答

曾经的高考状元,如今都过得怎么样?

曾经的高考状元,如今都过得怎么样?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曾经的高考状元,如今都过得怎么样?

把互联网科技业、制造业、房地产业等核心领域的商业大佬,都列出来,看看他们的毕业大学和学历,还有他们的出身家庭,高考的重要性,也就一目了然了。

以下按财富和行业知名度进行综合性的总结,将各领域的商业大佬,全部找出来,包括了历任首富,还有行业曝光率最多的牛人,比如老干妈和褚时健。 为了确保公平公正,没有计算功成名就后进修的学校和学历,只计算高考后的第一所大学,直接进入国外和香港大学的,根据对应的学校知名度进行归类。

行业样本数为60个。 IT互联网 马云、马化腾、李彦宏、丁磊、张朝阳、贾跃亭、王兴、程维、张一鸣、陈欧、雷军、任正非、段永平、史玉柱、陈明永、汪滔、黄章、姚劲波、刘强东、陈天桥、江南春、柳传志、杨元庆、李国庆、唐岩、张涛(大众点评创始人)、周鸿祎、张勇(逍遥子)、彭蕾、张小龙、曹国伟 制造业 张瑞敏、董明珠、宗庆后、刘永行、鲁冠球、刘永好、王传福、李书福、陶华碧(老干妈)、梁稳根(三一重工创始人)、褚时健 房地产业: 王石、王健林、许家印、潘石屹、杨国强(碧桂园创始人)、吴亚军、冯仑 其他行业: 王卫、黄光裕、张近东、郭广昌、何享健、沈南鹏、陆正耀(神州租车创始人)、马明哲、王中军、俞敏洪、沈国军将学校分为四等:985、211、普通大学、非大学生。

总结:

1、60个样本里,985高校毕业的大佬27个,211高校(不含985)毕业的7个,名校出身的明显更具有优势,普通大学本科毕业的13个,没有上过大学的只有13个。 好大学跟商业成就完全成正比,越是名校毕业的学生,商业成就越高。 没有上过大学的商业大佬里,只有黄章、黄光裕和王卫三个人低于50岁,其他大多受制于时代因素,例如张瑞敏是老三届,褚时健是解放前的老革命了。 2、IT互联网产业,32个样本里,只有黄章一个人没有上过大学,只有贾跃亭是专科毕业,其他30个人都是本科,其中来自985名校的21个,211重点大学的3个,6个来自普通大学的,包括马化腾和马云两个超级强人。 看来IT互联网产业要想创业成功,最好是来自名校,更有机会,因为商业嗅觉、IT技术和圈子人脉,名校的更有机会。

高考只是一个数字,它能决定你上什么大学,但是人生以及事业的高度,从来都不是分数决定的。

1977年以来,全国34年的高考状元(高考分省计分,3300名÷30个省市区÷34年≈3.2名,应该一个没漏啦),都没成为社会活动家、或企业家、或艺术家,也没在任何一个行业成为领军人物。

社会活动家、企业家、艺术家能获成就的大小跟他所受的学校教育并非正相关——即是说,学习成绩优秀的不见得能成这些“家”,而学习成绩不怎么样的则不见得不能成这些“家”。

科学家的成就与学校有一定关系——“一定关系”是多大的关系?强正相关、弱正相关、不同层次的科学家正相关程度不同?我们都知道,很多世界级的科学家读书的时候成绩并不怎么样,而且这样的例子还不少。

30年1000余高考状元的悲惨下场

中国相关机构对中国从1977年到2006年30年间1000多位“高考状元”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这么多曾经让人惊羡的高考状元,却没有一位成为各自行业的顶尖人才。

他们如今都过着平凡的日子,职业成就低于社会预期。

首先,他们成为高考头名,只是会作题的“状元”而已,只能说明他们的学习能力、记忆能力、学习计划性、自控能力较强,但是在动手操作能力还是创新能力方面没有得到多少反映。也就是说,高考只是有限度地反映了学生学习应试能力,而应试能力不能笼统地衡量一个人在其他方面的发展能力。

其次,高考状元们喜欢在学习知识中追求完美无缺,追求无所疏漏,在考试中过分看重分数,使思维处在了僵化的神经质般的模式上。

这种思维反映到将来的工作上,他们也只是过分看重僵死的书本知识的死记硬背,而又视学习现成知识为一种享受,而对其它则看得比较淡漠,而这种思维严重影响到了他们在事业上的发展。

第三,许多高考状元们对来自上方的指令,往往能够苛刻地按要求完成,而在完成任务时往往缺乏自己独到的见解。这种思维是对来自应试教育做现成试题而又想获得完美答案的一种机械重复。

第四,高考状元们只是在应试上取得了暂时的成功,而他们却又往往以这一次成功引以为一生的骄傲。过分地在意过去,却丧失了以后为更高远目标努力的动力。

第五,高考状元们的家庭背景往往不太理想。他们在学习上心无旁骛,梦想摆脱某种困境。一旦实现理想,却又陷入了没有目标的窘境,而在就业上却又得不到家庭和社会的更为理想的指导,结果好多人也就听天由命。

最后,还是想说那几句老话:应试教育,虽然可以生产出一流的技术人才,却无从培养出真正的科学精神,无法造就创造未来的天才。

30多年的高考,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状元——高考状元们都成为人生赢家了吗,还是真如网络传言中生活得那么不堪?小伊转载了新浪采访六位曾经的高考状元的部分文章,文章中说,他们有的是大学教授,有的成为游戏女主播,有的在北京成家有娃有房有车,有的还是单身、租房、坐地铁骑单车上班……

1、省级高考状元成了知名游戏主播?这个叫石悦的姑娘做到了。2006年高考,她考了702分,是当年内蒙古理科状元,考取了清华大学建筑系,本科毕业后到北大读了硕士。毕业后,她给了所有人一个意外:当游戏女主播。现在她在某直播平台拥有109万粉丝,网名“女流”。

2、这个上班族名叫佟亚涛,每天和许许多多普通人一样,也和小伊一样,乘坐地铁上下班,来自河南漯河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佟亚涛1989年出生,2007年以658分的成绩成为当年的漯河市文科状元,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之后顺利保研。如今十年过去,他目前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任一档财经栏目的夜班编辑,月薪过万。

佟亚涛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好,但父母一直都很关心和鼓励他学习,希望他通过高考离开农村,过上不一样的生活。他自己也很努力,第一年参加高考失利,他便又复读了一年。他目前月收入1万元、单身;跟别人一起合租,月租2900元,骑车10分钟就能到单位。

3、周劼人,2005年以659分。成为杭州市萧山区高考文科状元、浙江省第四名,入读清华大学新闻系,毕业后进入新华社工作了六年。2015年,周劼人离开新华社,加入一家健康科技类创业公司任合伙人。她说:“好不容易赶上现在这么好的时代,怎么可以一味求安稳呢。

如今的周劼人是一个2岁孩子的母亲,在北京有自己的房产。她每天8:30-9:00出门上班,下午5点到家,全心陪孩子到9:30,然后继续工作到凌晨。“我每天的工作都很忙,但这是我选择的事业。我也希望能够做一个更出色的妈妈,能够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童年和美好的未来。

4、刘也行来自河南信阳市,2004年以719分的成绩成为河南省高考理科状元,后来成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专业博士。现在他是清华控股资产管理集团的一名投资总监。对于状元身份,他说:“这不应该是我人生里的唯一高点,毕竟考试只是人生早期阶段中的一个小插曲。

刘也行的父亲是一名大学教授,母亲是一名公务员。他从小喜欢读各类书籍,父母从来不干涉他的学习。2013年,还在清华读书的他参加了江苏卫视的《一站到底》节目,沉稳冷静的答题风格让他获得了“清华新一代男神”的网络称号,也让他在全国观众面前“火”了一把。

5、1987年出生的王浩然是2005年湖北恩施州理科状元,父亲是公务员,母亲则在家做些小生意。清华化学系本科毕业后,他曾南下到广州一家房地产相关公司工作,也曾尝试创业,但都不成功。此后他去香港深造,2013年回到北京,加入了一家著名的金融投资公司。王浩然坦言成为高考状元并没有对自己之后的人生产生太大影响,他工作很忙,几乎每天都要加班。喜爱户外运动的他每年都会到不同的国家潜水,东南亚的许多潜水胜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对于未来,王浩然还没有具体的计划,他说:“做好目前工作,先打好基础吧,说不定还会尝试创业。”

6、周勇现在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负责广播电视新闻理论、实务与视觉传播效果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他是1992年湖南省高考文科状元,这一身份让他得以进入梦寐以求的人民大学,选择自己喜欢的新闻专业。如今,曾经的状元身份只是偶尔成为饭桌上的谈资。对于这些年社会对于高考状元的热捧现象,周勇觉得媒体把高考状元过度标签化,甚至到了滥用的地步。他认为:“社会舆论不应该过于神话高考状元,在我看来,任何经验都是不可复制的,个人努力永远比一个光鲜亮丽的标签要来得实在。”

【清华北大学霸成游戏主播】

石悦是2006年内蒙古理科高考状元,702分,这个让人咂舌的成绩是她当时所交出的答卷,她考取了清华大学建筑专业,并念了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的研究生。

十一年过去,如今在网络上石悦有着一个更加为人所熟知的名字——“女流”,曾经的高考状元和清华北大学霸现在是一名拥有百万粉丝的知名游戏主播。

石悦受邀前往中国人民大学参加一个关于新媒体创业的大学训练营活动,作为分享嘉宾,石悦一出现就引起了现场观众的骚动,许多粉丝纷纷上前求合影求签名。石悦的粉丝以爱好游戏的大学男生为主,作为国内知名游戏主播,石悦可以说是这个领域里“女神级别”的人物,深受游戏爱好者们的欢迎。

【农民的儿子靠读书改变命运】

佟亚涛1989年出生,2007年以658分的成绩成为当年的漯河市文科状元,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之后顺利保研。如今十年过去,他目前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任一档财经栏目的夜班编辑。

主要负责早间播报栏目的内容编辑和一些日常的采访工作,每周需要上三天班,时间从下午到第二天的凌晨,晚上累了只能在办公室休息。

由于最近准备搬家,佟亚涛正在收拾整理自己的行李,搬家对于北漂了几年的他来说是家常便饭,由于租金上涨,几乎每年都会面临搬家的选择,这次佟亚涛和室友决定搬到复兴门附近的一个公寓,因为距离上班地点也更近更方便。

【职场女强人希望自己能做一个更出色的妈妈】

周劼人,2005年以659分的成绩成为杭州市萧山区高考文科状元、浙江省第四名,入读清华大学新闻系,毕业后进入新华社工作了六年。2015年,周劼人离开新华社,加入一家健康科技类创业公司任合伙人。她说:“好不容易赶上现在这么好的时代,怎么可以一味求安稳呢。”工作之余,周劼人在办公室里看书休息,工作虽然很忙,但每天还是会抽一部分时间来看书充电,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经历创业失败而不馁 喜欢潜水运动】

1987年出生的王浩然是2005年湖北恩施州理科状元,父亲是公务员,母亲则在家做些小生意。清华化学系本科毕业后,他曾南下到广州一家房地产相关公司工作,也曾尝试创业,但都不成功。此后他去香港深造,2013年回到北京,加入了一家著名的金融投资公司。

【曾经参加知名益智节目 如今是名投资总监】

刘也行来自河南信阳市,2004年以719分的成绩成为河南省高考理科状元,后来成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专业博士。现在他是清华控股资产管理集团的一名投资总监。对于状元身份,他说:“这不应该是我人生里的唯一高点,毕竟考试只是人生早期阶段中的一个小插曲。” 刘也行的父亲是一名大学教授,母亲是一名公务员。他从小喜欢读各类书籍,父母从来不干涉他的学习。2013年,还在清华读书的他参加了江苏卫视的《一站到底》节目,沉稳冷静的答题风格让他获得了“清华新一代男神”的网络称号,也让他在全国观众面前“火”了一把。

舒雪松,重庆高考状元。如今出家为僧,皈依佛门。学历更是高得吓人,四川大学经济学硕士研究生。他的一生历程,足够写出一部电影。

高考状元,却爱上了佛法

舒雪松1968年出生在重庆铜梁县,聪明好学就是人们对舒雪松的全部评价。1985年舒雪松参加高考,不出意外地取得了铜梁县高考文科状元,一战成名。随后舒雪松接到了四川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并就读于历史系。就这样,舒雪松对于历史的兴趣开始产生萌芽,也因此对佛法产生了同样兴趣。

舒雪松进入大学后,其勤奋刻苦远超常人。本身就聪慧的他,更是以优秀成绩从川大毕业,并且考取了川大的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可谓是飞黄腾达,只差一个机会。可人算不如天算,1992年舒雪松研究生毕业,并不想以工作来度过他的下半生。哪怕有无数公司向舒雪松抛来橄榄枝,却被他一一回绝。这时舒雪松的朋友对他说,要不我们出家吧,正好一起做个伴。本来就对佛法很感兴趣的舒雪松,突然有些心动,但红尘有些未了,便对朋友说考虑一下。

最终舒雪松考虑清楚了,觉得自己一生被女生追过,也追过女生。虽然没有实质性进展,但也算走过红尘,所以舒雪松打算跟朋友说一起出家。可这时的朋友早已谈起了恋爱,对于出家更是想都别想。而舒雪松见朋友如此没有定力,便自己出家。还无奈说:我这个朋友出家都找人做伴,可见没有真正下定决心。就这样,舒雪松准备剃度出家,皈依佛门。

剃度出家,成为明舒法师

舒雪松打算出家后,经人介绍到广东省的云门寺剃度。得到一法号“明舒”,明者光明也,舒者舒展也,有放大光明之意。而做好这一切的舒雪松,他的家人全然不知。

但怕父母担心,舒雪松便写信给父母道出实情,说出自己出家之意。这一封信让舒雪松的父母为之震惊,怎么好好的儿子突然就出家了。父母赶忙寻找儿子,希望让他不要做此打算,出家可不是小事。可赶到川大的父母,再也寻不到舒雪松的身影。无奈之下,只好求助于四川省宗教局帮忙寻找,可这一找也未曾找到。

在此期间,舒雪松仍旧给父母寄信,说明自己早已出家并且安全,请父母不要挂念。为了隐瞒地址,舒雪松通过川大的同学,再移交到父母手中。就这样,舒雪松的出家之路算是正式开始了。

失踪一年,首次回家探亲

舒雪松在寺院中颇受重用,又因其是少见的高学历僧人,住持便派他在云门佛学院当讲师,监学。教授语文,历史等课程。其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学校班主任。

一年后,舒雪松总能想起家里的父母,而自己这一年却从未回过家。当时为了出家,失踪整整一年。而如今已在寺中有一定身份,也该回老家看看许久未见的父母和家人。

舒雪松出家一年后,首次回到了铜梁老家探亲。父母及家人看到舒雪松一身僧衣,便忍不住有些悲伤。为了让舒雪松“及时回头”,父母及家人对舒雪松进行了长达许久的思想教育,劝其还俗。可舒雪松不为所动,他喜欢佛法,喜欢佛门的感觉。更何况,只听过出家前有人反对没出家成功,而没听过出家后有人反对而还俗。可能对于舒雪松来说,出家是一份事业,也是自己坚定选择。

新的事业,新的征程

舒雪松在云门寺度过了自己的第一个十年,并从一名小讲师升职到了教务长。因其在云门寺的佛法讲座大受欢迎,舒雪松渐渐在佛学界有人知道。也因此,新的机遇也即将到来。

舒雪松在云门寺期间,认识了一名宝鸡地区的法师。在他的引荐下,舒雪松到宝鸡几家寺院讲经。这个因缘,让一众居士将舒雪松当做“香饽饽”。金顶寺更是希望舒雪松接手,成为其寺院主持。可金顶寺之前从未听说过,舒雪松便要求前往看看。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当时的金顶寺一片荒凉,残破不堪。整个寺院既无山门也没有围墙,就是一个光秃秃的院子。两个破旧的大殿,看上去和农家大院没有任何区别。院子里只有一位多病的老僧,有种孤寂悲凉的感觉。

据当地人说,金顶寺在唐朝就已经存在了。该寺解放前住持为脱俗法师,但最后一名僧人在1962年就饿死了,寺院里的老槐树也随之枯死。

如此“烂摊子”的寺院,舒雪松只觉得无奈。虽然很难,但舒雪松觉得这是对自己考验,便打算重建金顶寺。

为此,舒雪松向当地政府申请办理合法手续,四处筹集善款,多次扩建,扩地。经过多年的修整打理,虽不及大寺院的气派,但也有寺院的规模。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目前金顶寺已经成为宝鸡市区最大的佛教寺院,每逢节日到来,烧香拜佛者可达一万多人。

舒雪松从一个讲师的位置,一步步成长为金顶寺住持,宝鸡市佛教协会副会长。

舒雪松的故事其实就是在讲一个通俗易懂的道理:高考状元只是一时的光环,拿掉以后不管你之前如何,有过怎样的成绩。只要对于自己的梦想乃至爱好坚定不移,且克服重重阻碍,那么明天的道路,将会一片坦途!

这个状元曾经参加知名益智节目 如今是名投资总监

刘也行来自河南信阳市,2004年他以719分总分成为河南省高考理科状元,理综更是取得了满分的惊人成绩。他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专业一直读到博士毕业。

十三年过去,如今刘也行是清控资产管理集团一名投资总监,负责管理公司在健康和文创领域的产业资金和跨境资金,过去高考状元的身份在他看来并不算是很值得拿出来“显摆”的往事,“我觉得自己也没特别的学习方法,我的父母其实并没有过多干涉过我的学习,都是自己自觉去接触知识。” 刘也行的父亲是一名大学教授,母亲是一名公务员。

刚进大学时,刘也行认识了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高考状元,“我一直把高考当成是一种人类脑力竞赛,我曾想过,如果把高考改成电子竞技,成为状元的还会不会是我们这一批人?我印象里遇到过的许多高考状元都是高分高能的人,他们都有很强的综合素质,不只是考试好。”

2013年刘也行受邀参加了江苏卫视的益智类答题节目《一站到底》,比赛中他与北大才子张雪健连续答题36轮难分难解,这场学霸界的“巅峰对决”让刘也行在全国观众面前大大地“火”了一把。

博士毕业后,刘也行选择了金融投资行业,进入了清华控股,“我很喜欢目前的工作,让我能够遇见许多怀揣梦想的创业者、成功的企业家和许多有意义的投资项目,也让我能够与来自政府、学术、科技和文化领域的佼佼者打交道,从中能学到很多。未来我也许会尝试创业。”

我高考那年我校的状元以刚够着分数线的成绩考上了北大数学系,当时他们宿舍有好几个是奥林匹克数学金奖获得者,每个人都堪称大神,毕业后这个同学去了美国留学,然后先后在欧洲多个国家的银行打工,最牛的是在渣打银行干过一年多,前两年回国和亲属做起了生意,他不算成功者,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能力绝对一流,当我们这些国企员工还在满足各种现状的同时,他依然保持着年轻时的体型,年轻时的斗志,这是最可怕的,所以到任何时候都不要轻视那些高考状元,中国的高考的确有很多问题,但绝对是选拔人才的最佳方式,那些能在国考中脱颖而出的人,或智力超群,或毅力惊人,绝非等闲之辈,有些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也只是没放到合适的位置,一旦给他们机会,他们依然比我们牛。

高考状元们都成为人生赢家了吗,还是真如网络传言中生活得那么不堪?现在,他们有的已是大学教授,有的成为游戏女主播,有的在北京成家有娃有房有车,有的还是单身、租房、坐地铁骑单车上班……

省级高考状元成了知名游戏主播

这个叫石悦的姑娘做到了。2006年高考,她考了702分,是当年内蒙古理科状元,考取了清华大学建筑系,本科毕业后到北大读了硕士。毕业后,她给了所有人一个意外:当游戏女主播。现在她在某直播平台拥有109万粉丝,网名“女流”。

在石悦看来,高考状元身份只能代表过去的荣誉,并不能说明和定义一个人的能力和真正适合做的事业,她至今还记得当年大学导师和她说过的一句话:“人生不是规划出来的,人生是跟随自己的灵感和直觉走出来的。”这也帮助她跟随了自己的内心,在人生选择上做出了看似“疯狂”的决定。

这个地铁里的上班族名叫佟亚涛,来自河南漯河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佟亚涛1989年出生,2007年以658分的成绩成为当年的漯河市文科状元,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之后顺利保研。如今十年过去,他目前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任一档财经栏目的夜班编辑。

在佟亚涛看来,读书能够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特别对于出身贫苦家庭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佟亚涛喜欢自己的工作,他希望自己能够凭借自身的努力在北京买房、养活自己和家人,“高考状元只是过去,能够过什么样的生活,还是要靠自己。”

周劼人,2005年以659分的成绩成为杭州市萧山区高考文科状元、浙江省第四名,入读清华大学新闻系,毕业后进入新华社工作了六年。2015年,周劼人离开新华社,加入一家健康科技类创业公司任合伙人。她说:“好不容易赶上现在这么好的时代,怎么可以一味求安稳呢。”

刘也行来自河南信阳市,2004年以719分的成绩成为河南省高考理科状元,后来成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专业博士。现在他是清华控股资产管理集团的一名投资总监。对于状元身份,他说:“这不应该是我人生里的唯一高点,毕竟考试只是人生早期阶段中的一个小插曲。”

刘也行的父亲是一名大学教授,母亲是一名公务员。他从小喜欢读各类书籍,父母从来不干涉他的学习。2013年,还在清华读书的他参加了江苏卫视的《一站到底》节目,沉稳冷静的答题风格让他获得了“清华新一代男神”的网络称号,也让他在全国观众面前“火”了一把。

1987年出生的王浩然是2005年湖北恩施州理科状元,父亲是公务员,母亲则在家做些小生意。清华化学系本科毕业后,他曾南下到广州一家房地产相关公司工作,也曾尝试创业,但都不成功。此后他去香港深造,2013年回到北京,加入了一家著名的金融投资公司。

周勇现在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负责广播电视新闻理论、实务与视觉传播效果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他是1992年湖南省高考文科状元,这一身份让他得以进入梦寐以求的人民大学,选择自己喜欢的新闻专业。如今,曾经的状元身份只是偶尔成为饭桌上的谈资。

他认为:“社会舆论不应该过于神话高考状元,在我看来,任何经验都是不可复制的,个人努力永远比一个光鲜亮丽的标签要来得实在。”

今天是17年高考的第一天,在这个时候回答这个问题是再好不过的了,先祝各位学子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当许多媒体和大众抨击教育抨击高考制度,用高分低能抨击高考状元,甚至有读书的不如杀猪的这种说法时,这个2003年的广东省满分理科状元用自己的实力和经历,分分钟推翻高分低能论。

图:何恺明

他是何恺明

03年以高考满分获得广东省理科状元,进入清华大学

24岁时以去雾算法在世界一举成名

一人获两次CVPR最佳论文

16年8月加入Facebook旗下的AI研究团队(FAIR)

如今,他已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年轻翘楚

小明同学从小在广州长大,在执信中学就读时获得过全国物理竞赛何省化学竞赛的一等奖。高考前的五月,已经被保送清华大学,但是他仍然选择参加高考,测试一下自己的实力。

或许是因为确定了保送清华,他在高考时的心态格外放松,也没什么负担,在考试时发挥的特别好,获得满分900分的好成绩,斩获了03年的广东省理科状元。值得一提的是,同年的高考状元中,还有豌豆荚的CEO,王俊煜。

参加了高考,拿到了状元,对小明同学来说,并不只是一个实力的证明,更让他有了选择的机会。进入清华,他放弃了原本保送的专业,选择了基础科学班。

听上去好像很简单,但基础科学班更具挑战,从设立开始,就是为了专门培养数学、物理等基础科学人才的尖子班,不仅学习内容多,课程压力也很大。需要同时学习数学系、物理系等大部分的基础内容。

他选择了用Hard模式挑战大学,还连续三年拿到奖学金。

后来小明同学作为实习生加入了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的视觉计算组。但是根据他在大学的学习内容,想要应对在MSRA的研究工作根本不够,头一年虽然做了很多课题,但是都没有成功。

失败的课题一个个摆在他面前,沮丧是难免的,但是对于他来说,这些课题让他尝试了很多不同的方向,也为他之后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以为他是个只会读书的呆子,那可能就错了。让他一举成名的去雾算法研究,其实是源于电脑游戏的。当然,也和他在北京学习脱不开干系。

图:游戏《静寂岭》中的迷雾

他在打游戏的时候,忽然发现,游戏中有很多场景都是雾气弥漫的。这些雾气场景明明是虚构的,却能特别逼真的实现雾气环绕的效果。然后他进一步分析,并且证实这些虚构的图片与自然拍摄的图片是有着迥异的统计规律的。

他觉得,人的视觉一定有一种有效的机制能用于感知雾气的存在,如果利用这种机制去去除自然拍摄的图片雾气,定会优于现存的方法。

图:带雾照片以及其暗通道

研究初期,他用了一个比较简单的想法,大量的实验也证明了这个想法是成功的。可是,这却只能算凭运气撞对了方法而已。为了探究成功最本质的原因。

他开始深入研究,提出猜想,再用大量的计算和实验去证明,反复的探究。从知道怎么解决再到理解为什么,小明同学总算是完成了完完整整的研究。提出了Dark Channel Prior的高效去雾算法理论。

图:根据何恺明算法处理的图像,上为原图下为处理后

在写论文的时候,他会和自己吵架,反复质问观点的正确性。在这样严谨和苛刻的自我要求下,论文总算是成功写完并发表了。

何恺明的论文得到了三位审稿人的最高评分。获得了CVPR最佳论文奖。

这也是中国人首次在CVPR上获此殊荣。何恺明一举在世界成名,也成为了华人的骄傲。

CVPR是即IEEE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该会议是由IEEE举办的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领域的顶级会议。

图:何恺明的论文截图

这次的成功绝非偶然,也没让何恺明“昙花一现”。之后的发展,小明同学如同开挂一般。本科毕业吼进入香港中文大学攻读研究生,期间仍然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参与相关研究。

2015年的ImageNet图像识别大赛中,他和他的团队用“图像识别深度差残学习”系统,一举击败谷歌、英特尔、高通等业界领先团队,傲立群雄,荣获第一。

再一次,他用他的实力让这个全部都由中国人组成的团队站在了世界巅峰。次年的CVPR会议上,他的团队论文获得了最佳论文奖,论文的第一作者,也正是何恺明,他一人就获得了两次CVPR最佳论文奖。

16年的8月,他离开了带给他诸多帮助的微软亚洲研究院,加入了Facebook旗下的AI研究团队(FAIR),开始新的挑战。

何恺明只是众多高考状元中的一个,他的成功和他所取得的成就,都离不开他谦逊的秉性。

热爱阅读,又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反复去推敲自己的成果。正是这样的一种心态和自我的审视,造就了如今的他。

而高考对他来说,也只是实战前的彩排。

实战,也从来不以分数论英雄。

跟大家说个真实,15年高考,文科状元是我们这的一个小姑娘,他的父母都是一中的教师,平时在学校学习,在家里父母辅导,每天的生活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生活上不用洗衣服,什么都不用干,一个小女孩一个周洗一次头发。他的任务只有学习,他的付出有了回报,山东省的文科状元,相当牛掰,

可是就在去学不久就让学校送了回来,原因是生活不能自理,在家会有人帮她料理生活,可是到了学校住集体宿舍,完全生活不能自理,学习上的巨人,生活上的废人。

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高考状元在生活上是个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