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快答

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逝世,他说:我是一个地道的山东人

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逝世,他说:我是一个地道的山东人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逝世,他说:我是一个地道的山东人

11月5日,首都师范大学在其网站上发布讣告: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原顾问、当代书法学科建设重要开拓者欧阳中石先生于11月5日在京逝世,享年93岁。

11月5日,欧阳中石先生去世,首都师范大学官网变灰。截图来源 首师大官网

深切缅怀欧阳中石先生

欧阳中石1928年生于山东泰安肥城,生前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所长。其书法端庄高雅、沉着厚重,开创了一代书风。欧阳中石在中国书法教育事业有着非常巨大的贡献,他一手主持创办了我国高校书法专业,在首都师范大学形成中国书法从大专到博士后的完整教育体系。2006年欧阳中石获得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

消息一出,网友们纷纷深切缅怀欧阳中石先生。

首师大里的“山东人”

1928年,欧阳中石出生于山东泰安,曾在泰安、济南等地读过小学,后到济南一中读书。毕业后,在济南一所小学当了教师。

1951年,他又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逻辑学专业,毕业后便成为师范教育界的一员。

1981年,他结束了28年中学教师生涯,调入当时的北京师范学院。学校把“语文教改”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在首都师范大学的一个寓所里,经常出现成群结队痴迷书法的“后生小子”。欧阳中石从来都是“来者不拒,一概‘笑纳’”。

这些学生早已习惯了老人身上的“山东性格”。

他从不轻易表扬人,批评起来也直来直去,颇有山东好汉的率直气息。尽管他经常说“不错”、“很好”的口头禅。

一次,他参加一位学生的书法展览,学生的书法水平令他大怒,不留情面地当着众多参观者,指斥其作品的不足和展览的草率。

一个男生留着长发到他家里做客,他说男不男女不女的,像什么样子?什么时候头发短了再来见我!第二天,该男生果然理了一个平头,又来了。

济南求学:读中学时改名“中石”

欧阳中石出生在泰安肥城,但他从小在济南长大,在去北京上大学以前,欧阳中石的生活基本在济南度过,对济南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位从泉水边长大的书法大师从未忘记过济南。

欧阳中石曾自述小时候在济南居住时的情景:住过7个地方,最早是在永庆街,最后搬到了商埠的林祥南街,“那时都是租房住,每个住处也基本在老城里面或周边。我见过很多泉,有的同学家里就有泉。记得在顺河街住的时候,住房就在护城河旁边。当时还有个规定,每天上午12点前,居民不能在河里洗衣服,所以早上河水很清澈,住户都是直接在河里打水喝或洗菜、淘米。”

抗战时期,欧阳中石曾就读于济南市制锦市街小学,夫人张茝京也从这里毕业。2014年4月18日,欧阳中石和夫人特意回到制锦市街小学,向母校赠送了《中华颂》《齐鲁颂》《崇德弘文》等作品。小学毕业后,欧阳中石在济南济美学馆(现济南五中)读过书,并曾在济南省立一中(现济南一中)就读,1948年中学毕业后还在永长街回民小学任教过。1950年,欧阳中石考入北京辅仁大学哲学系,离开了济南赴京求学。

2014年,欧阳中石携夫人回济南母校制锦市街小学看望,向母校赠送了《中华颂》《齐鲁颂》《崇德弘文》题辞。

早年欧阳中石在济南一中读书,地理老师叶戟门觉得他的族名欧阳瑞陆不好,先后给他起了几个名字,他都没看中。后来,师生俩合作将他的名字改为了“欧阳中石”。

欧阳中石在京剧方面的造诣很深,是京剧四大须生之一奚啸伯的传人。十几岁时,欧阳中石在同学家偶然唱了一首奚派的《白帝城》,不料奚啸伯就在屋内,听完欧阳中石所唱,奚啸伯一下就相中了他这个好苗子,收他为徒。

《甘露寺》剧照,欧阳中石饰乔玄

从小就在济南上学,在外不忘济南泉水

“家家泉水,户户垂杨”,这是对济南人生活的写照。

欧阳中石十分喜欢济南的泉水,在济南,很多地方能看到欧阳中石的题词。比如著名的《泉城颂》石刻,“长天崇历下,厚土惠泉城。趵突流金线,珍珠漱玉明。文心凝丽句,德化树高行。扫径邀中外,开门礼送迎。”不少游客来泉城广场游玩时,都会被广场西入口处的这一《泉城颂》石刻所吸引。能写出这么一首饱含深情的诗,欧阳中石对泉城的感情溢于言表,他自己就多次说过,对济南有很深的感情,济南是他的第二故乡。

欧阳中石说:“我从小就在济南上学、生活,对济南的印象很深,济南是座以泉为灵魂的城市,有了泉,济南就有了灵气。”

在外多年,每当碰到济南的记者,欧阳中石都会主动询问济南泉水情况,尤其是趵突泉、黑虎泉这样的曾经留下他们夫妻生活美好记忆的泉水。2013年,在首届泉水节举办前夕,欧阳中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举办泉水节表达了由衷赞赏,“济南之所以了不起,就是因为有了泉。济南72名泉全部喷涌了,利用这个机会,济南举办泉水节是件非常好的事,济南有这个条件,现在也正是最好的时候。这是济南利用自己独有资源举办的老百姓的节,济南人会很高兴。小清河的通航也让欧阳中石津津乐道,“小清河我非常熟悉,1946年左右,我经常去游泳,对五柳闸记忆犹新。去年(2011年)10月份,我到小清河一看,水清了,大变样了!现在变得太好了!”

2014年,欧阳中石在趵突泉公园。

“这些年我经常回来,每次故地重游,都感觉非常亲切;有很多地方已经变了模样,又让我感到鼓舞。”欧阳中石说,“我们这些泉城走出去的老人,非常‘护犊子’,我们家的孩子我们自己可以骂,但外人说不好我们绝对不愿意。”多年来,欧阳中石对济南的热爱厚积而薄发,于是就有了《泉城颂》。

近几年,济南变化很大,欧阳中石先生一直看在眼里,为家乡感到高兴。他留恋简单、纯朴的老济南,也为新济南感到振奋。“我对老济南的印象太深了,好多泉池我都游过泳,看到哪一处泉水都觉得亲切。这些年我去我读过的小学、中学,曾教过的小学去看,看到矮矮的屋子变成高楼,很为家乡的变化高兴。”谈到自己的成就时,欧阳中石非常谦虚,“每次回故乡,都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成就,觉得对不起过去的老师。不敢说成绩,我没有给济南丢人,已经很满意了。”

他更习惯称自己为“教书匠”

欧阳中石曾先后入书法家吴玉如、哲学家金岳霖、画家齐白石、京剧家奚啸伯门下求学,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有较全面、精深的造诣。

外界称呼他为“书法家”、“艺术大师”,但欧阳中石更习惯称自己为“教书匠”。“我一辈子就干这个,从读完书就开始教书,是地地道道的教书匠,而且从小学、中学、大学……从最底层教到最高层,我还不就是个教书匠吗?”他笑着说。

的确,论教学,没有人比他更全面。早在1948年,中学毕业,欧阳中石就在济南做起小学教师,直到考进辅仁大学;大学毕业后,他又被分配到师范学校教书;1981年,在中学语文教育方面颇有创新的他来到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系,开辟书法艺术高等教育之路。

回顾书法艺术高等教育之路,欧阳中石自然功不可没。但在他看来,自己不过是尽到了一名教师应有的职责,根本不值一提。正如此前他在《中石自况》诗中所言:“普普通通一教师,平平淡淡自无奇。无奇不意非无意,正是无奇正是奇。”

“大家有需要我之所往,尤其是跟年轻人生活在一起,自己也觉得自己年轻了。”目前,85岁高龄的欧阳中石依然兼任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并从事书法教育和汉字研究。

对于文化学习,欧阳中石认为其主干就是一个字“德”。他说,“直”、“心”为“德”,就是要求一个人正直、向上,从思想上、从行动上都要讲“德”,这就不会影响他人。

他说:“教了这么多年书,做了一点事情,感觉很欣慰。我把上面的继承下来了,再把继承的东西传下去,起到承传关系……看到自己学生得到成长很高兴。”

作为教育家,欧阳中石一直关心济南教育事业,并不止一次回到母校制锦市街小学看望师生,和青年教师探讨教学思路和方法。为支持母校的发展,他和夫人设立了“教育教学基金”,还专门为母校题写了校名。此外,欧阳中石多次在济南举行学术讲座,宣传中华文化与书法,同时被多所高校聘为学术顾问和德育导师。

“我是一个地道的山东人”

在济南,很多地方能看到欧阳中石的题词。比如著名的《泉城颂》石刻,“长天崇历下,厚土惠泉城。趵突流金线,珍珠漱玉明。文心凝丽句,德化树高行。扫径邀中外,开门礼送迎。”

不少游客来泉城广场游玩时,都会被广场西入口处的这一《泉城颂》石刻所吸引。能写出这么一首饱含深情的诗,欧阳中石对泉城的感情溢于言表,他自己就多次说过,对济南有很深的感情,济南是他的第二故乡。

欧阳中石曾专门请人刻了一方印章,印文是“生于鲁长于齐壮游京师”,虽不常用,但可见先生对家乡的情感之深。先生直至晚年才出了两本诗集,一本是《中华颂》,一本是《齐鲁颂》。先生极为珍视这两本诗集,每次回到山东、回到老家,总是随身带着,送给家乡的朋友和后学。

接受采访时,欧阳中石曾说:我是一个地道的山东人,我出生在泰安,我在泰安县城里面开始读的小学,抗日战争期间我就到农村读私塾,等到我来到济南,还继续读小学,小学毕业在制锦市小学。以后我就上了一中,也上过五中,所以我说应当是济南把我培养出来的。我有的时候在外地,感到很骄傲,我是一个山东人,在山东成长起来的。一直到现在,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听到山东人的声音,我都感到亲切。

“在济南这个地方,越破旧我就越感到亲切,城市变了新面貌,我也很高兴,因为她有了新发展。这里是我的家,我喜欢这里。自己家的事我能说,但外人不行。我是山东出来的年轻人,再回到家里感觉什么都是好的。”

——欧阳中石

季羡林过继的九叔和婶母安葬在济南玉函山公墓,他知道自己年龄太大无法走动,以后不可能再去为叔父婶母祭扫。欧阳中石的母亲也安葬在玉函山。于是季老委托中石先生,在节日时代表他去祭扫叔父和婶母的墓。从那以后,我多次陪同欧阳中石先生去济南。

中石先生到公墓,不是先祭扫自己父母的墓,而是先替季老祭扫其叔父婶母的墓。我看后深受感动。中石先生是十分了不起的学者,他的仁义厚道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殷昭俐

送别老先生,一路走好!

你还知道欧阳中石与山东的回忆有哪些吗?

责编 | 刘 欢

终审 | 田秀妍

关注 | 青春山东(ID:sdgqt2014)

点亮“在看”,缅怀欧阳中石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