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族有什么风俗习惯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1,服饰习俗
怒族男女服饰多为麻布质地,妇女一般穿敞襟宽胸、衣长到踝的麻布袍,在衣服前后摆的接口处,缀一块红色的镶边布。年轻少女喜欢在麻布袍的外面加一条围裙,并在衣服边上绣上各色花边。
男子一般穿敞襟宽胸、衣长及膝的麻布袍,腰间系一根布带或绳子,腰以上的前襟往上收,便于装东西。怒族男女都注重装饰,妇女用珊瑚、玛瑙、料珠、贝壳、银币等穿成漂亮的头饰和胸饰,戴在头上和胸前。耳上戴珊瑚一类的耳环,喜欢用青布或花头巾包头。
男子蓄长发,用青色布包头,裹麻布绑腿,喜欢腰佩砍刀,肩挎弩弓和箭包。
2,生活习俗
怒族主食为玉米等。贡山北部怒族还从藏族那里学到种植青稞、燕麦,食青稞面。少数怒族受藏族生活方式影响,有时也吃酥油糌粑。副食除鸡、鱼、猪、羊、牛肉外,还有猎获的野味。怒族普遍喜欢吃饭菜合煮的较稠的饭粥,将野味一起煮在里面,鲜美可口。
怒族男女均喜饮酒,并喜欢豪饮。怒族住房分木板房及竹篾房两种,在木桩上铺设木板或竹篾席建成。一般都为两间,外间待客,并设有火塘,火塘上安置铁三角架或石三角架,供烧饭之用。内间为主人卧室及储藏粮食,不许外人进入。
扩展资料:
怒族自称“怒苏”(泸水)、“阿怒”(福贡)、“阿龙”(贡山)和“若柔”(兰坪),自认为是怒江和澜沧江两岸的古老居民。
他们可能有两个来源:泸水县(原碧江县)一带怒族自称“怒苏”,与今日大小凉山的彝族自称“诺苏”音义均相同,元代文献把他们和今西昌、昭通一带的彝族就统称为“庐鹿蛮”,而福贡、贡山县的怒族则可能来自怒江北部贡山一带自称为“阿龙”或“龙”的古老居民。
这部分怒族和独龙族在古代有着密切的亲属关系,至今贡山怒语和独龙语还可以对话。由于长期交往,这两部分人在怒江区域逐渐接近,相互影响和相互融合,逐渐发展和形成今日的“怒族”,但他们各自还保留着自己的某些特点。
怒族地区江河汇聚,万山重叠,澜沧江、怒江、独龙河自北而南纵贯境内。怒江东岸为碧罗雪山,西岸为高黎贡山,峭壁千仞,雪峰连绵。怒江河谷低陷,海拔仅800米左右,河谷与山巅相差达3000多米,形成我国著名的怒江大峡谷。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