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身活佛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按惯例,活佛圆寂之后,遗体开放给各界祭悼,祭悼完毕,则进行防腐处理,将骨灰或遗体直接存放于灵塔之中。
这是藏传佛教独特的丧葬形式——“塔葬”,也称为“肉身之制”。
藏传佛教这种特殊的遗体处理方法,是与藏传佛教的教义有密切关系的。
当佛教传入青藏高原之前,那里的葬俗中就有土葬、水葬、火葬、高空葬等。随着佛教的传入,天葬和具有佛教特色的火葬逐渐兴起。这几种葬俗的流行,与佛教基本思想的“四界”说相一致。所谓“四界”,即指土、火、水、空。古印度认为这四种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元素,人的身体也是物质,因此土葬于土、火葬于火、河流于水、天葬于空,是将死者遗体还其来源。在藏传佛教僧侣看来,“人体只不过是一种外壳而已——只不过是不朽灵魂的一种物质被覆而已……一具死人的尸体,其价值远不如一套破旧的衣服。如果一个人寿终就寝,亦即不是遭横祸而死,我们便作如下之观,此身已病,已有残缺,已经不再适于精神运用,已经不再堪作进修之需,是该弃置的时候了。精神逐渐退出此一肉身之外。”(罗桑伦巴《第三眼》)基于这样的看法,藏区流行的葬俗,不论土葬、水葬、天葬、火葬,均不保存遗体,而是采用不同的方式将尸体加以处理。而佛教兴盛后,逐渐出现偶像的制作和崇拜,宣扬佛的肉身、寿命无边无际、威力无限,号召人们向他顶礼膜拜,求得神冥保佑,由此导致了由偶像崇拜到对佛僧直接肉体崇拜。适应这种“偶像崇拜”的宣传和信徒们对“偶像崇拜”的心理要求,便出现了对活佛涅盘肉身施行保存的制度。
“肉身之制”实际上是藏族社会物质和科学文化发达到能够有效保存人体肉身水平后的产物。
一具肉身的制作过程,是极为复杂的。肉身的制作,大体可分为防腐、干燥处理、装金修饰三步骤。首先将遗体加以洗涤,不动一刀一剪地从特殊孔道取出体内的脏器,然后须用含苏达成份的藏地出产的沼盐,吸收体内水分,还要用檀香粉、香料、漆液、药物、以及高原地带生长的具有防腐消毒作用的植物等等,进行复杂处理,使处理过的肉身“全身犹如一人正在睡眠,随时可以唤醒,外部轮廓一如生前。”
对于防腐处理过的遗体,还须由金匠进行装金修饰,也就是将真金至薄至柔地一层一层地附丽在遗体上,不出丝毫之微的差错,使每一线条,每一折皱都复制得一如生前。这样,才算完成了活佛肉身的最后定型。
活佛肉身的制作,体现着藏族人民在解剖学、生理学、化学、药物学等方面的科学技术水平,以及在雕塑、冶金方面高超的技艺。无论是从医学科学的角度,还是从工艺美术角度来说,都体现出藏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据介绍,对已逝世的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的法体,就是完全按传统方法处理和保存的。大师的法体先用藏红花、檀香料、盐巴等多种名贵的药水精心沐浴,擦洗,再用绸缎密密裹紧,吸出法体水分。如此在四个月内按期更换绸缎,使法体内的水分完全吸尽,又不损伤体肤,保证了法体的长期保存。在不停的诵经声中,扎什伦布寺的高僧及班禅大师在拉萨的行宫雪林多吉颇章和在日喀则的新宫德庆格桑颇章的工作人员出色地完成了保存法体的工作。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为此提供了五百多公斤名贵药品,其中有五公斤藏红花、帕苦玛粉、白檀香粉、高级冰片和“六种良药粉”等。
据瞻礼过十世班禅法体的有关人士说,法体端座在孜恰殿内一米多高的法台上,比生前略小。法体头戴黄教尖顶黄帽,身披绸缎法衣,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持法铃,似在进行庄严的法事活动。法容经整容后已涂上金粉,并重新描绘了五官。整个法体以玻璃护室保护,似一座小佛堂。前来朝拜、瞻仰者无不为法体完好的保存而惊叹。
由此可见,藏传佛教涅盘活佛肉身保存,具有东方民族意识形态和审美特色,是东方的“木乃伊”。
对于制作好的涅盘活佛肉身,将置于具有特殊含意的灵塔之内。
在遍布信奉佛教的国度以及中国佛教圣地人们常看到那些特殊构思的佛塔,它既是佛塔,也是陵寝,具有双重功能。
而藏传佛教的灵塔建筑式样,基本上与印度的“卒堵波”式塔相似。通常由塔座、塔瓶、塔刹三部分组成。在塔瓶内供奉活佛的肉身。
灵塔的建筑式样,有着特殊的佛教含意。藏族著名高僧罗桑伦巴曾对灵塔的构造和功能作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图解。
他认为佛塔最下层的方型基底,表示坚固的“地基”;其上为“水球”;再上为“火锥”;再上为“气托”;最上为波动的精神或待脱离物质世界的灵气;而以上元素又都由“趣悟阶路”而登达。
这基本上是把佛教“四界”的思想——土、火、水、空集于灵塔一身,使这四种属性通过灵塔表现为有形有质、可通过视觉观察到的实体。高僧、活佛的遗体保存于这样的灵塔之中,不仅体现了肉体复归“四界”的佛教思想,还象征着出生——生活——死亡——精神——出生……的“生命之轮”,实现永无穷尽的轮回。
从本质上来说,藏传佛教的塔葬不仅体现着佛教的基本思想,而且采用更为精巧、直观的形式,造成了更为浓郁的宗教神秘气氛和强烈的感染力,显示出藏传佛教独特的风格。
西藏的第一座灵塔,可追溯到公元755-797年藏王赤松德赞时期。那时,在西藏山南建立了西藏第一座寺院桑耶寺,并于该寺四周修建红、白、黑、蓝色佛塔四座。位于西藏山南桑耶寺旁黑山脚下的寂护大师灵塔,是雪域高原上第一座为涅盘活佛建造的灵塔。此塔建于公元八世纪晚期,距今已有1270年的历史。
在黄教著名寺院甘丹寺内,保存着一座高二丈的灵塔,那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纪念塔。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那座灵塔是仿照原来的灵塔建造的。原来的灵塔中曾保存着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肉身。据说,宝塔原有个小木门,可以开启,能够看到宗喀巴大师的法体。从前,那小木门只限为政府高级官员开闭,后来达赖喇嘛下令将小门关闭。人们虽不再有朝拜瞻礼的机会,但这样做却能完好地保存法体。据说,有些贵族曾看到过大师的法体,大师的头发已长过膝盖,指甲盘到肩上,黄帽袈裟仍如新的一般。对此传闻,不少藏传佛教信徒颇为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