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快答

如何理解强迫症?

如何理解强迫症?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如何理解强迫症?

如何正确理解强迫症?

发表于:2017.06.04已读1次

如何正确理解强迫症?

在谈强迫症之前,先谈一下强迫现象:几乎所有的人可能都经历过或看到过强迫现象:比如有时会有一首歌老在脑海里响起,或者出门后总在担心门是否忘记锁了?

有些人手碰到脏一点东西,洗过手后,反复洗手,有些严重患者,把手的皮肤都洗到溃烂;煤气是不是没关好?甚至会因此回家检查几次。

儿童、少年也会出现强迫现象,比如儿童在马路上行走时,走几步必须跳1步才能继续向前走;做作业时,遇到难题总是拔自己的头发;自己在家里日用品,一点要按自己以前的次序摆放,一点不如意,便大发脾气等。

可以说人人都可能会有强迫现象,如果一般来说这种强迫现象程度轻微,、持续时间短,不引起严重焦虑等情绪障碍的话,就是一种正常的表现。

那如何正确判断强迫症?

流行病学

强迫症是一组以强迫症状(主要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强迫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强迫症患病率大约为1%,1982年我国曾经做过一次12个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强迫症的患病率为0.3‰。

2003年显示强迫症的患病率为1.04%,实际上,这个数字远远低于实际的患病率。结合临床实践,估计国内的强迫症大约有500-1000万,患病率约为5‰~10‰。80%的强迫症在25岁以前发病,男性比女性多。

发病机制

病因未明,遗传因素、强迫性个性因素及心理社会因素均在强迫症发病中起作用。

一、遗传因素:患者近亲中的同病患率高于一般居民,如患者父母中本症的患病率为5~7%,单卵双生高于双卵双生子,双生子调查结果也支持强迫症与遗传有关。

二、个性因素:1/3强迫症患者病前具有一定程度的强迫人格,其同胞,父母及子女也多有强迫性人格特点,其特征为拘谨,犹豫,节俭,谨慎细心,过份注意细节,好思索,要求十全十美,但又过于刻板和缺乏灵活性等。

三、精神因素:上海调查资料中35%患者病前有精神因素,凡能造成长期思想紧张,焦虑不安的社会心理因素或带来沉重精神打击的意外事故均是强迫症的诱发因素。

在强迫症的发生中,社会心理因素是不可忽视的致病因素之

一,当躯体健康不佳或长期心身疲劳时,均可促进具有强迫性格者出现强迫症,关于发病机理也有不同解释;

巴甫洛夫学派认为在强烈情感体验影响下,大脑皮质兴奋或抑制过程过度紧张或相互冲突形成孤立的病理惰性兴奋灶,是强迫观念的病理生理基础,心理动力学派认为强迫症状来源于被压抑的攻击性冲动或“性欲望”,有人用学习理论解释强迫观念是激发焦虑的刺激和该观念间建立条件联系的结果,关于扣带回活动过度可能与强迫症的发生有关的说法,尚缺少扣带回的结构或功能改变的直接证据。

四、神经解剖

眶额皮质和尾状核代谢活动增强可能反应强迫性思维的生理反应。

五、神经生化因素

目前认为,许多神经神经递质γ-GABA( -氨基丁腺素)、5-HT(5-羟色胺)、DA(多巴胺)、NE(去甲肾上腺素)等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尤其在递质出现失平衡状态可能是重要原因。

诊断标准

美国DSM-5强迫障碍

A具有强迫性思维、强迫性行为,或两者兼有。

强迫性思维被定义如下:

1、在该障碍的某些时间内,感受到反复的、持续的、侵入性和不必要的想法、冲动或意向,大多数个体会引起显著的焦虑或痛苦。

2.个体试图忽略或压抑此类想法、冲动或意向,或用其他一些想法或行为来中和它们(例如,通过某种强迫性行为)。

强迫性行为被定义如下:

1.重复行为(例如,洗手、排序、核对)或精神活动(例如,祈祷、计数、反复默诵字词)。

个体感觉到重复行为或精神活动是作为应对强迫思维或根据必须严格执行的规则而被迫执行的。

2.重复行为和精神活动的目的是防止或减少焦虑或痛苦,或防止某些可怕的事件或情况;

然而,这些重复的行为或精神活动与所设计的中和或预防的事件或情况缺乏现实的连接,或者明显是过度的。

B.强迫性思维或行为是耗时的(例如每天耗1小时以上)或这些症状引起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

C.

此强迫症状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滥用的毒品、药物)的生理效应或其他躯体疾病。

D.

该障碍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症状来解释。

自知力

自知力:完全有,部分、缺乏。

时间:必须连续两周中的大多数日子里存在强迫症状和强迫动作。或两者并存。这些症状引起痛苦和妨碍活动。

(目前临床诊断标准)

治疗

一、药物治疗

SSRI+苯二氮卓类+心境稳定剂

二、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精神分析

三、物理治疗

MECT+经颅磁治疗

(读书总结;

DSM-5,江开达 精神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