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 日环食 父亲节-飞外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夏至,中国的一个节气;日环食,一种自然现象;父亲节,一个外国节日。三个一起凑热闹,百年不遇,千年等一回。
本来今天是全年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但因为从早到晚都是阴沉沉的,天色早早地暗黑下来,反不及昨天白昼时间长。一整天没见到太阳,更别提看到日环食。
6月21日 日环食拉萨上空一架飞机遭遇日环食今天恰逢父亲节,各网络平台、各社交圈都在热热闹闹地祝福节日。我八年前就没有了父亲,慈祥的公公也于去年离开了我们,父亲节于我毫无意义,先生倒是有女儿打电话问候祝福。
我已是没有父亲的孩子,然父亲如山般厚重的爱绵长不绝,至今难以忘怀。天下还有许许多多年迈的、年长的、年轻的父亲,愿他们永远安康快乐!
于我来说,还是夏至最为重要。
夏至乃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个节气,2020年6月21日农历五月初一,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达到最北端,几乎是直射北回归线,这时,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而且越往北越长,北极会迎来极昼现象。
热在三伏天。真正的暑热天气基本上是以夏至到立秋为基点算起的。
百度百科对三伏的解释如下:
“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庚日的日期是有变化的,并不固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但入伏日期总是在7月11日至7月20日之间。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刚好看到一段视频,讲的就是夏至,索性抄录下来,分享在此。
夏至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第一个被确立的节气。在公元前七世纪,古人用土圭测日影的方式,确立了夏至。夏至分外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夏至之日鹿角分解;二候蝉始鸣,过五日蝉开始鸣叫;再过五天,半夏生,为三候。
这就是说每隔五天是一侯,夏至时间一般是在阳历每年的6月21日到6月22日,所以在这个时间的基础上加上五天,就可以推断出三候中的每一候的时间。
夏至期间,正值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的梅雨天气,除了做好防汛工作外,还要注意饮食卫生,尽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夏至到来,酷暑难耐,体内又容易聚集毒素。大椎穴是调节人体平衡的重要穴位,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面的凹陷处。这个穴位能够疏风散热、温阳清心,还能补虚宁神、消除疲劳。每次先左手后右手,4根手指并拢放在颈项部,反复按摩大椎穴30——50次,直到穴位附近局部发热,效果就能达到最佳。中医认为:夏至阳气盛于外。从夏至开始,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所以在夏至后,饮(会者定离一期一祈是啥意思?会者定离,一期一祈是指经常会面的人必有离散之时。意思是说世事无常,没有不散的宴席。这两句话总的来说,就是说世事无常,当珍惜遇见的人,把和每个人相遇,当作一生只有一次的缘分。)食要以能够清热泻火,还能增进食欲为目的。夏至推荐食材——生姜。俗话说:“饭不香,吃生姜”,“冬天萝卜,夏天姜”,“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是对生姜所具有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作用的精辟概括。夏季天气炎热,人们都会有食欲不振的毛病,生姜不仅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于防暑益夏也有一定好处。但切记,生姜不宜晚上吃,容易上火。夏至之后,酷暑已至,温度很高,这个时候人体出汗较多,所以可以适当喝一些淡盐水。此外,夏季养阳至关重要,要注意休息,安度酷暑。愿这篇文字给你带来些许凉意,愿你、我、他,安度炎炎夏日。
兰州现在是晚上8点15分,外面下起了雨,淅淅沥沥,天色已暗,夏至日并没有迎来最长白昼,要是天晴,应该是晚上九点才会天黑吧。
夏至降雨 土豆拍摄注: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