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位置图片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部及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左右肋弓间的部分与腹前壁相贴。
肝的前面大部分被肋骨所掩盖,仅在剑突下露出小部分;上面紧贴膈,膈上有右侧胸膜腔、右肺和心等;下面与结肠肝曲、十二指肠上曲以及胃相邻;后面则与右肾上腺、右肾以及食管腹部相邻。
胆管系统由胆囊、肝内胆管、肝外胆管构成。
胆囊呈梨形,和胆道系统相连,一般位于肝脏面的胆囊窝内,位置相对恒定,长5-8cm,前后径3-4cm,容量30-60ml,胆囊壁厚度不超过0.3cm。
在体表投影的位置是右侧腹直肌外缘和肋弓的交界处。
胆囊可分为底、体、颈三部分,颈部狭窄长,起始部后壁膨出形成一“漏斗”状囊,结石常易嵌顿其内。
胆囊管从颈部延伸而来,长2.5-4cm,内径约2-3mm。
胆囊血供来源于胆囊动脉,多发自肝右动脉,一般位于胆囊管、肝总管和肝下缘围成的胆囊三角内。胆囊静脉与胆囊动脉伴行,汇入门静脉。
肝内胆管由毛细胆管、小叶间胆管以及逐渐汇合成的肝左管和肝右管组成。
小叶间胆管内径17-20μm,超声难以显示,而肝左管可显示,平均长约1.6cm,肝右管平均长0.8cm,肝左、右管内径约2mm。
包括肝左、右管及肝总管、胆总管,肝左右管位于肝内,走出肝门后合成肝总管,肝总管下行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并在韧带内与胆囊管以锐角结合成胆总管,胆总管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下行于肝固有动脉的右侧肝门静脉的前方,向下经十二指肠上部的后方,降至胰头后方,再转向十二指肠降部中份,在此处的十二指肠后内侧壁内与胰管汇合,形成一略膨大的共同管道称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少数情况胆总管未与胰管汇合,而单独开口于十二指肠腔。
肝脏参与了人体代谢、解毒等诸多过程,在人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肝脏的代谢功能
正常情况下,肝脏能够摄取血液中的葡萄糖和其他单糖以及碳水化合物分解的产物,合成糖原,可以帮助维持人体血糖的正常水平。
肝脏不仅能把摄入、吸收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转化为脂肪,还能够将脂肪转变为血浆中的磷脂、胆固醇和脂蛋白等,使脂肪离开肝脏,为人体供能。
肝脏是人体内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大概每天可合成蛋白质12-18g,以满足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
肝脏是多种维生素吸收、储存和代谢的重要场所。
如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需要有胆汁酸盐协助;肝脏中含有胡萝卜素酶,能使或胡萝卜素转变为维生素A储存于体内;许多维生素又可在肝内形成辅酶等,以保护肝内酶系统,促进肝细胞再生等。
正常情况下,各种激素如雌激素、醛固酮、抗利尿激素、甲状腺素、胰岛素等只有在人体内保持一定含量,才能使物质代谢正常进行,多余的激素则会被肝脏分解、灭活。
肝脏是人体最主要的解毒器官,不论是从外部摄入的还是自身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都需要经过肝脏处理解毒后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以避免这些有害物质对人体产生危害。
胆道系统是贮存胆汁和输送胆汁的重要通道和场所,还会参与胆汁分泌,在食物消化中起到重要作用。
胆道系统中的胆囊是贮存胆汁的场所,由肝分泌的胆汁,经肝左、右管及肝总管、胆囊管进入胆囊内贮存。
而胆囊容积仅为30-60ml,但24小时内能接纳约500ml胆汁,胆囊黏膜吸收水和电解质的功能很强,可将胆汁浓缩5-10倍而储存于胆囊内。
进食后,尤其进食高脂肪食物后,迷走神经兴奋,在神经体液因素调节下,胆囊收缩,Oddi括约肌舒张,使胆汁自胆囊内经胆囊管、胆总管、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排入十二指肠腔内,帮助食物消化尤其参与脂肪的消化与吸收。
一般在餐后40分钟,胆囊排空50%-70%内容物,餐后60-90分钟,胆汁重新贮存至胆囊并进一步浓缩。
胆道分泌的黏液参与胆汁的形成。
其中胆囊黏膜每天分泌约20ml黏液性物质,主要是黏蛋白,有润滑和保护胆囊黏膜的作用。
胆囊管梗阻时,胆汁中胆红素被吸收,胆囊黏膜分泌黏液增加,胆囊内积存的液体呈无色透明,称“白胆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