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四月》翁卷的背景谁知道的?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宋人翁卷的《乡村四月》,就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的美丽风光: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诗的前两句写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象。诗人以树木葱郁的“绿遍”来写“山原”,以水光映天的“白满”来写“川”,对比之色鲜明,呈现出初夏山水的精神,为人们展示了一幅壮阔秀美、明丽动人的山水图景。次句一方面形象地描绘出初夏时节江南地区如烟似雾、迷蒙一片的毛毛细雨,一方面又为我们传来了“田家候之,以兴农事”的子规鸟的鸣啼声,巧妙地烘托了农忙季节的到来。
诗的三四两句写农事的繁忙。“闲人少”三字,概括了农家忙碌的情景。末句“才了蚕桑又插田”又进一步补足此意,突出了农事的繁忙紧张和农家的辛勤劳苦。同时,“蚕桑”与首句的“绿遍山原”相呼应;“插田”与首句“白满川”相映照,挑明了河水涨满、水田汪洋、田水映着天空泛出一片白色的特有情景。
第三,在艺术风格上,这些诗大多具有质朴清新的特点。
最能体现这种风格的要数辛弃疾描写江西东部农村田夫野老之家生活情趣的《清平乐》: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茅檐、小溪、青草,本是农村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就显得格外清新优美。这是写景。在写人方面,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织鸟笼,小儿卧剥莲蓬。尤其是“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把小儿溪头卧剥莲蓬吃的神情写得饶有情趣, 栩栩如生。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充满着一片生机、和平宁静、朴素安定的农村生活景象真实地反映出来了,真是诗情画意,清新悦耳。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州,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简析]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