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十亿兵,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作者:佚名
万里长城十亿兵,
国耻岂待儿孙平。
愿提十万虎狼旅,
跃马扬刀入东京。
此篇诗文在网络上流传很广,在与抗日战争有关的网文和网帖中最为常见。
在整个20世纪前半期,中国最为流行的词语之一就是“四万万同胞”,是当时人们对中国人口数量的一个宽泛的共识。
蔡锷将军就曾在数十万军队面前,振臂一呼:“要为我四万万同胞争人格。”
1982年7月1日的中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全国人口首次突破十亿。
此篇诗文中“万里长城十亿兵”的说法,所以推断是1982年以后所做,具体作者已无从考证。
诗文的意思简单明了:表达了作者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深恶痛绝,还有渴望消灭日本军国主义的决心。
扩展资料:
抗日战争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 日本侵华战争。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参考资料:
作者不详。
从诗文中推测,这首诗很可能是现代人新近所做,因为抗战时期,中国总人口共6亿左右,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人口才到达了10亿多人。诗中所说“万里长城十亿兵”,从这里来看应该是现代人新近之作。
这首诗表现出了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憎恨,以及对于建功立业、亲自带兵洗刷国耻的渴望。
扩展资料: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有许多诗歌用来描写中华民族必胜的信念。
如朱德元帅于一九三九年春写的《太行春感》
“远望春光镇日阴,太行高耸气森森。
忠肝不洒中原泪,壮志坚持北伐心。
百战新师惊贼胆,三年苦斗献吾身。
从来燕赵多豪杰,驱逐倭儿共一樽。”
陈毅元帅于1942年写的《“七七”五周年感怀 》
“即今抗战艰难日,累累新坟启我思。
五年碧血翻沧海,一片丹心照汉旗。
国中忍见儿皇立,朝内惟谋萁豆炊。
九仞为山争一篑,同仇敢与亿民期。”
叶剑英元帅于1938年写的《登祝融峰》
“四顾渺无际,
天风吹我衣。
听涛起雄心,
誓荡扶桑儿。”
关于 万里长城十亿兵的作者
万里长城十亿兵 国耻岂待儿孙平. 愿提十万虎狼旅 跃马扬刀入东京 诗 到这里就是我的全部了
虽然你后面加了些你的创作 可是这首诗只有这四句 这首诗是我的生命 谢谢那么多人喜欢 谢谢每一个传送他的人 05年上海抗日游行后这首诗被广为传颂 那个背影的就是我 虽然我从没有公开过我是真正的作者 但是这正是这篇诗歌所在 我是谁不重要 重要的是有那么多的兄弟姐妹和我一样热爱自己的祖国 真的很满足了!谢谢你们 谢谢每个喜欢它的人。 憋了很久了 我想把这首诗歌的出处和我的创作改编清楚告诉你们 这首诗歌的原作和现在是不同的 我只是半个作者 现在的模样是我改动了2句 我引用了原本诗歌的第三句和第四句 也就是说我拥有一半的创作 我的父亲是海军 作为一个部队的孩子从小在军营中长大 这首诗歌是我的血液 我为拥有它的一半 而自豪。原作的主人如果你看到这条留言 我们干杯 呵呵
另一半的 航 敬上
不知名的你: 第二句和第四句我保留了 原来的第一句和第四句我觉得没有气魄 所以改掉了希望得到你的承认和肯定 就说到这里了 这也是这首诗最完美的出处和解释了 更是唯一的 标准的 和诚实的 。 谢谢那些不知名的网友们 抗日的 爱国的 正因为有你和我 祖国才会更繁荣昌盛。 对了关于这首诗歌的名字我到今天也没起 名字我想现在也不重要了 因为你们喜欢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了 再次谢谢你们每一个人。
应是佚名之辈蒋介石在抗战时曾说过“一寸河山一滴血,十万青年十万兵”的话,这首诗则应是佚名之辈,胸怀对日人的仇恨,模仿古诗成句所做,因为1949年以前中国从来没有过十亿人口,自然也不会有十亿兵了。 万里长城十亿兵, 国耻岂待儿孙平. 愿提十万虎狼族, 越马扬刀入东京! 大江南北十亿兵, 国仇就在今生平. 中华傲立世界日, 铁甲十万灭东瀛! 借我三千虎贲、复我浩荡中华, 剑指天山西、马踏黑海北; 贝加尔湖张弓、库页岛上赏雪; 中南半岛访古、东京废墟祭祖, 旌旗指处、望尘逃遁, 敢犯中华天威者、虽远必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