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藏养生密钥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养生一词,最早出自《管子》,乃保养生命以达长寿之意,中医崇尚“上工治未病”,意思是好的医生防病重于治病。
所谓“未病”,很多人认为指的就是健康的状态,还没有病,“治”从现代的字面来解释,是治疗的意思,那么,既然没有病,又何来的治疗呢?其实这里的治包含了预防、治疗、康复等等现代医学的概念,未病,并不等于无病,而是具有“病”的危险因素,所以要防范于未然。
道法自然的养生之道
中医养生讲究道法自然的境界,追求天人相应、顺乎自然的养生方式,《黄帝内经》开篇“上古天真论”就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现代医学这么发达,已经对人体研究到了分子的微细结构,但是现在这些研究多少遇到了瓶颈,将人体细分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必然是需要一个理论再将它们汇总起来,这个理论西医学上还没有达成共识,但是中医就可以给出解释,这个理论就是天人相应。
人和自然界是一个整体,自然界的很多现象在人体上都会有相应得体现,比如自然界有春、夏、秋、冬四季气候的变化,人体内的阴阳之气会受其影响而产生相应的生、长、化、收、藏的变化,而人体的五脏也有所对应的季节,肝应春、心应夏、肺应秋、肾应冬、脾应长夏;一个月里,月亮的阴晴圆缺对人体气血的运行也有一定的影响,一天之内,早、中、晚太阳的变化和人体内阳气的盛衰也相互对应。因此,养生的首要便是顺应日月节律和四季变化的规律,顺应自然界万物的生长过程。
所谓“冬藏”,就是指人到了冬天,应该养精蓄锐、休养生息,以利来年应对春生、夏长、秋收的付出和收获。
冬季始于立冬,包括了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共六个节气,《素问?
四季调神大论》载“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这段话的意思是,冬天的三个月,是万物生机闭藏的季节。
在这一季节里,水面结冰,大地冻裂,所以人不要扰动阳气,要早睡晚起,一定需等到日光出现再起床;使情志就像军队埋伏、就像鱼鸟深藏、就像人有隐私、就像心有所获等等一样;还要远离严寒之地,靠近温暖之所,不要让肤腠开启出汗而使阳气大量丧失。这乃是顺应冬气、养护人体闭藏机能的法则。
违背这一法则,就会伤害肾气,到了春天还会导致四肢痿弱逆冷的病症。
就如冬季没有深埋于土壤的种子,即便春天里发芽了,也终究难以长成参天大树一般,如果人不注意在冬季闭藏阳气,到了春季也会出现四肢痿软无力、畏寒等症状。
冬藏养生的饮食之道
冬季的饮食养生分为“食养”和“药养”两种,冬季正是自然界阳气最弱,阴气最盛的季节,因此,冬季的饮食需要顾护阳气,适宜选择一些温热的食物。如羊肉、虾、鹌鹑、鸡肉、核桃仁、生姜、韭菜、荔枝、龙眼等都是适合在冬季食用的温阳食物,其中,羊肉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灰分、钙、磷、铁等营养物质,具有补虚益气,温中暖下的功效;虾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A原、维生素B族、尼克酸、钙、磷、铁、锌等营养物质,具有补肾壮阳,通乳托毒的功效;鹌鹑含有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具有补五脏,益中气,清利湿热的功效,《饮膳正要》记载鹌鹑“味甘,温平,益气,补五脏,实筋骨,耐寒暑,消结热”; 鸡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中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温中益气,补精填髓,乌发的功效,尤适于体质虚弱的调补;核桃仁含有蛋白质、脂肪酸、糖类、维生素B族、维生素C、维生素E、铁、钙、镁等,具有补肾固精,养颜乌发,温肺定喘,润肠等功效;生姜含有挥发油、姜辣素、树脂、淀粉等物质,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散寒,健胃止呕,解毒的功效;韭菜含有硫化物、甙类、苦味质、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钙、磷、铁等物质,具有温阳补虚,行气理血的功效;荔枝含有葡萄糖、蔗糖、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素、维生素
A、维生素B、维生素C、叶酸、柠檬酸、苹果酸等营养物质,具有生津养血,理气止痛的功效;龙眼含有葡萄糖、蔗糖、酒石酸、蛋白质、多种氨基酸、脂肪、钙、磷、铁等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
B、维生素C,具有益心脾,补气血,安神的功效,。《泉州本草》载:“(龙眼)壮阳益气,补脾胃”。
除了“食养”之外,选择一些温补阳气的药材做成药膳或者药茶,对于冬季养生同样是不错的选择。温热类的中药很多,如黄芪、人参、丁香、杜仲、枸杞子、冬虫夏草、肉苁蓉等药材都很适合作为冬季食补的选择。黄芪含有蛋白质、氨基酸、多糖类、胆碱、叶酸及多种微量元素,味甘,性微温。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的功效;人参种类很多,包括野山参、移山参、生晒参、红参、别直参、高丽参等,至少含有12种人参皂甙,14种氨基酸和多肽,以及人参酸、人参三糖、植物甾醇、维生素、烟酸、钠、钾、钙、镁、铁、铜、锌等微量元素,其味甘、微苦,性平。具有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健脾养肺,宁心安神的作用;丁香含有丁香油酚、乙酰丁香油酚、丁香烯醇、胡椒酚、苯甲醇等物质,味辛,性温。具有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的功效;杜仲含有杜仲胶、杜仲苷、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桃叶珊瑚苷、鞣质、黄酮类化合物等物质,味甘,性温,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枸杞子含有甜菜碱、玉蜀黍素、胡萝卜素、硫胺、烟酸、酸浆红素、脂肪油、多种维生素及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味甘,性平。能补肝肾,益精血,明目。
《药性论》记载枸杞子“补肝肾,诸不足,易颜色,变白,明目”。适宜于肾阳虚衰导致的怕冷;冬虫夏草含有游离氨基酸、糖类、维生素、钾、钙、锰、铁、铜等微量元素,味甘,性温。具有补肾益肺,止血化痰的功效,《药性考》记载冬虫夏草“味甘性温,秘精益气,专补命门”;肉苁蓉含有脂溶性物质、甜菜碱等,味甘、咸,性温,具有温肾助阳,润肠通便的功效。
《神农本草经》记载肉苁蓉“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妇人Y瘕。久服轻身”。
尽管冬季是自然界阳气闭藏的季节,但是冬藏养生也要因人而异,如果原本属于热盛之体,则在适当食用补阳食物和药材的同时,要选择一些清热养阴之品,以免热盛化火,导致一系列上火症状的出现,也契合了中医“善补阳者,当从阴中求阳”的观点。
冬藏养生的起居之道
冬季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季节,万物生机隐伏,因此《黄帝内经》指出冬季应“早卧晚起,以待日光”,意思是,人们在寒冷的冬天一定要早些睡、晚点起,起床的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之后,因为冬季三月昼短而夜长,根据天人相应的养生之道,人的起居作息也应当顺应人体养精固阳的需要,自然界的阴气在入夜后逐渐加重,在子时达到最盛,所以早睡可以保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而迟起可以固摄人体的精气,待到日出后,自然界的阳气逐渐兴盛,这时候起床,就可以避免外界的阴寒之气损伤人体阳气。
除此之外,保持室温的相对适宜也十分重要,因为室温过低固然会耗伤人体内的阳气,然而从室内到室外温差过大,同样容易外感寒邪之气,诱发疾病。
运动在冬季的起居养生中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展筋骨,增加机体的热能,增加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
然而冬季的运动首先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在风雪天气到室外锻炼,也不宜在太阳升起之前或者夜晚到室外锻炼,以防耗伤阳气。
锻炼的强度也以微微出汗为宜,慢跑、散步、太极拳、骑自行车、健身操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冬季养生还应注意足部的保暖,因为人的双足离心脏的距离最远,末梢血液循环较差,加之双脚的皮下脂肪较少,防寒保温能力差,故有“寒从脚下生”之说。
历代养生家均把睡前热水洗脚作为养生祛病、延年益寿的一项措施。
热水洗脚与足底按摩,可疏通经脉,促进血行,有利于消除疲劳,安神助眠。
除此之外,冬季还应注意衣着的保暖,每天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并注意节制房事,《寿世保元》中说:“精乃肾之主,冬季养生,应节制性生活,不能姿其情欲,伤其肾精。”
因为冬季养生贵在藏精,应以养精气为先,方能益寿延年。
冬藏养生的养心之道
严冬之时,木枯草衰,万物凋零,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所以人在冬季易出现各种情绪问题,比如冬季发生情绪抑郁、懒散嗜睡、昏昏沉沉等季节性情感失调症的表现。
所以,在冬季要注意保养心神,《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指出:“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也就是说,冬季应使心神内守,处于一种平静、恬淡的心境之下,在出现恼怒、悲伤、抑郁、紧张、焦虑等等不良情绪时应做到“不住于心”,尽快地自我调整心态,远离负面情绪的侵扰,冬季应该避免长时间待在室内,适宜的户外活动、晒太阳、多与人交流都会帮助改善不良的情绪状态,保持乐观、豁达的心境。
除了情绪的自我调整之外,也可以借助一些改善情绪状态的食物和中草药,如芹菜、菠菜都富含维生素B族,有利于身体产生多巴胺及有益好心情的激素;香蕉含有的泛酸等成分是人体的“开心激素”,能减轻心理压力,缓解紧张;柚子、柠檬、橘子含有的维生素C则能够舒缓压抑的情绪,都是不错的养心食物。
而中药材里的百合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日华子本草》记载百合“安心,定胆,益志,养五脏”;麦冬清热养阴,润肺养胃,清心除烦,润肠通便;茯苓健脾安神,利水渗湿;佛手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五味子善于敛肺止汗,涩精止泻,生津止渴,宁心安神,这些药材对于改善情绪都有一定的助益。
由此可见,冬季养生贵在“藏”,做到顺应天时,顾护阳气,智慧食养,早卧晚起,适宜运动,调节心境,便是冬藏养生的“密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