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快答

林夕的《似是故人来》到底是什么水平?

林夕的《似是故人来》到底是什么水平?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林夕的《似是故人来》到底是什么水平?

歌词中的神品——论林夕的《似是故人来》

缪人凤

一般论歌词,免不了要说作者及其创作背景等,其实这些都是不重要的。作者反映的是其当时的创作情绪,而论者反映的也只是论者本身的情绪,就象诗无达诂一样,歌词如果有一个标准解说版,那么这不但不是该词的成功,反而是其失败之处,因为这限制了该词的覆盖范围。歌词是一种艺术,一定程度上的模糊与似是而非是必须的,而对歌词的解读也一样。所以我下面对《似是故人来》的解读也只反映我自己的理解,并不想,事实上也不可能成为一种标准解读。

该词创作之所以成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语言的典雅隽永。全词除了中间过度段之外共有四段,结构基本一样,对仗也相当工整,用词浅白而典雅,每段分别押韵,这使得歌词易合音律,易于传唱,而又在畅晓明白中不失典雅,如同前人形容李后主的词“蓬服乱头,不掩国色”。

其二则在其描述的情感的丰富性,有懵懂之爱,猜疑之爱,热烈之爱,有离情别愁,有无奈与缠结,包含了人生各阶段的多种情感,这在其它歌词中是很难见得到的。

其三则是词句中名言警句不段,而又十分的贴切自然,毫无堆砌之感。相较于其它歌词,这首词中这一点尤其突出。

其四则是在于描述的完整性,人生各阶段的情感都被准确提炼,这要在一首短短的歌词中做到,非有神来之笔不可。

下面尝试就歌词本身作一下情景模拟,以有助于理解。

第一段:

同是过路,同造过梦,本应是一对。

人在少年,梦中不觉,醒后要归去。

三餐一宿,也共一双,到底会是谁。

但凡未得到,但凡是过去,总是最登对。

一对少年男女(设想成男男或女女也可)同在异乡,他们经历了许多事情,共同编织过很多未来的梦,感情真挚而自然。忽然某一天,在懵懂不觉中天各一方,以后双方各自在寻找自己的另一半,但放眼四周,却找不到最能拔动自己心弦的那一个,然而日子还是因循而过。

该段末名最为出彩。“但凡未得到,但凡是过去,总是最登对”,这句语话直追龚自珍的“千古知音汉武帝,人难再得始为佳”,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如此而已,可又仅仅是如此吗?

“登对”在粤语中是搬配的意思,本意来自古汉语。

第二段:

台下你望,台上我做,你想做的戏。

前事故人,忘忧的你,可曾记得起。

伤喜伤悲,老病生死,说不上传奇。

恨台上卿卿或台下我我,不是我跟你。

那一天,我突然遇见了你,是你吗?我正在做当年你最喜欢的事,堵物思人,旧人故事,你能想起吗?或许我身边有个他,你身边也有个她,而我这时突然明白,最能让我畅开心怀的不就是只有你吗?我之所思是否是君之所思,真恨苍天弄人,但我绝不甘心。

该段末句使得感情转为炽热。

俗尘渺渺,天意茫茫,将你共我分开。

断肠字点点,风雨声连连,似是故人来。

过渡段,点出题意。该段作者巧妙在运用叠字,创造了一个凄美的欲罢不能,欲语还休意境,突出了全词的基调。

第三段:

何日再在,何地再聚,说今夜真暖。

无份有缘,回忆不断,生命却苦短。

一种相思,两段苦恋,半生说没完。

在年月深渊,望明月远远,想像你幽怨。

我们终于如愿以偿了,但一解相思之苦后,天意还是不能对抗,只能期望将来能有一天重温今日欢情。这一天能到来吗?以后你就是我生命的全部,刹那光彩就是用余生来交换也不可惜。

该段末句极为精彩。表面上看写的只是情人被迫分开的幽怨,但实际上人生谁不是经历了某一阶段之后,只能在岁月的深渊中沉沦,只有远远的明月能给自己带来一丝慰藉。

第四段:

留下你或,留下我在,世间上终老。

离别以前,未知相对,当日那麼好。

执子之手,却又分手,爱得有还无。

十年后双双,万年后对对,祗恨看不到。

十年后双双,万年后对对,祗恨看不到。

你离我而去,我的世界已不存在。没经过生离死别,真想不到当初平淡的日子是那么美好。真想与你执手到老,但还是不得不分开,双双对对的日子待来生吧。

该段第三句看上去极为平淡,但就这平常的语句,短短的几个字就写尽了人生的不甘、无奈与缠结,“执子之手”是不甘,“却又分手”是无奈,“爱得有还无”是缠结。

该词作者林夕号称词神,的确名下无虚。但我想就是让林夕再来写一首,也决计达不到这个水准,这就同李广在紧张中射虎,矢没巨石中,以后却再也射不出这种力量一样。词神的神作也只能是在特定状态下,因缘际会中妙手偶得而成。词神尚且如此,他人就更不足道了,我看过《似是故人来》的国语版和闽南语版,相较于林大神的词,差距不可以以道理计,国语版稍好,勉强及格,而闽南语版只能算渣。

该首歌的原唱者是梅艳芳,她在多个场合唱这首歌是微笑着的,凄婉的歌用微笑的态度去唱,这正反映了她对歌词的独到领会:人生大低如此,何妨微笑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