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成都而不是重庆成为“慢食之都”?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成都文化底蕴很深厚!生活休闲与慢节奏造成了成都生活定居的舒适!重庆在这方面肯定不如成都!慢食之都非成都莫属!
第十四届成都美食旅游节暨第七届国际慢食全球大会开幕式在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国际慢食协会创始人兼主席卡洛·佩特里尼授予成都亚洲首个“慢食之都”称号,成都又获得了一个新的城市名片。昨晚在宽窄巷子,还举办了“慢食之都”揭牌仪式,同时在此树立了“慢食之都”永久标志物。
成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亚洲首个美食之都,也是连续多年当选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国际慢食协会大中华区分会主席乔凌认为,“成都不仅是天府之国、美食之都,成都更是引领新潮流、新风气的城市。”今年二月,国际慢食协会通过几个城市的甄选,确定成都作为亚洲首个全球大会的主办城市,“因为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政府在借力美食,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推动田园乡村建设等领域的坚定决心。”在国际慢食协会创始人兼主席卡洛·佩特里尼看来,成都所具有的“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精神气质与国际慢食协会所倡导的“优质、洁净、公平”理念的高度一致。成都为推动“慢食运动”在中国传播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来自英国的著名美食作家扶霞说到:“中国有全世界最卓越的饮食文化,它的光辉与复杂性无可比拟。希望成都与慢食的合作,能够把川菜文化留传给后人”。
她在开幕式上说,成都人都喜欢创新,喜欢慢生活,喜欢闲适的生活状态。我自己很喜欢川菜,尤其是“麻辣”,这种对味觉的强烈体验。 喜欢慢生活的成都人,不少人称其为懒,慢。食。在这里是指将时间的价值在美食的领域里呈现出来。慢慢专研,让美食更有价值。
法国人在用餐前必向同桌人说:bon appetit(祝你胃口大开),我们中国人都说:请慢用。仔细想想,「慢用」两字更有深意,只有美好的东西才值得我们花时间,慢慢享受。
所谓「慢食」,并不只是「反速食」,它更在意的是在大量生产模式下全球口味的一致化,传统食材及菜肴的消失,以及速食式的生活价值观。主张慢食的人认为:慢慢地进食,认认真真、全心全意、花时间和各种官能感知去慢慢地享受一顿美食,学习并支持这顿美食背後的努力及传统。这对饮食文化所能带来的影响,是超乎想像的。 这些足以说明慢食之都是成都的原因,不单单是因为成都的慢生活,还有其它比重庆突出的优点。
成都的慢和重庆的快,都是一种相对的意识形态,不是绝对的。因为哪个城市都有快节奏,慢生活。这取决于对生活态度的取舍。
重庆,一座以江为依托,靠山而建的城市,在全国城市中,独具一格。
我想重庆的快可以归纳一下几种原因。1-居民因长年行走于上山,下坡的道路中,其步伐显得小而快
2_和饮食有关,重庆人是典型的重口味,其麻辣比四川更重,个性也比成都更急
3-和码头文化有关,重庆是历史上重要的水码头,依山而建的水码头,不容许有慢吞吞的节奏
成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一个千万年的水冲平原,虽经历了几次城市重建,但历史底蕴很长,其中慢生活我想有一下几种,仅供参考
1-地势,成都是一个很大的平原地区,整个城市无山,居民不用像重庆居民一样,每天爬坡上坎的,其步伐显得悠闲
2-茶文化,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在广袤的成都平原得到充分的发挥,相比福建,广东茶文化,其渗透更深。我想这一点包括四川女人都不会反对
3-自给自足,小富即安思想的影响。从明朝开始,四川经历了一次人口大浩劫,整个四川,几乎无人,政府从远在广东,福建,江西,山东,广西,湖南,湖北,山西,陕西等地大迁移,组成了今天的四川人口,由于整个四川当年在全国,都是以农业为主的省份,居民在能够自给自足的情况下,生活态度就晓得格外悠闲
以上观点,有不足之处,敬请提出宝贵意见(地域黑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