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快问快答

为什么有人赊菜刀?

为什么有人赊菜刀?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为什么有人赊菜刀?

为什么有人赊菜刀?

网上流传的谁家奶奶、爷爷讲的赊刀人,大略是真实的。有关赊刀人的明确存在的年代,至少可以追溯到清代咸丰辛酉年(1861年)。这个事儿记载在1878年7月的《申报》里:

浙之奉化县境,当咸丰辛西年间,忽有外路人以舟载厨刀求售。每逢热闹之处,舟则维岸,刀则摆列岸上,如遇买主,但计价目而不收钱文,并云今日米贵,每升已粜至八十文,待日后贱至十八文再来收钱,众皆笑其痴。迨光绪初年,宁波米价果粜至十八文一升,于是人皆信其言之有据,唯其人则已不可知矣。乃本月初奉化萧庙前又来一外路人,船装厨刀求售,其言与昔无异,并谓将来米价有贵无贱云云。人尽惑之,幸为奉邑尊风闻,立即饬差往拿,然已杳无踪迹矣,惜哉!首先我想说的是说,如果只从【赊】【预言、谶语】这两个角度来琢磨此事,是必然不会有结果的,且听我慢慢道来。

当我我汇总了的有关“赊刀人”的各种信息后,发现故事中往往都有以下几点:1、赊刀人不仅赊,而且卖!是赊是卖由顾客自己选择。2、赊刀人在销售过程中,言语重点无一例外都是【他的商品质量好】,而并非【赊】和【预言】,甚至有些赊刀人对于他们所说的【预言、谶语】只一带而过。3、赊价很高,说回来取钱的条件在当时听起来都很不靠谱儿,所赌的条件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并不一致。现金卖价基本上跟当时市价对等。4、赊刀人的销量并不差,这我指的是当时用现金现价交易的销量,也就是说多数人是买的并不是赊的。5、赊刀人的预言汇总后(只根据我自己的信息收集),成为现实的概率其实不高,基本上没过半。我想,讲了这些朋友已经恍然大悟了吧,挑一个我听的信息完整讲来。一位叔叔(现年55岁左右)与他的好朋友曾经遇此事(2000年时)。赊刀人首先在人群中讲了他的刀好,又做了一番表演宣传,人们纷纷问价时,赊刀人却说这刀他不打算卖,想赊给你,等面粉200元一袋的时候再来取刀钱。人们问那要多少钱呢?他答:100块。人们接着问说,我今天就想买,多少钱?他答:5块。就算时至今日,100元买把菜刀是个什么价格,大家想必也都很清楚吧,农贸市场买菜刀今天也不过是5元的三五倍而已。故事讲到这里了,你还在乎当时的面粉价格是多少、他说的预言会不会实现、到今天实现了吗、预言是不是很神奇、那人是不是有毛病等等等问题吗?

所以我认定,这是一种特定时期的销售手段1、他不怕你赊,因为利润足以弥补这种消耗,因为买的比赊的多!2、而且当时的人口流动并没有那么大,很多时候单凭身份证上的信息就能找到人。更重要的是,不靠谱的预言后面都跟着一个高价格。如果预言实现了,这一块的利润就等于是白白赠送的。归根结底商人的根本是【利润】,职责是【销售】。他是不会跟你对赌,因为概率没有稳定的利润,没有稳定的利润就不会有买卖。最最后想说的是,这种销售手段之所以到现在成了谜,是因为, 人们太过纠结于【赊账从表面上带给赊刀人的损失】 + 【一部分成为现实的预言】。就像刚开头说的 “如果只从【赊】【预言、谶语】这两个角度来琢磨此事,是必然不会有结果的 ”。再加之人们常见的对于未知事物,总喜欢神秘化的心理习惯,“赊刀人” 便成了很多人很多媒体口中的的“未解之谜”。调查地点:河北省沧州地区 、天津市的部分辖区信息来源年代:90年代初-2010左右信息来源人群:现年龄35-70岁超过30人的自身经历和所听闻的叙述部分转载于知乎用户培根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