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快问快答

看了《虎啸龙吟》,历史上的司马氏两代三人为何没人称帝?

看了《虎啸龙吟》,历史上的司马氏两代三人为何没人称帝?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看了《虎啸龙吟》,历史上的司马氏两代三人为何没人称帝?

司马家确实是三代四人才最终篡位成功。先是司马懿开基,司马师和司马昭专权,到司马炎接受魏国禅让。表面上看,相比曹家两代两人曹操曹丕,直接干脆利落的由汉而魏,确实是拖泥带水了不少。

但是仔细看的话,会发现其实司马懿、司马师和司马昭三个人只是做了曹操一个人的事情而已。

曹操从关东诸侯讨伐董卓起家,从附属于袁绍的军阀,通过拥立汉献帝的机会逐渐的独立于袁绍,到官渡之战咸鱼翻身,平定北方,收复长安,可以说汉家天下,后来都是曹操打下来的。各个地方驻守的将领也都是曹操的亲信。

后来曹操晚年当了魏公和魏王,更是用魏国的小朝廷,蛀空了汉朝的朝廷,曹操坐镇邺城或者洛阳,遥控许昌非常得心应手。终曹操之世,有汉朝忠臣发动的小规模的叛乱,但是旋起旋灭,不成气候。曹操盘踞朝廷几十年,树大根深,枝叶丰茂。后来曹操去世,曹丕继承了曹操的政治遗产,顺理成章的接受了汉献帝的禅让。

相比之下,司马家要曲折很多。司马懿历仕四代,辅政三朝,在曹操时期,司马懿是小角色不提,后来因为才干以及和魏文帝曹丕的关系得到重用,在文帝时期开始掌握权力,然后在曹睿时代又抓起军权,无论是东吴还是西蜀,乃至于遥远的辽东,都有司马懿奔波往返的身影。

如果曹睿能活的久一点,其实司马懿的一生会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在当时吴国人写的史书中,司马懿一直都是和诸葛亮并列的“二相”:

诸葛、司马二相,遭值际会,讬身明主,或收功于蜀汉,或册名于伊、洛。丕、备既没,后嗣继统,各受保阿之任,辅翼幼主,不负然诺之诚,亦一国之宗臣,霸王之贤佐也。时人对他的评价是『一国之宗臣,霸王之贤佐也』。

但是曹睿的早亡、曹爽的倒行逆施给了司马懿机会,高平陵事变之后,司马懿开始有步骤有计划的削弱魏国宗亲的实力。把魏国诸侯王都迁到邺城软禁,大肆屠杀名士,树立自己的亲信,打压异己,还在洛阳建立自己的家庙,侵逼魏国社稷。

但是司马懿高平陵事变之后也是七十岁的老翁了,两年之后就撒手西去,而司马师继承了司马懿的位子之后,首先就要忙于巩固权力,收买人心。这个时候连司马家只能说是一个权臣,距离篡位还十万八千里呢。

后来曹芳支持夏侯玄要对付司马师,被司马师发现之后,曹芳被废掉,立了曹髦。自古以来废立皇帝都是立威四方,清洗朝廷的手段。司马师的权威也进一步提高。但是司马师掌权也仅仅五年,就在平定了淮南毌丘俭之乱之后不久,在一次敌人的劫营中眼睛震出眼眶而死。所以司马懿和司马师加起来,执政也不过七年,比曹操差远了,又如何能篡位呢?

直到司马昭继承了司马师的位置,阴差阳错的杀了一个皇帝,又顺带清洗了朝堂,同时又接着平定诸葛诞,巩固了自己的权力。而魏国忠臣的血,也因为这数次清洗,数次起义失败而流尽了。

后来司马昭又任命钟会邓艾灭蜀,立下了不世功勋,彻底的给自己的儿子司马炎铺平了道路,到司马昭死的时候,他的死党石苞说:

基业如此,而以人臣终乎!就反应了当时司马一党的心态。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代人加起来掌权的时间,也不过16年,还不如曹操一个人掌控汉朝朝廷的时间长,所以司马家这两代三人没有称帝,从这个角度看,也是很正常。到司马昭晚年,其实和曹操晚年一样,都有了称帝的条件,但是司马昭不受魏禅,就如同曹操不受汉禅一样,也算是保持一个以人臣终的体面吧。

更多有趣的内容,请直接关注我——经史通义!

篡位称帝哪是你想的那么容易?如果实力没达到,贸然称帝,只会加速你的灭亡。

历史上任意废立皇帝,杀皇帝的权臣很多,控制都城的权臣也很多,但能篡位的很少,在权臣篡位的道路上,前赴后继的走向断头台的太多了,

称帝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你的势力不能完全压制其他士族重臣,你的权力不能延伸到帝国的各个角落,你不能拉拢安抚其他大士族,想篡位就是找死,曹操、宇文泰、高欢、在位时没称帝,都是如此,时机不成熟就过早的去世了。

你称帝就意味着,你曾经的同事,与你实力相当的人,从此成了你的臣子,拱手礼成了跪拜礼,曹魏王朝的利益集团从此失去利益,那些外戚、贵族、藩王从此失去利益基础,这些人都是维护前朝的人,你得解决好这些。

司马氏的篡位看起来风平浪静,实际经历了八次大规模的叛乱,司马师就是镇压毌丘俭、文钦叛乱的过程中去世的,曹芳也是因为想武装夺权被司马师废的。

在一次次的叛乱被镇压的过程中,司马氏的权力越来越大,反对的势力越来越小,其他想反叛的人也再不敢叛乱了,

这也是为什么要经历几代人,十六年的时间,在灭蜀国后,才篡位成功,

称帝其实并不容易,因为司马懿的权力是从曹家手里抢来的,而司马氏的天下根本不是自己打下来的,所以称帝的话会有很多的麻烦,首先要面对的就是皇室宗亲。

司马懿在篡权后,他虽然挟持了天子,但朝堂他还需要服人,因为他是魏臣,而要是他当了皇帝的话,肯定会有太多人不服,所以说司马懿称帝的话时机不成熟,容易造成兵变。

而到司马昭手里,他确实想称帝,把一切准备都做好了,正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是就要称帝的时候,他偏偏病死了,后来便宜了他的儿子司马炎,最后建国晋朝,成为晋武帝。

司马氏两代三人不称帝,非不想,实则时不待也。

司马氏能权倾一时,拜时光所赐。 司马懿活的太久了,把曹魏枭雄及当世劲敌都给耗死了,用时间换空间,他赢了。

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时光对每个人很公平。司马氏掌权后,时光老人索要利息来了。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最终也败给了时间。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实际成了曹魏庙堂第一人,但已经年逾古稀,两年后,翘辫子。

公元254年,魏帝曹芳密谋除司马师,事情泄露,司马师杀死参与者,废掉曹芳,以高贵乡公曹髦为帝,他实际成了曹魏庙堂第一人,来不及称帝,叛乱起,次年平叛归途中,被吴军袭击,受了惊吓,旧疾复发,翘辫子了。

公元264年,魏元帝曹奂下诏拜司马昭为相国,封为晋王,加九锡,权势及荣耀无比,司马昭实际上已是摄政,只是没称帝而已,一年后,司马昭中风,卧床不起,翘辫子。

可见,这父子三人都有实力称帝,父亲是年岁大了,没精力。 两个儿子是可以称帝,尤其老二,蓄谋久矣,但可惜没有老爹的好身板,相继因病而亡。

真是应了那句话,苍天饶过谁。

司马昭挂了数月之后,儿子司马炎称帝。

曹魏代汉用了24年,数代而亡;司马氏代魏用了16年,也是数代而亡。 天道循环,报应不爽。

其实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之后,虽然掌握了朝廷的军政,但是当时曹魏的很多忠臣还是反对的,而且宗亲还掌握一定的兵马,在这时候称帝的话绝对会有兵变的发生。

而在司马昭手里的时候,他是想要称帝的,在他统一蜀汉之后,又废除皇帝立了新帝,但司马昭却因为得病死了,后来称帝的机会便留给了他的儿子司马炎,就是后来的晋武帝。

而夺权后的司马氏并没有给社会一个安定,在司马炎死后没几年,就爆发了八王之乱,司马氏为了争取皇位而打的一团糟,所以说司马氏的夺权并没有造福天下,反而使得局势胜于东汉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