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快问快答

著名书屋

著名书屋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著名书屋

中国四大书屋: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在湖南省长沙市秀丽的岳麓山下,湖南大学校园之中。它的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智璇等二僧办学。北宋开宝九年(九七六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因袭增拓”创立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各代,始终是湖南高等学府所在。虽屡毁屡兴,但基址未变,相继发展,演变有序。千余年来,弦歌不绝,故也称“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占地二万一千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构,建筑面积七千余平方米。书院依山麓地形,坐西朝东,逐进升高,与麓山景物融成一体,隐没于林阴山色之中。中轴有头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其左右斋舍各成庭院,后部北侧有湘水校经堂及专祠等,南侧有百泉轩、碑廊等园林建筑。院左并列文庙,自成院落。此外院前还有吹香亭、风云亭。

书院采用地方传统做法,砖木结构为主,均灰墙青瓦、硫璃脊饰、墨柱朱枋、栗色门窗,略施彩绘雕饰,简洁朴实,表现出淡雅清新的格调。院内尚存大量碑匾楹联,显出一派斯文气息。文庙则为红墙黄瓦具官式建筑特点,自成一格,形成强烈对比。

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在江西庐山东南五老峰下,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院之一。白鹿洞初为唐代李渤与其兄李涉隐居读书之处。李渤养一白鹿,人称白鹿先生。该地四山环合,俯视似洞,因此而名。南唐升元四年(九四O年)建为庐山国学。宋开宝九年(九七六年),江州乡贤明起等,改为书院,旋得朝廷赐书,被称为宋初天下四大书院之一。宋淳熙六年(一一七九年),朱熹任南康知军,兴复白鹿洞书院,自任洞主,筹置学田,编制课程,制订学规,收聚图书,使白鹿洞书院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时称南宋四大书院之一。以后历代虽屡有兴废,但办学延绵不断。

白鹿洞书院全院山地面积近三千亩,建筑面积三千八百平方米,置于深山林壑之中,四周青山环抱,环境优美、宁静,是办学的极佳之处。由于历史的原因,书院遗留的古代建筑不多,现存建筑多为八O年代修葺、重建,但其平面布局、建筑风格及建筑规模基本上维持原貌。书院由五个院落并列组成,居核心的主体建筑有棂星门、礼圣门和礼圣殿。礼圣门前有泮池,状元桥;礼圣殿之西为先贤书院,包括前院和后院两个院落;“白鹿书院”为礼圣殿之东的一组建筑,有御书阁、明伦堂、白鹿洞和思贤台等;“紫阳书院”门楼、崇德祠、行台为白鹿书院之东的一组建筑。

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在河南省登封县城北三公里的嵩山南麓,太室山下。因为它坐落在嵩山之阳,故名。它与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河南商丘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北魏太和八年(四八四年)在此建嵩阳寺,为佛教活动场所,僧徒数百。隋改建为嵩阳观,为道教活动之地。五代后周时改为太乙书院。宋至道三年(九九七年)赐名为太室书院,宋景佑二年(一O三五年)赐额改为嵩阳书院。宋代大儒程颢、程颐、司马光、范仲淹等均曾在此讲学。金、元时废。明嘉靖八年(一五二九年)重建,清康熙十三年(一六七四年)再建,仍名嵩阳书院,盛极一时。

现存建筑及布局大体保持了康熙年间重建时的基本建制,中轴对称,院落宽敞,主体建筑五进,两侧配以厢房,有房舍近百间。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有大门,先圣殿、讲堂、道统祠、藏书楼;东西两厢各有四勿斋,博约斋、三益斋、考场、丽泽堂及廊房等。嵩阳书院内先圣殿、讲堂、道统祠、藏书楼等祭祀建筑与教学建筑互相穿插,独具特色。

睢阳书院(即应天府书院)

原址在今河南商丘县城。后晋时杨懿曾在此建南都学舍,教授生徒,戚同文曾在此就读。后杨卒,戚同文继师业讲学于此,聚徒百余,称为睢阳学舍。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曹诚就其地筑学舍150间,聚书1500卷,广招生徒,时范仲淹就学于此。天圣四年(1026),晏殊知应天府,延范仲淹执教,整饬学风,成“中州一大学府”,宋初兴学自此始。院址属应天府治,因以为名。宋初四大书院之一。商丘旧名睢阳,故亦称睢阳书院。毁于明清两朝。

石鼓书院

原址在湖南衡阳石鼓山,唐元和间曾为李宽中秀才书院,北宋至道三年(997),李氏族人士真据此复建书院,会聚儒士讲学。景祐二年(1035),知州请得赐额“石鼓书院”及学田,后改为州学。现湮没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