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与张居正的区别是什么?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严嵩与张居正同为明朝内阁首辅,同样青史留名,但一个留下的恶名,一个留下的是美名;一个是谄媚佞幸,残害忠良,一个是改革弊政,中兴国家。
严嵩(1480年-1567年)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江西新余市分宜县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进士。他是明朝著名的权臣,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其瞅准嘉靖皇帝炼丹修道的喜好,以他人代笔写青词而媚上,扳倒夏言,63岁拜相入阁。其子严世蕃,当时之奇才,其貌不扬,聪明无比,助其讨好皇帝,助其排斥异己,助其残害忠良,严嵩得势,其子功不可没。严嵩在位期间,一者讨好皇帝,二者排斥异己,三者大肆敛财,四者不顾朝廷安危,其所为最终都可归结为一心为私利,半分无国民。《明史》将严嵩列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称其“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 透过戏曲和文艺作品、历史典籍,严嵩的奸臣形象已深入民间。
张居正(1525年-1582年7月9日),字叔大,号太岳,幼名张白圭,今湖北省荆州市人,故而时人又称之“张江陵”。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23岁的张居正考中进士。隆庆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后迁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隆庆六年(1572年),明神宗登基后,因为李太后与司礼监太监冯保的支持,张居正代高拱为内阁首辅。当时明神宗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
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十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 至四百余万";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 万历十年(1582年)7月9日(农历六月二十日)张居正病逝,享年五十八岁,赠上柱国,谥文忠(后均被褫夺)。
张居正也是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师的文官。死后被明神宗抄家,至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年)恢复名誉。张居正身历三朝,历行改革,清除官场积弊,经过近十年努力,大明朝吏治为之一振,经济、军事、财政各方面成效明显,隐现中兴气象。可以说,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即倒,为国为民功莫大焉!
总之,严嵩与张居正,就是两个相反的例子,简单的评价就是不可同日而语,张居正为忠臣元辅,严嵩就是祸国殃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