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快问快答

焦虑,我们了解有多少?

焦虑,我们了解有多少?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焦虑,我们了解有多少?

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在沉重的高考压力下,在动荡的股海里……

你体验过焦虑吗?

焦虑对每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人从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有焦虑存在了。当孩子离开母亲并感到不安全时,孩子会焦躁起来,通过哭闹、喊叫等方式呼唤母亲。

孩子的这种焦虑具有积极的和适应的意义,因为,它促使孩子去寻找他所亲近的人,引起他们的注意,是保证自己安全的一种有效方法。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焦虑可能会指向更加具体的事情,如考试、交友、演讲、面试等等。

但是也有人在学习和生活没有明显改变的时期,会体验到周期性的焦虑,每隔十多天到二十多天不等,无原因的烦躁不安,在几天内自行好转,这是由内分泌的变化引起的,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变化。可以说,焦虑是人类在正常生活中都会有的一种情绪反应,是当遇到困难或危险时所激起的一种情绪状态。焦虑的时候,人们体会到轻度到中度的不安、恐惧、紧张、不祥的预感,可能还会为此坐立不安,发脾气等,甚至心慌、心悸等。可以看出,焦虑的时候内心感受是不舒适的,是负性的,甚至是痛苦的。

那么,是不是人就不应该有焦虑情绪呢?

答案是否定的。焦虑的真正意义是调动人们的注意,将精力投入到解决问题中来。

如果能够真正认识到自己焦虑情绪来自于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一些事件或变化,并能有效利用这种情绪的提示作用,那么,它就会转化为解决问题或困境的推动力量,使其向着良好的方向前进。

但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经历、文化背景、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和心理承受能力不同,人们处理焦虑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如果每一时期未解决的问题过多,焦虑情绪得不到恰当的疏导和处理,那么,日常的焦虑情绪逐渐堆积就会转化成过度的焦虑,自己所担心的事情在别人眼里是过分的,自己明知不应该,但又控制不了,为此感到苦恼,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这样的表现就构成临床上常见的焦虑障碍。

对象明确的急性焦虑。这种焦虑表现在精神科临床叫恐惧症,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焦虑障碍。有的病人害怕猫、老鼠、狗等小动物;有的人害怕乘坐火车、飞机、轮船等;

有的见人就紧张、脸红、手足无措,或在公众面前讲话,局促不安,语无伦次;

也有的人不敢到人多的场所或空旷的场所,如广场、电影院、剧场或火车站等。出现上述症状的病人经常会讲,自己也知道不应该害怕,也没有什么害怕的,但遇到这样的情况仍然会表现出明显的紧张、害怕、心慌、出汗等。

所以,这样的病人经常想尽办法回避到自己所害怕的环境或情境中。

为此,病人的生活、学习、工作及人际交往受到影响,严重者只能躲避在家中不出门。

缓慢、持久而弥散的焦虑。这种焦虑也叫广泛性焦虑症,这种心理障碍的患病率约为5%,主要是对生活中很多的事情担忧、烦恼,感到烦躁,坐卧不安,对人对事过于敏感,常常发脾气;由于内心的不安常常会导致身体上的各种各样不舒适的感觉,心悸、胸闷、呼吸急促、口干、全身发抖、出冷汗、头痛等等。

这一类焦虑的发生和发展都很缓慢,以至于病人及其亲朋好友都说不清楚确切的起始时间,也不容易被认为是精神疾病,而常常归结为性格问题等。

但病人被这种“性格”已经折磨得很痛苦。

由于寻求不到心理上的理解和适当的帮助,加之身体上的各种各样不舒适的感觉,有些人常常以为自己患了严重的疾病而到综合医院反复检查和治疗。

由于检查不出明显的异常,他们常常会得到医生一些诊断,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更年期综合征”等;也有的病人由于长期的紧张和精神上的压力,血压增高或不稳定,降压治疗效果很差。

急骤而反复发作的焦虑。这种焦虑又被叫做惊恐发作,患病率约为1.6%-2.2%。这种焦虑是发作性的,突然出现,很快达到疾病高峰,在短时间内自动缓解。它的感觉就像一个人正在马路上走着,前面突然驶来一辆飞奔的卡车,这个人顿时大惊失色;或是一个人正在丛林中散步,一只猛兽突然向他扑来……这时的人肯定突然高度紧张、眼睛睁大、肌肉绷紧、心跳加速、出汗等等。这是人面临危险时正常的生理反应。

而惊恐发作的病人则不然,他们的突然焦虑往往与人们通常认为的危险无关,而可能是他们内心感到危险的境况。

惊恐发作时,病人的感受是非常痛苦的,有濒死的感觉,异常恐怖,或是感觉自己马上就要失控、发疯了而惊慌不已,到处求救。

惊恐反复发作的病人是综合医院急诊科的常客,常常是多次被急救车送来,有的病人甚至为方便就诊而把家搬到医院附近。也有的病人因惊恐第一次或常常发生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如地铁、饭店或电梯里,而回避去这些地方。反复洗手或检查。这种现象被称为强迫性焦虑障碍,患病率约为2%-3%,男性是女性的3倍。这类疾病常常在青少年时期开始出现,并逐渐发展。

轻的表现为较其他人更爱清洁和自我检查,对自己过分苛刻,尤其是对生活中的细枝末节追求完美。

有的人这种情况会保持几十年,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没有继续发展。

也有的人在本身的性格特点如胆小、懦弱或自信心不强的基础上,由于繁重的工作和学习压力或人际交往出现困难等原因,会逐渐出现反复地洗手、洗衣服等,明明知道这是没有必要的,但如果不这样做,他的内心就会焦躁不安、无法忍受。

由于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清洗上,病人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被打乱,受到了严重的干扰。也有的人表现为其他的情况,如反复检查门窗是否锁好、反复数钱、反复想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等等,也有的人因为害怕得传染病而反复询问医生相同的问题,甚至想尽办法重复打预防针等。

这些强迫的表现令病人非常苦恼,却又无法摆脱。病情严重的病人还会强迫家里人也跟着自己做强迫的动作。创伤后持久的痛苦感。这种痛苦感也被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在美国,这种疾病的患病率女性约为10%,男性约为5%。最近几年,尤其是2003年“非典”之后,人们逐渐对严重的创伤事件后的心理状态的失常重视起来。在遭受异乎寻常的打击(如地震、海啸、恐怖袭击、交通事故等等)之后,由于是突然发生的,人们在心理上没有任何的准备,所以由此而产生的情绪是非常强烈的。有的人在很短的时间内会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如呆若木鸡或大吵大闹等,但是在一个月之内会逐渐恢复和好转。

而有一些人,这种强烈的情绪反应会持续时间很长,没有明显好转的迹象,经常不由自主地回忆起那些让他/她痛不欲生的事情,甚至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为此落泪、悲伤、闷闷不乐、恐惧和害怕;一种声音、一个画面或者一种气味都可能使那些不愉快的回忆浮现,所以,病人会避免接触与之有关的人或物;精神高度紧张,小心翼翼地提防着潜在的危险;没兴趣,易怒,无法集中注意力工作或学习,严重失眠,甚至噩梦连连……

总之,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病人生活在那些痛苦的回忆里,并且生活秩序完全被扰乱。过度焦虑的人,其内心是苦不堪言的,周围人并不十分理解他们的境遇,而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直接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来获得必要的支持和理解。这些心灵的苦恼就像灰尘一样日积月累又无人清扫,逐渐掩盖他们内心真实的面貌,而转化成焦虑情绪,或以各种各样的躯体语言及动作语言去表达,这样,就形成了以上我们所讲的几种以焦虑为突出表现的心理障碍。人的心灵一旦积聚了太多的灰尘,该怎样去解决呢?

由于这一类疾病的发展过程也是病人痛苦挣扎的反抗过程,已经达到了自身心理无法调控的程度,因而,此时寻求专业心理帮助刻不容缓。

专业医生的帮助:

1.药物治疗。抗抑郁药物和抗焦虑药物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才能使用的。

在国外,患有焦虑障碍的病人找精神科医生看病是件很自然的事,因为治疗焦虑的药物属于精神科的用药,精神科医生对这些药物是非常熟悉、经常使用的;

而在国内,老百姓普遍不知道精神科医生的工作范围,并且对此仍有很大的偏见,进而抵触到精神专科寻求帮助。这是一种误解,对疾病的治疗是非常不利的。

2.心理治疗。目前的经验证明,治疗焦虑障碍有效的方法主要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和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短程的、针对现在的问题、使用一些具体的认知和行为的技术来解决病人心理苦恼的治疗方法,也是当今国外发展最快和影响力最大的一类心理治疗理论和技术,在精神科临床用于治疗各种焦虑障碍。

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治疗主要针对潜意识和童年的创伤做工作,疗程一般较长,也是比较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