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的黄土是怎样形成的?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黄土高原原生黄土是第四纪冰期干冷气候条件下的风尘堆积物,次生黄土是原生黄土经洪积、冲积改造而成的。
在第四纪黄土堆积时期,随着冰期、间冰期的气候旋迥,黄土地层呈现黄土与古土壤的更替变化。根据黄土中的古土壤,黄土地层自下而上可以分为午城黄土、离石黄上、马兰黄土和全新世黄土。
按洛川黑木沟黄土剖面,第十五层黄土下界面之下为早更新世午城黄土。第一古土壤上界面之下至第十五层黄土下界面之间为中更新离石黄土。第一黄土层是形成于晚更新世的马兰黄土。马兰黄土之上的黑沪土为形成于全新世的古土壤层。
黄土高原黄土地层的分布厚度在六盘山与吕梁山之间一般为150-250米,六盘山以西一般在100米以内。不同地层黄土厚度也不相同:午城黄土厚度不大,洛川黑木沟为58米,山西午城为17.5米。
离石黄土是黄土高原黄土地层的主体,一般厚度100-150米,最大厚度分布在径河与洛河的中游地区。马兰黄土分布极为广泛,一般厚度10-30米,天水附近小于10米,董志源9.6米,洛川源10米左右。全新世黄土厚度-般为2-3米,其中的黑沪土层厚度1-2米。
扩展资料:
黄土的结构构造:
黄土普遍具有发育良好的管状孔隙,孔径大者达0.5~1 cm,孔内大都填充有不同数量的碳酸盐,部分孔隙几乎全部被碳酸盐充填黄土的孔隙度较高,一般为33%~64%。经验证明,黄土的多孔性是黄土湿陷性的基本原因。
黄土中垂直节理的产生,一方面由于在重力作用下黄土内部在铅直方向上受张应力的作用,另一方面黄土中又有着众多的铅直孔隙,削弱了水平方向的合力,因而沿铅直方向易产生裂隙。在黄土区的边坡部位,经常沿节理面发生崩塌,形成峭壁,有时至产生大规模的滑坡。
黄土不具层理,黄土的粒度在垂直剖面上虽然有粗细变化,但这样的变化并没引起明显的成层交替的现象,与一般层理不同。黄土状土孔隙较黄土少,但层理很清晰。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