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快问快答

softsim与e-sim有什么区别?

softsim与e-sim有什么区别?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softsim与e-sim有什么区别?

现在的模式是用户从运营商购买通信服务,用户从运营商处获得的SIM卡(USIM卡,UIM卡等等)是用户通过终端使用运营商提供的服务的凭证,是用户和运营商之间关系的象征。

SIM卡有很不错的安全性,它里面存放着用户的信息,其中最核心的就是鉴权密钥(KI,AKey等),网络靠这个来认证用户,大致相当于银行卡的密码吧。这个鉴权密钥非常重要,如果泄露就会造成冒用,所以对它的保护很严格,写进卡之后无法读出来,也绝不会出现在终端和网络交互的消息中。随着技术的发展,不需要实体SIM卡也能实现相似或者相同的安全性,大家都想踢开SIM卡,同时 趋利避害,争夺主导权。

ESIM和SoftSim等目的都是取代实体SIM卡,但除了取消实体卡可以简化终端物理结构减小终端体积这个共同目标外,它们的商业目标完全不同,技术实现上也有很大区别。

ESIM卡这个概念是GSMA提出来的,GSMA基本是全球运营商主导的一个组织,自然向着运营商说话,它的基本特征是 运营商控制写入ESIM卡的信息,用户依然是从运营商处购买通信服务 。可能带给运营商的好处包括节约实体卡分发的成本,限制机卡分离等,在给人使用的设备上目前这两点意义不大,但在物联网应用中这很重要,所以运营商倾向于首先在物联网应用中使用这个。因为不会给终端制造商带来价值,所以终端制造商对此并不热衷。

SoftSim概念最开始是苹果提出,后来也有其他终端商跟进,它的基本特征是 终端商控制写入SoftSim的信息,可以截断用户和运营商之间的联系,改为由终端商向用户出售通信服务 。这时候运营商就被边缘化了,比如,用户可能在屏幕上点几下就可以更换运营商,而且可更换的运营商范围是设备制造商来圈定的,甚至可能把这个菜单都取消掉,由设备商直接为用户选择运营商,反正通信服务都是标准化的。所以运营商对此基本是抵制态度。

当然啦,实际上的形态,在技术上和商务上都会很多样,会长期竞争博弈。

简单说e-sim和softsim是两种不同的形态,e-sim有一个物理SIM卡芯片嵌入在手机主板上,softsim是依托操作系统纯软件实现的SIM功能,没有实际的物理芯片存在。e-sim更接近现在普通的SIM卡,只是固定在手机主板上了,不能更换。softsim则需要对基带做修改,因为之前基带是访问普通SIM,现在要重定向到通过其他接口和OS层交互。

大家好,我是小枣君。

用 虚拟SIM卡 替代 实体SIM卡 的大幕,早就拉开了。。。

2011年,苹果公司向美国专利和商标局申请了一项 虚拟SIM卡 专利。

2014年,苹果发布了自己的SIM卡—— Apple SIM ,嵌入美国和英国发售的iPad Air 2和iPad Mini 3平板电脑中,允许用户设备动态选择运营商网络。

2015年7月,苹果公司和三星计划联手推出 eSIM卡 。

2016年2月,GSMA(GSM协会)发布智能手表、平板、可穿戴设备的 eSIM卡 远程配置规范。

2016年6月,GSMA发布智能手机 eSIM 规范。这一规范获得全球超过30家运营商、芯片商及苹果、三星、谷歌等智能手机厂家的支持。

那么,到底什么是eSIM呢?

看到eSIM这个词,你可能会以为“e”代表“电子(electronic)”,是电子SIM卡,其实并非如此。

eSIM是指 Embedded-SIM(嵌入式SIM卡) ,本质上还是一张SIM卡,只不过它变成了一颗SON-8的封装IC,直接嵌入到电路板上。

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连接可靠性的问题,也节约了高达90%的空间。

而且,eSIM是可编程的,支持通过OTA(空中写卡)对SIM卡进行远程配置,实现运营商配置文件的下载、安装、激活、去激活及删除。

说白了,你不用去营业厅,就可以灵活选择多家运营商的网络,像选Wi-Fi一样方便。

这不是要了运营商的老命?!

长期饭票变成临时饭票,用户和运营商之间的契约关系不再紧密,用户粘性大幅下降,说翻脸就翻脸,你一点办法都没有!

对于苹果、华为这样的终端设备商来说,eSIM简直不要太爽——既节约了空间,方便了设计,也降低了难度和成本。

最重要的是,有了eSIM,终端设备商就可以绕开运营商,直接和用户搭上线了。至于你运营商会怎么样,他们才不会在乎呢(心中暗爽)。

这就是为什么,终端设备商在不遗余力地大力推广eSIM。

2015年8月,三星Gear S2成为首款支持eSIM的智能手表。

2017年9月,苹果发布的Apple Watch 3也采用了eSIM方案。

2017年10月,Google最新发布的两款手机Pixel 2与Pixel 2 XL成为首款兼容eSIM的智能手机。

……

一时间,狼烟四起,终端设备商们纷纷投入eSIM的怀抱。

话说回来,前面提到,是GSMA发布了eSIM的规范。而GSMA(GSM协会)是一个代表全球移动运营商利益的组织,按理来说应该抵制才对,为什么会推动eSIM呢?

因为运营商们根本不是为了手机才推进eSIM的。他们关注的重点,是 物联网 。

根据专业机构预测,到2025年,全球M2M(Machine to Machine)连接设备数量将达到300亿,这些设备都依赖e-SIM相关网络技术实现联网,对于网络运营商来说是一块超大的蛋糕。

所以,即使是心里不情愿,很多运营商还是忍痛支持eSIM,包括ATT、德国电信、沃达丰、西班牙电信以及Orange等。

包括国内的运营商,也瞅准了eSIM在物联网上的巨大商机,有所动作。

2017年6月,上海CES Asia(亚洲消费电子展),中国移动推出一款全球尺寸最小的eSIM NB-IoT通信模组M5310,成为热点。

哦,对了,eSIM只是虚拟SIM技术中的一种。除了eSIM之外, softSIM 和 vSIM 也都属于 虚拟SIM 技术。

相比于eSIM至少还算是有一个嵌入式硬件,softSIM和vSIM是直接 彻底消灭了硬件 。

SoftSIM依托操作系统软件实现SIM功能,没有实际的物理芯片存在,对基带进行修改后,基带重定向直接通过其它接口和操作系统层交互,而不再需要访问SIM硬件。(这应该是虚拟SIM的终极形态吧!)

华为的天际通,就是基于海思SoftSIM技术,是softSIM的典型代表

虚拟SIM的发展之路注定是坎坷的。从诞生之日起,围绕这项技术的就是持续不断的纷争、博弈。

例如最开始的Apple SIM,刚发布后,美国几大运营商就很不情愿,各种推诿,各种附加条件,Verizon干脆直接拒绝。

还有后来的Apple WATCH ,在国内发布,当时只有上海联通支持,结果现在联通也宣布不支持了,苹果只能宣布中止。

刚刚提到的天际通,也传言被有关部门约谈…

这些都不难理解,承载着用户数据的SIM卡,牵扯了太多的利益,是运营商的最重要资产之一,哪能拱手让人?

除了利益原因之外,安全其实也是一个问题,终端设备厂商鱼龙混杂,用户在各个运营商的签约信息,是否可以放心交给他们?

对于eSIM系统来说,谁控制配置eSIM的平台,谁就拥有主动权

但是,无论如何,eSIM的发展趋势谁也无法阻挡。

虽然现在eSIM的发展还处于非常初始的状态,但是,据权威部门预测,至2020年,新增eSIM连接数将达到2亿个,全球将拥有3.46-8.64亿部内置eSIM卡的智能手机。德国电信预计,至2025年,eSIM将全面取代传统SIM。

按目前的情况,eSIM技术很可能会先在物联网方面得到应用,进而带动在手机上的应用,到了那个时候,如果生米煮成熟饭,运营商也无回天之力了。

总而言之,以eSIM为代表的虚拟SIM技术,是消费者的福音,手机厂商的法宝,运营商的双刃剑。

大戏开幕,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eSIM这里的e是embedded,就是说把传统的卡形状的SIM卡直接焊接到手机或手表等终端里了,但SIM卡其实仍然存在,只是从原来占据手机主板空间较大的卡槽插卡形态转变为体积很小的SIM芯片直接焊死在手机主板上。但单独承担SIM功能的物理芯片还在那里。SoftSIM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没有硬件形态的独立SIM芯片存在了,试图通过把SIM功能通过纯软件例如文件系统的形式存储到手机已有的通用芯片存储器中。这种软SIM多为终端厂商一厢情愿地推广,实际上在整个行业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目前也不被运营商所认可。

这里我们想重点说一下eSIM。eSIM 卡即嵌入式 SIM 卡,由传统 SIM 卡发展而来。首先解释下什么是 SIM 卡,SIM 卡(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的中文是“用户身份模块”,它的体积虽小,却内藏乾坤,相当于一台微型电脑,能够用来存储短信数据和电话号码、提供用户身份鉴权、提供保密算法及密钥功能等。举个例子,我们拿到新手机的第一件事都是插上自己的 SIM 卡,然后才能打电话、发短信、上网页、看视频…

但SIM卡真正有用的部分十分有限,其金属部分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