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是什么意思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春秋战国时期,晋惠公夷吾是晋献公的儿子。受晋献公宠爱的骊姬为了给她儿子奚齐争夺君位,屡次对夷吾、重耳以及太子申生加以陷害,使其先被疏远,后遭迫害。后来申生受骊姬诬陷自杀,夷吾逃亡到梁(今陕西韩城南)。
晋献公在位26年去世,命骊姬之子奚齐继位。大夫里克杀死奚齐,先迎公子重耳回国,但是重耳没有同意。之后又迎公子夷吾。夷吾当即就要启程归国,周襄王三年,秦穆公发兵送夷吾回国,立为国君,这就是晋惠公元年。惠公即位以后,想除掉里克等原来杀死奚齐另立国君的人。最先对付的是里克,不但不封给他原来许诺的汾阳之邑,而且把他手中的权也夺了。过后还不放心,恐怕里克故伎重演,迎立依然流亡在外的公子重耳,就下令让里克自杀。惠公对里克说,如果没有里克,他当不了国君;但是,里克杀过奚齐,有这样的人为臣,国君就没法当。里克绝望地说:“不有所废,君何以兴?欲诛之,其无辞乎?”也就是说“如果准备杀掉一个人,难道还害怕找不到理由吗”。随后里克拔剑自杀而死。
除掉里克以后,还害怕他的同党兴风作浪,又寻机将那些当初与里克同谋的人一齐杀死。做完这两件事,惠公解除了他的内忧外患,可是国内人心已经离散,很快就被秦国打败,秦穆公把他杀了祭天。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释义】:如果一心一意想要加罪于人,就不愁找不到罪名。指随心所欲地陷害人。(欲:想要,患:忧愁,担心,辞:言辞,指借口)
【用法】:作宾语、分句:指给人强加罪名。
【出处】:《左传.僖公十年》载:晋献公死后,晋大夫里克先后杀公子奚齐、公子卓及大夫荀息,新君晋惠公即位后杀里克。将杀里克时,惠公派使臣对他说:"微子则不及此。虽然,子弑二君与一大夫,为子君者不亦难乎?"对曰:"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臣闻命矣。"伏剑而死。后人用"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谓欲加害于人,即使无过错,也可以罗织罪名作为理由。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yù jiā zhī zuì,hé huàn wú cí
〖解释〗欲:要;患:忧愁,担心;辞:言辞,指借口。要想加罪于人,不愁找不到罪名。指随心所欲地诬陷人。
〖出处〗《左传·僖公十年》:“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示例〗“可是,老徐,李自成没有什么罪名,咱们收拾了他,对别人怎么说呀?”“~!”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七章
郭沫若《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 他既要除掉吕氏,当然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
解释
欲:要;患:忧愁,担心;辞:言辞,指借口。要想加罪于人,不愁找不到罪名。指随心所欲地诬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