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概述 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健康人尿中蛋白质(多指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的含量很少(每日排出量小于150 mg),蛋白质定性检查时,呈阴性反应。当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加,普通尿常规检查即可测出,称蛋白尿。蛋白尿按形成机制可分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和组织性蛋白尿四类。
临床最常见的是肾小球性蛋白尿,主要见于肾炎蛋白尿,其次是肾小管性蛋白尿,主要见于间质性肾炎和肾小管损伤。按照尿蛋白定量的多少,可分为少量蛋白尿、中量蛋白尿和大量蛋白尿。
如果尿蛋白含量≥3.5g/24h,则称为大量蛋白尿。临床发现蛋白尿首先要发现明确病因,坚持治疗原发疾病。例如肾病患者,严格控制饮食,控制血压、合理摄入优质蛋白。避免摄入高盐饮食及过多的高蛋白饮食。
病因 急性肾小球肾炎(30%):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AGN),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
急性肾炎多见于儿童,男性多于女性。通常于前驱感染后1~3周(平均10天左右)起病,潜伏期相当于致病抗原初次免疫后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复合物所需的时间,呼吸道感染者的潜伏期较皮肤感染者短。
特点为急性起病,患者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并可伴有一过性氮质血症。多见于链球菌感染后,而其他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亦可引起。
肾病综合征(32%): 肾病综合征(NS)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泌尿系统感染(25%): 尿路感染:成年妇女膀胱炎主要表现是尿路刺激,即尿频、尿急、尿痛,白细胞尿,偶可有血尿,甚至肉眼血尿,膀胱区可有不适。
一般无明显的全身感染症状,但少数患者可有腰痛,低热(一般不超过38℃),血白细胞计数常不增高。约30%以上的膀胱炎为自限性,可在7~10天内自愈。
检查 常见于发热性疾病,多见于发病早期,尿蛋白随发热减退而消失,只持续几天,尿中除蛋白外,还可见少许白细胞及上皮细胞。
诊断 诊断
(一)病史
如水肿史,高血压发生情况,糖尿病史,过敏性紫癜史,损伤肾脏药物使用史,重金属盐类中毒史,以及结缔组织疾病史,代谢疾病和痛风发作史。
(二)体格检查
(三)实验室检查
鉴别诊断
1、急性肾小球肾炎:链球菌感染后,出现水肿、高血压、血尿、蛋白尿和管型尿。
2、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从下肢开始,从下向上蔓延,病程长,易复发,晚期常常有肾功能损害,以高血压型出现最早。
3、肾盂肾炎: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腰痛、膀胱刺激症状,实验室检查为脓尿菌尿是其特点。
4、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脱发,面部蝶形红斑,口腔溃疡,游走性关节炎,光过敏,雷诺现象,多脏器 损害尤以心、肾最多见,其中肾受损占第一位。
其蛋白尿一般较多,部分患者以肾病综合征形式出现。
5、多发性骨髓瘤:老年男性好发,贫血重且与肾脏受损不相称。病情进展快,易损害肾功能,骨质破坏,骨骼疼痛,病理性骨折。
其尿蛋白是溢出性蛋白尿。
6、其他:剧烈运动出现微量蛋白尿,发热出现蛋白尿,心力衰竭肾淤血引起蛋白尿,药物中毒引起蛋白尿,因有明确的病史和相应的体格检查,一般诊断不困难。
预防 蛋白尿西医治疗
蛋白尿是肾病的一大典型症状,但尿蛋白漏出的多少并不能体现肾病病情轻重。
轻度慢性肾病患者尿蛋白漏出少不一定说明肾脏病理损伤轻,大量蛋白尿也不能说明肾病病理损伤严重。
如如微小病变型肾炎及轻度系膜增殖性肾炎,肾脏病变轻微,但每日尿蛋白量可达几克甚至十几克。
治疗
坚持治疗原发疾病例如肾病等,严格控制饮食,合理摄入优质蛋白。
疾病预后
出现蛋白尿在排除其他如生理性因素、体位性因素等原因外,通过其他肾脏B超检查、肾功能检查、尿常规检查等,基本上可以判断是肾脏受损而导致的临床症状。
蛋白尿的临床意义非常复杂。临床上见到持续性蛋白尿往往意味着肾脏的实质性损害。当蛋白尿由多变少时,既可反映肾脏病变有所改善,也可能是由于大部分肾小球纤维化,滤过的蛋白质减少,肾功能日趋恶化,病情加重的表现。
因此判断肾脏疾病损害的轻重,不能只凭蛋白尿来衡量,要综合尿蛋白的量和持续时间来全面考虑,还要结合全身情况及肾功能检查来确定。
大量临床资料表明,肾病综合症和持续性蛋白尿患者预后不良。
在局灶性肾小球硬化,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IGA肾病,糖尿病肾病和慢性肾移植排异反应中,蛋白尿是肾脏病进展和病死率增加的显著独特的决定因素。
事实上这些疾病的缓解,尿蛋白质排泄的减少,不论是自发的还是通过积极治疗所致,都可改善存活率。
蛋白尿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