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快问快答

二战时日本陆军最多达到700万人,动员能力算强吗?

二战时日本陆军最多达到700万人,动员能力算强吗?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二战时日本陆军最多达到700万人,动员能力算强吗?

李三万

摘要:二战时期,日本陆军兵力最高峰时达到了164个师团,总兵力高达700万人,对于日本这样一个国家来说,这样的动员规模和能力,算不算很强?

二战时期,日本陆军兵力最高峰时达到了164个师团,总兵力高达700万人,对于日本这样一个国家来说,这样的动员规模和能力,算不算很强?

不要被这些数据迷惑,客观来说,日本的动员能力一点也不强。要知道日本这个国家,在二战时,就是亚洲唯一的工业化国家,但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化,要到战后的六七十年代才算达到。不过在亚洲来说,二十世纪前半叶的日本,确实已经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对付周边传统的纯农业国家,已经相当轻松。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说,日本只能算初步完成工业化,刚刚好跟周边国家拉开代差,跟真正的工业强国比,二战的日本工业化社会软硬件都还有各种短板。

这里说的动员能力则是属于日本社会的软实力,日本跟德国不同,众所周知,从明治维新的田中奏折起,日本就对中国有明确而强烈的侵略意图,并且全国迅速工业化的同时,也同步进入军国化,就是说与纳粹德国相比,日本对中国的战争准备,要早了半个世纪都不止!其中对国民狂热的战争鼓吹,贯穿了几代人的教育,这种几十年如一日的教育,强度比纳粹德国的国民教育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到1937年跟中国全面开战时,日本仅只出动六十万兵力,到年底发生南京大屠杀,后世各种解读里,都很偏重日本高龄兵在里面起到的坏作用,什么是高龄兵?并不是说这些兵年龄很高,而是说军龄很高,很多都已过了服役期,都已经复员回家,又被重新征召回部队,所以纪律上问题很多。

而当时的中国士兵,大多是直接从农村拉夫出来的,很少谈得上什么训练,在战场上始终维持着超过一比五的伤亡交换比,等战争末期,连中国方面的农民兵都开始俘获日本娃子兵了,明眼人就知道,日本快要完了!这里面的道道就在于日本几十年的战争准备,其实就是初期那拨老鬼子,就是1937年扩军前的十七个常设师团!其余都是1937年开始逐年扩招出来的,到1942年有五十八个师团,太平洋战争日本的极限就是这五十八个师团了,从训练到装备,就是日本有军事意义的极限。

到1944年,虽然进一步扩充到九十九个师团,但多出来的部队仅能维持中国战场.1945年扩大到一百六十四个师团,新招的就连中国战场都维持不住了,毕竟在中国战场,中国的农民军队,在长期战斗中,也成长起一批可以勉强抗衡日本老兵的部队,而日本后期投入的部队,却开始与中国农民兵一样缺乏训练!这说明日本社会动员组织能力,周期过长,比当时的中国和亚洲国家要好,跟老牌强国比,差距还很大。日本有名的三八大盖,从世纪初定型生产,到战争结束,差不多四十年,产量才只有三百万支出头,而德军步兵的基本装备98K补枪从1935年到1945年九生产了1450万支。日军的歪把子总产量28000挺、拐把子总产量41000挺和九九式总产量53000挺,加一起生产总量不超过12万挺,而德军仅MG42通用机枪就生产了100万挺,这就是差距。

日本的所谓“工业化”那是对比亚洲农业国而称谓的,跟欧美的生产能力比较仍然很是悬殊,没有足够的武器何谈装备部队?关东军在1945年连三八大盖都不足。这才是社会组织动员能力的真相,光把人头凑够送上战场,这个不需要动员能力,只需要有权利,把人拉上战场是一回事。

再来点干货,二战期间历年日本陆军师团数量如下:

1937年底:24个师团,其中朝鲜1个,日本国内2个,在中国21个。

1938年底:34个师团,其中朝鲜1个,日本国内1个,在中国32个。

1939年底:40个师团,其中朝鲜1个,日本国内5个,在中国34个。

1940年底:49个师团,其中朝鲜不详,日本国内不详,在中国38个。

1941年底:51个师团,其中朝鲜2个,日本国内5个,在中国34个,太平洋战场10个。

1942年底:58个师团,其中朝鲜1个,日本国内5个,在中国37个,太平洋战场15个。

1943年底:70个师团,其中朝鲜2个,日本国内7个,在中国38个,太平洋战场23个。

1944年底:99个师团,其中朝鲜2个,日本国内18个,在中国38个,太平洋战场37个。

1945年8月:164个师团(日本资料为169个),其中朝鲜9个,日本国内58个,在中国53个,太平洋战场44个。

由此可以看出,战争的前五年总共只扩充了34个师团,后三年却一下子扩充了106个。

按照常理,战争前期底子还很厚,扩充相对容易,后期不容易。1938年徐州会战后,日军兵力不足的问题已经暴露的很严重,全速扩军的需求很迫切。所以在1942年以前的58个师团才是日本的真实实力。

那么,后期为什么扩军的速度加快了?

动员部队其实有很大的注水情况,为了解决兵员不足的问题,日本用的是注水的办法:把师团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等级。

甲种师团,这是日军战斗楼里最强的师团,辖2个旅团(每旅团辖2个步兵联队),工、骑、炮、辎重各1个联队,共8个联队,加上一个师团部、两个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总共28200人。

乙种师团,在甲种师团的标准上压缩了骑兵联队,改为骑兵大队(个别师团甚至不设骑兵)。辖2个旅团(每旅团辖2个步兵联队),工、炮、镏各1个联队,共7个联队,加上一个师团部、两个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总共24400人。乙种师团战斗力和甲种师团相比虽有缩水,但还不是很厉害,可以和甲种师团一起承担会战任务。

丙种师团,由混成旅团扩编,辖3个步兵联队,工、炮各1个联队,一般有5个联队,加上师团部的非战斗人员约15500人。丙种师团战斗力缩水很厉害,战斗力不到甲种师团的三分之一。

丁种师团,也是由混成旅团扩编,只辖3个步兵联队,其他兵种只有大队或中队编制,总兵力约11000人。由于编制小,机动灵活,主要用于扫荡八路军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这种程度的缩水,自然编组起来就容易得多。

除了编制压缩,兵员素质下降严重。后期快速扩军,为了解决兵员不足的问题,把兵员年龄一再放宽,出现了大量的少年兵和老年兵。相应的武器装备缩水的也很厉害。

还必须说明,甲种乙种丙种丁种师团的分列,也只有在中国战场,也就是中国派遣军才有。其他日军如关东军、南方军都没有这样分法。

最典型的代表是关东军。1945年,为了本土防御作战,日军将关东军14个师团中的13个师团调回了国内,还带走了三分之一多的物资。被抽调一空的关东军只好将在东北的25万日本退伍军人重新征集,编成了相当于12个师团70万人的兵力。这70万人中,真正能作战的只有正宗的20万日本人,其他的都是东北人、朝鲜人和台湾人组成。为了解决武器问题,关东军把伪满军队的武器收归回来,还是不够人手一枪,只能用新削的竹枪作为装备。

综上,日军通过缩水、减配等方式扩充了164个师团,实际战斗力折损厉害,动员能力是在算不上强。

另外,数据也不对,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日本陆军总计168个师团约540万人的规模,并且这已经是它垂死时期的峰值。与人口基数相仿的纳粹德国相比远远不及,德国总共动员了1420万人参军,兵力峰值为780万,步兵师的番号超过了300个,怎么能说日本人“动员能力很强”?

所谓700万人的概念是以讹传讹,因为1945年日本陆海军加一起也最多667万人,其中海军的军舰虽然没有几艘了,但仍然有各类人员130多万,所以陆军的实有兵力就500来万。就这500来万当中,精壮士兵的比例已然不高,因为日本兵已经挂掉了200多万,按照战争时期的比例,至少还有同等数字的因伤致残,也就是说,有近500万人损失掉了。

一般而言,18岁到40岁的适龄男子才是正常的征兵范围,只占人口总数的6—7%,别忘记还有半数人口是女性呢。当时日本的人口(不算殖民地)只有8000万人,因此现役、预备役加上第一补充兵、第二补充兵有400多万是比较正常的,而经过连年战争,这部分人能活着一半就不错了,先死的士兵当中肯定也是先入伍的老兵居多。

也就是说,到战争末期日本陆军合格的士兵最多还有200万人,那么其它300多万怎么来的呢?当然就是扩大征兵范围,到1944年已经是从14岁到60岁的男子都必须服兵役了。一个60岁的老头和一个14岁的孩子能有多强的战斗力?滥竽充数罢了,所以兵员数量虽多,顶用的已经很少了。

1939年的诺门坎战役,日苏双方伤亡总数相差不是很多,关东军老兵的战斗力还是比较强悍的。而到了1945年苏军进攻东北时,对80万关东军完全是碾压,原因就在于关东军已经是空架子 ,不仅大多数重武器转运回国,其兵员构成也是老弱病残外加“开拓团农民”,当然顶不住苏联从欧洲战场调回来的百战之师。

不光比不上德国,更别提美苏两大军事强国,日本的战争动员能力甚至不如英国。而制约其动员能力的主要原因,是军工生产能力的不足和资源的匮乏,士兵是完全脱产的高消耗群体,装备、食物、衣帽鞋袜等一切用度,都必须由国家财政支出,到战争末期日本政府已经基本破产,通货膨胀率高达400%。

所以日本的扩军也是一点点来的,因为它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比较有限:1937年开战时是17个常备师团,年底算上特设师团有24个;1938年扩编到34个,1939年达到43个,1940年扩充到49个,太平洋战争爆发的1941年11月也才有51个师团,可以看出,增长比较缓慢。

1942年58个师团、1943年为70个、1944年为99个,而1945年上半年却突然膨胀到168个师团,随便想想,也知道这半年扩充起来的69个师团是什么货色:

独立混成旅团升格、独立步兵旅团升格、独立守备队升格,期间塞进大批老弱士兵,徒有其表而已。这些师团绝大部分都还没有参加战斗,就在本土缴械投降了,你连战斗力都评估不出来。

1945年初的湘西会战,第四方面军破天荒抓了400多日军俘虏,王耀武兴冲冲去视察,却发现是一大群嘴上没毛的日本小屁孩儿,久经沙场的王耀武大失所望,但同时也感叹:“日本人快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