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快问快答

想听听各位如何评价西蒙拉特?

想听听各位如何评价西蒙拉特?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想听听各位如何评价西蒙拉特?

一个指挥家的命运当然要靠自身努力,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我西蒙·拉特绝对想不到,我作为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怎么把我选到柏林去了,所以克劳迪奥·阿巴多同我讲话:“乐团已经决定了,你来当首席指挥兼艺术总监”,我说另请高明吧。我实在也不是谦虚,我一个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怎么到柏林来了呢?但是呢,阿巴多大师讲“乐团成员已经投票决定了”,所以后来我就念了两首诗,叫“苟利爱乐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所以我就到了柏林。

到了柏林我干了这十三年也没有什么别的,大概三件事:一个,建立了柏林爱乐乐团数字音乐厅(Digital Concert Hall, DCH);第二个,把更多现当代音乐作品列入曲目库;第三个,就是把乐团的演奏技术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如果说还有一点成绩就是踹掉了萨尔茨堡复活节音乐节,转而与巴登-巴登复活节音乐节合作,这个对音乐节市场的格局有很大的关系。还有建立了更完善的音乐教育项目也是很不容易的。但这些都是次要的,我主要的我就是三件事情,很惭愧,就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谢谢大家。

一个入门级的古典乐迷,随便聊聊,主要是聊聊最近两星期的感受,因为我的拉特的了解集中在近两个星期。之前比较少听西蒙拉特爵士的录音,因为他和柏林爱乐的现场在Youtube上基本上找不到,必须要到柏林爱乐数字音乐厅才能找到他的现场录音和视频。也很遗憾,更没有到过他的现场。

但是在刚刚的圣诞期间,BBC Radio 3放出了Celebrate Simon Rattle的专题

,毕竟Sir Simon是英国古典乐坛指挥第一人,加上今年(2015年)是拉特的60大寿。BBC首先放出的是拉特和柏林爱乐在14年柏林音乐节上舒曼和勃拉姆斯全部交响的现场录音,还有14年BBC逍遥音乐节火鸟的录音。我必须说当我听到这套录音后,深深被拉特的指挥版本所吸引,特别是他所演奏的舒曼交响曲,十分动听。他的勃拉姆斯中规中矩,还可以。然后再听了他和柏林爱乐在14年BBC Proms演奏Rachmaninov: Symphonic Dances和Stravinsky: The Firebird的录音,这两个曲目我之前没听过,或者听过没什么印象,但听了他的演奏之后被这两个曲子所吸引。

听了这些之后,对拉特的印象颇好,于是决定去听听他的柏林除夕音乐会——当然,通过柏林爱乐的数字音乐厅。买了一个最便宜7天票,在31号的时候准时开机,在网上收看了直播。这次直播我很满意,至少感觉值回票价,因为单就直播而言,十分流畅,画面清晰,最重要的是音质能够令我满意,当然,新年音乐会嘛,也无可挑剔(我想他如果18年退出柏林爱乐后应该会被邀请去指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值得一提的是,当场音乐会莫扎特第23钢协的钢琴独奏是一位91岁的德国传奇钢琴家Menahem Pressler,虽然这位老先生的年龄很大,但是演奏的节奏和准确度都把握得很好,但考虑他年事已高,力度和速度肯定有所比及,令人感动的是,拉特能够带领着他的团员和好地配合了这位钢琴家的演奏。

由于购买了七天票,这几天都在听数字音乐厅的东西,特别是西蒙拉特爵士的现场视频。我也了解到拉特最拿手的是马勒,我不是马勒粉,比较喜爱的一部马勒是马勒第六,也去听过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的马勒第六现场,于是乎,今天在数字音乐厅听了拉特的马勒第六,一个字,爽!动态够,声音不乱,将马勒第六应该有的感情表达了出来。相比之下,我去过的现场,或者是同样是数字音乐厅里面丹尼尔哈丁指挥柏林爱乐14年的版本,虽然都不错,但就感觉少了一些东西。其他的马勒由于时间有限,暂时还没有欣赏。除此之外,我听了他的西贝柳斯5,6,7现场,上半场的5相当好,我很满意;下半场他将6和7两首交响曲连在一起无间断演奏,特别是西贝柳斯第7交响曲,成功地表达出了这首交响曲应该有的“流动的美感”。

可以说经过这两个星期对西蒙拉特指挥柏林爱乐现场录音和视频欣赏,我对这位英国最受欢迎的指挥家有了一定的认识,不得不说我也迷上了他的现场视频录音。用几个词语总结他的指挥:大动态,动感,美感。有机会我一定会去现场听听他的演出。

最后,我也看了西蒙拉特的采访视频,感觉这位指挥家很nice,没什么架子,难怪深得观众喜爱。

他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说话声音特别好听 就像英语考试听力的男发音一样

柏林这样的世界顶尖乐团选指挥也不是只要是个著名指挥就可以的,还必须与乐团的情况相契合,当时比拉特爵士更有名的不是没有,但你听过他在伯明翰指挥的马勒,就可以理解柏林为什么选他,而且似乎也只能选他。以拉特当时的表现而论,伯明翰几乎就像是第二个柏林。

拉特更年轻,更有活力,也给乐团带来了新的东西。但无论是从阿巴多还是到到拉特,卡拉扬的遗泽始终存在着。

拉特说,杜大妹到德国来和德国音乐家交流是很正常的事情。“这就像德国的音乐家到国外去旅行一样正常,”他说,“请允许我在这里引用一句英国的谚语Only arbitrary and against him without speech。我们不知道这件事情背后有何政治动机。现在德国人还是认为杜大妹只是位著名的指挥家而已。”

当莱布雷希特指出,当提及此话题,拉特第一次流露出了紧张情绪的时候,拉特大笑了起来,说道他并不紧张并反问莱布雷希特他是否也认为杜大妹是间谍。而当莱布雷希特婉拒回答时,拉特又笑了几声。

若干年前,当拉特还是一名学乐理的中学生时,他学过马勒的《第九交响曲》。当他作为教师的时候,他在课上教授过庄严弥撒。

当莱布雷希特问及此事时,拉特说他还可以背谱指挥。

Et in terra pax Ominibus Quoniam tu Solus Sanctus

莱布雷希特问他为什么这一部分记得如此清晰时,

拉特:“ 和平属于他所恩赐的人’这一句吸引。当我年轻时,这句话就对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且我认为当年贝多芬的理念至今仍是音乐人的目标。”

拉特:“尤其是最后一段,‘qui tollis peccata mundi:dona nobis pacem.   。’”

于是莱布雷希特询问拉特对于bpo的看法:“为什么vpo可以直接选举他们的首席,而你显然不信任bpo也可以进行这样的选举?”

拉特:“我也是一位被选举出来的首席,尽管我们有着不同的选举制度。每个乐团的历史文化传统,教育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因此,每个乐团都应该有自己的制度。”

拉特是被bpo钦定的首席。而只在一些小乐队和二流剧院才有普选。

我不是很懂,就捡我听过的感兴趣的来说。Rattle早期的那一套马交还是不错的,而11年12年那一套马交几乎是10年以来最好的演绎之一了吧。早期的那一套勃交也不错;之后到了柏林,重新录的那一套勃交感觉提升了一个档次,而最新的14年那一套和舒曼交响曲一起录的勃交实在是太合我的心意了。和uchida的贝钢协,和zimmerman的勃钢协都也是相当好的演绎。至于新录的一趟贝交,听现场的时候,感动的都哭了。他带柏林也10多年了,感觉终于是把乐队带成自己的了,在现场对整个乐团的控制,几乎是完全随着自己的心意。还有就是Rattle 很注重20世纪的音乐,现代的音乐演绎也很多。

当世前五的水平吧。

现在DCH有Institutional access 了,可以看看自己的学校subscribe了没有。

如果没有,似乎可以用refer的link 试听两天。要是需要可以找我。

实际一咬牙也就subscribe了。如果是学生,给他们发邮件,照自己学生证的照片就行。一年一百欧,也就还凑合。

强烈建议题主这两年去一趟柏林听一次现场。Digital Concert Hall是好但是很多细节效果完全不是能和现场比的。

西蒙·拉特爵士,我认为是当代除小克莱伯、阿巴多、穆蒂之外最棒的指挥家,除了阿巴多的马勒(神版),我听的最多是他的,挺对胃口的,他的理查施特劳斯,斯特拉文斯基都是首屈一指的,在德奥作品上也毫不逊色,人也很好,谦逊有礼,非常有绅士范,能言善辩,德艺双馨。

可以看懂他拿着指挥棒在干啥,海丁克也是另外一个能看懂的。卡拉扬在拌蛋黄酱,富特文格勒是帕金森式的指挥。完全不知道在干啥。

托斯卡尼尼:“嘿威廉,下面有人说拉特和杨松斯是当代的你和我诶!”

富特文格勒:“谁说的,我倒是要去和他比试比试”

托:“你都这么多年没指挥了,先听两场音乐会找找感觉吧?”

富:“有道理,听什么呢?”

托:“《指环》吧,那套曲子是你的老朋友了”

富:“嗯,你说的有道理,好像那个上海交响乐团在演指环,我先去看一看”

有幸亲临过两次柏林,第一次是听了艾伦吉尔伯特和柏林爱乐的合作(跑题)。

第二次是2016年12月30日的新年音乐会,拉特尔与 Trifonov 的合作。

2017年柏林爱乐访港,亲临两场。

拉特的风格形容起来就是「理性、准确、清晰,带有少许的浪漫色彩」,好处是他的演绎个人风格很明显,在处理巴洛克风格以及现代风格的作品的时候,音响效果都很独特。所以拉特的演绎作品跨度才能如此广,但是少有翻车的。拉特这种风格特别适合巴赫,不过推荐他的勃拉姆斯、斯特拉文斯基、西贝柳斯、拉威尔还有马勒。

2015年到2016年间他带柏林爱乐灌录的贝多芬全套,和往日风格不一样,而听后发现拉特其实并不是适合每一部贝多芬的交响曲,他的第六、第七是真的可以让人high起来的,相较之下他的第三、第九就不够厚,所以拉特风格的坏处就是他的「现代感」其实并不适合太需要「岁月感」的作品。

自2002年上任以来,如今柏林爱乐的音响清晰度非常高,层次异常清楚,这是其他乐团很难比拟的音色。亚洲巡演时的比德鲁斯卡实在是惊艳,对比伦敦交响乐团的版本,lso就逊色很多。拉特的作品质量,后期比前期要高出许多,早期的斯特拉文斯基就比不过后期的,不过柏林爱乐就是一架难以操作的巨型卡车,就像拉特自己说的:「柏林爱乐就像一把乐器,他的反应速度是如此灵敏,以至于我可以在这架乐器上尝试一切我想做的音色。」拉特终究把这架卡车打磨成了属于他的样子。

拉特所做的数字音乐厅,以及他致力于音乐在学校、社会中的推广,也是应时代发展,柏林爱乐也得转型所作出的努力,实则这点更具有价值。

话说柏林爱乐的定音鼓和圆号真的好好听啊,选乐团后方的位置真的能听得很幸福。

以我浅薄的古典乐经验来看,听了十几盒马二的版本之后,拉特爵士的诠释很慢,但深入我心~

拉特代表了指挥行业发展的趋势:精确,音色完美。拉特的学生都已经开始占领德国交响乐团的常驻指挥席位了,而且他的学生对拉特模仿是多方位的,甚至包括他的发型!这是真的,亲眼所见!

好吧,可惜我对这个新趋势很不以为然,因为对声音和精确性的极致追求是以牺牲音乐整体思想表达性为代价的。诚然,有些作品这种风格比较适合,比如马三、贝六,以及浪漫派一些作品。但是马六、贝五怎么办呢?这些作品没有重量感就失去了思想性的核心。

和拉特风格最对立的是老一派的克莱佩尔Klemperer,技术不那么精准,但是意境坚决到位。我个人对此喜爱程度远超过拉特。

总之,拉特等人领导的新潮流就是面向只会听音色的初级听众,而不是知识分子或者有基础的欣赏者。枉顾作品作者本身的思想性。

BPO在招募新的指挥时说的非常清楚,他们希望未来的的指挥把作品本身放在第一位。言外之意,拉特把什么作品都演奏成了拉特自己。乐队成员们对此门儿清,也很不满。

指挥真正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小克莱伯,技术与思想两种风格最完美的融合。 当前在世的指挥我最看好美国的尼尔森,是技术与思想相结合的典范。

最后,我想引用冯小刚的一句话:“电影不好赖观众”。观众水平不行,为了满足观众胃口而拍出来的电影也行不了。

当前交响乐发展的趋势就是因为新一代听众不懂交响乐作品的思想性表达造成了音乐家对思想性的忽视。我对此发展趋势十分担忧。

花了700多块买了一套Rattle/bpo的贝多芬九部交响曲合集,刚听完第六。有些感想不吐不快:

单从录音质量上来说,这套非常棒,可以说震撼到我了,比之前Chailly那一套贝交录音还好。管乐跟弦乐之间的平衡非常之好,层次感也很好,虽然有些瑕疵,但考虑到是现场录音所以可以理解。

演绎水平上,我只能说Rattle对贝交的诠释真的不合我的胃口。第一第四第七还比较出色,第三eroica简直卧槽,完全没有该有的激情,听完有种顺下来的感觉,白开水一样(听Chailly跟Haitink听第一乐章就有一种触电的感觉),第五速度感觉略赶,但第二乐章不错。这套CD第六和第八在同一张上,刚听的第六感觉太臃肿了,尤其是第一乐章,我还专门拿出来瓦尔特跟卡拉扬金卡又听了下,真是弗如前人远甚。

现场的话,在北京听过一场他的马勒第九,听的是很爽的。可惜我不是马勒迷,所以不好评价,但Rattle应该是马勒的权威。

整体感觉偏好

拉特比较擅长指挥近现代作曲家的作品,比如《布兰诗歌》、《春之祭》等等都是我最喜欢的演奏版本,个人认为拉特的指挥方式也比较到位,为人也很谦逊。

但是个人认为拉特选曲方面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除夕音乐会上连续了好几年的各种斯拉夫舞曲,大半场的古乐等…,拉特演奏的贝九最后的弱音强化让我怀疑了半天到底演的是不是贝九=_=,说不出来的透着一种诡异…而且拉特不是特别适合BPO,对于一个有些悠久历史的乐团,拉特所擅长的与BPO的风格相左,也算是乐团打算做的一次尝试吧(关于这次选的那个货我就不说啥了=_=)。

总而言之,期待拉特回归LSO之后有着更好的发展,毕竟才60岁,也期待着有一天拉特能够上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