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快问快答

卡扎菲身亡谜团是什么?卡扎菲是怎么死的呢?

卡扎菲身亡谜团是什么?卡扎菲是怎么死的呢?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卡扎菲身亡谜团是什么?卡扎菲是怎么死的呢?

“利比亚钱多呀,等卡扎菲被抓捕后,最多也就是一两个月,我要去利比亚赚大钱。”——半个多月前,一位埃及开罗的司机对卡扎菲被捕后的利比亚充满期待,如今,他可以启程了。 谜题一:卡扎菲究竟是怎么死的 卡扎菲藏身的排水管道 关于卡扎菲的死,流传着不同的版本 版本一:在北约空袭中受到重伤,而后不治身亡 由于过渡政府武装攻打苏尔特,卡扎菲在当地时间20日上午乘车突围。北约发现由5、6辆车组成的突围车队,尽管不确定卡扎菲是否身在车队之中,仍然向车队发动了攻击。空袭炸死大约50名卡扎菲支持者,卡扎菲也在空袭中被炸伤,两腿伤势非常严重,随即被利比亚过渡政府的士兵抓住。后来卡扎菲不治身亡。…[详细] 版本二:在藏身处被捉,此前已经被自己的保镖给枪击 , 而后不治身亡 有人向路透社记者表示,在利比亚过渡政府武装发现卡扎菲的时候,他已经受了重伤,被他的一名手下打伤了胸口。 版本三:在抓获过程中被击中,而后不治身亡 据半岛电视台报道,卡扎菲与利比亚过渡政府武装发生交火,在战斗中中枪后伤重身亡。这也是利比亚一位过渡政府高层对新华社记者的说法。…[详细] 版本四:卡扎菲被抓获后,又被击毙/又死于双方交火中 一位美国记者说,卡扎菲没有在北约战机所轰炸的车队里,而是藏匿在一个排水管道里。他被从管道里拖了出来时还活着,然后才被杀死。而最新一个版本是,卡扎菲被抓获后,他的手下来救他,结果他死于双方交火中,但是谁也不知道射向卡扎菲头上的那颗致命子弹是从哪一方的枪里射出的。…[详细] 总之,以上四个版本中,卡扎菲分别被北约、自己人和利比亚当局武装给杀死,可谓众说纷纭。但是,之前人们普遍猜测倘若被捕,卡扎菲就会自杀,显然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了。不同的信源都证实,卡扎菲在被捕前很“彷徨”,一直在问“出什么事儿了”,“发生什么了”,还没反抗。 卡扎菲死亡细节 卡扎菲死亡之前究竟经历了什么呢?以下是事件的时间逻辑链条: 苏尔特被攻陷→卡扎菲混在车队逃走→车队被北约空袭→卡扎菲逃跑,躲到排水管道中→卡扎菲被利比亚过渡政府武装逮捕→卡扎菲不治身亡 大量的信息表明,在苏尔特被攻陷之后,卡扎菲和他的手下准备逃走。但是卡扎菲的车队遇到了北约的空袭。不过卡扎菲和一些手下(主要是雇佣军)并没有死,卡扎菲是否在空袭中受伤未知。他们逃走了。利比亚过渡政府武装发现了他们,并进行追击。卡扎菲像“老鼠”一样和他的手下们躲到了排水管道中去,结果还是被找到。准确说,是他的一名手下出来摇着自己的枪表示投降,但是又向过渡政府武装开枪。紧接着,很可能是接到了卡扎菲的指令,他又突然说,“我的主人在这儿,卡扎菲在这儿,他受伤了”。有人表示,卡扎菲被捕的过程没有反抗,很配合。这一幕的确充满戏剧性。…[详细] 一段卡扎菲被捕后的视频显示,他虽然受伤,但是还活着。衣衫破烂、满身血污的他被很多士兵给推搡着走向一辆卡车,期间还被人用枪给击打了头部,非常狼狈。(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后来卡扎菲上了救护车,而在救护车上的医生表示,卡扎菲有两处致命伤,一处在头部,一处在腹部,都是枪伤。之前的传闻是,卡扎菲的腿部受了重伤,而后死亡。…[详细] 陪着卡扎菲的现“国防部长”和他的好几名保镖(都是雇佣军,而不是什么美女保镖)都被打死了。 舆论倾向于卡扎菲死于利比亚过渡政府武装的枪下 一位利比亚过渡政府武装的高级官员向路透社的记者表示:“我们抓住他的时候他是活着的,但是在带走他的过程中,他们(指士兵)打了他,然后杀了他。可能他在反抗吧。”有消息也称,在卡扎菲被推向卡车的过程中,一些士兵喊的话的意思是“让他活着。”但随后,一些士兵杀了他。实际上,在一个视频中也能看到,一群人在欢呼,甚至在鸣枪,而这个时候,卡扎菲不像刚才那样还走着,已经倒下了。(点击此处观看视频)这也符合一名《今日美国》记者的说法。 而利比亚过渡委员会称,他们并没有下达杀死卡扎菲的命令,卡扎菲是在被捕后死于其支持者与过渡政府武装的交火过程中。不过,根据一些卡扎菲(准确说是他的尸体)在地下被拖拽和士兵们的庆祝场面,这个说法的可信度存疑。…[详细] 谜题二:卡扎菲是怎样被找到的 一名被俘的卡氏雇佣军成员 卡扎菲让被俘人员“出卖”了 利比亚过渡政府武装新闻官优素福·萨拉比说,一些被俘者透露了卡扎菲及其当政时期的情报部长及总参谋长等人的藏身地点,当局武装随即对这些地点展开搜索。来自米苏拉塔的“猛虎部队”逮捕了卡扎菲。…[详细] 之前《环球时报》去利比亚采访的记者也证实了这一点。除此之外,他还提到,苏尔特如此激烈的战事令人怀疑卡扎菲或许就在苏尔特,否则这里不会成为利战争双方交火最激烈之地。…[详细] 事实上,不管是本拉登还是萨达姆,都不是依靠各种各样的高科技定位系统给找到的,反而都是最原始的方式——从他们身边人下手。 谜题三:卡扎菲为什么不逃亡而在苏尔特 苏尔特曾发生激烈的交火 外部因素:几乎没有哪个国家愿冒天下之大不韪收留他 专题《谁还能够拯救卡扎菲》已经详细地分析了卡扎菲的逃亡路不可行。南非、俄罗斯、委内瑞拉、沙特阿拉伯、阿尔及利亚等一众国家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收留卡扎菲的可能。 事实上,一些在当时被指可能收留了卡扎菲的国家都很快地否认传闻。这是因为,不管它们曾经和卡扎菲如何友好,也得从现实利益出发,不能逆世界潮流而行。…[详细] 最主要因素:卡扎菲视利比亚为“他的国家”,狂人不愿低头承认失败 萨达姆和卡扎菲都没有离开自己的国家,他们的思维当然有共同之处。率队擒获萨达姆的美军中校拉塞尔早就指出卡扎菲一定不会离开利比亚,并且还准确地说出了卡扎菲就在苏尔特。这是因为,卡扎菲和萨达姆一样,都曾是一个国家数十年的统治者,他们都很自负,“他们宁可在一小帮极忠诚的人的簇拥下继续称王,也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国家过流亡生活”。后来的确有消息称,卡扎菲准备立国,定都苏尔特。 狂人卡扎菲的确很偏执,有人从心理方面分析说,卡扎菲认为利比亚的今天都是他所创造的,他所作的都是为了利比亚,所以利比亚人民应该爱戴他。正如卡扎菲自己说的,“我是那个创造了利比亚的人,我也将是那个毁灭它的人。”并且,卡扎菲也是个虚荣心很强的人,离开利比亚对他来说是彻底失败,生不如死。…[详细] 为什么是苏尔特? 苏尔特是卡扎菲的出生地,这里也有他的死忠追随者。前文提到的“萨达姆猎手”拉塞尔分析认为,“就在地中海海滩上,就在利比亚民众最密集的地方,就是他的所在。像卡扎菲那样一个好卖弄的人,他会继续呆在有支持者的地方,他不会跑到沙漠的中心地带挖个地洞藏起来。” 事实上,负隅顽抗的最厉害的另一个城市拜尼沃利德也跟卡扎菲颇有渊源,这里是卡扎菲妻子老家所在的部落。…[详细] 卡扎菲错在高估了自己的军队和“人民”对自己的忠诚度。他的手下有很多各国来的雇佣军,在他被冻结了大量的资产,又已经打了旷日持久的仗之后,他的资金当然不多了,没钱怎么能要这些雇佣军的忠诚。事实上,当地许多老百姓也不待见他,大量居民逃出。 谜团四:卡扎菲为什么“死”一条路 利比亚艺术家创作了许多卡氏被杀的画 利比亚过渡政府官员早表示,如果他不投降就杀死他 卡扎菲死了。很多信息都指向他是被利比亚过渡政府的士兵给打死的。 利比亚过渡政府官员曾经明确表示过,如果卡扎菲不在规定期限内投降,反对派部队则有权杀死他。…[详细] 而过渡政府主席贾利勒曾经在新闻发布会上称:“‘国家过渡委员会’宣布,卡扎菲的随从若杀死或捕获卡扎菲,他犯下的任何罪行将受到社会的赦免。”…[详细] 所以,可以看出,利比亚过渡政府并不太想要活的卡扎菲。而事实上,根据其以前说的,如果卡扎菲有一点反抗,被杀死就不足为奇。 许多狂热的士兵很仇恨他,想要杀死他 如果不是卡扎菲失去了民心,他也不可能垮台得那么快。而从现场视频可以看出,士兵们对捉到卡扎菲非常兴奋,几乎是推搡着他走的,还有人用枪敲打他的头。利比亚过渡政府也有可能发出了“留活口”的命令,但是对卡扎菲的仇恨还是足以让士兵们杀死了他。 现实利益:避免了一场尴尬的审判 如果卡扎菲还活着,他一定会被送去接受审判。路透社发表分析认为,不管是在国内审判还是在国际刑事法庭,对一些西方政府、西方大型石油公司和利比亚过渡政府的官员都是非常难堪的事情。在利比亚被制裁的岁月里,BP在内的一些国际石油巨头和利比亚签订了价值几十亿美元的合同。而这其中也包含不少上不得台面的东西。许多在利比亚过渡政府任职的官员以前都是卡扎菲的手下,在一场必然时间很长的诉讼中,他们也很可能被卡扎菲揭短。 总之不管是不是利比亚过渡政府下令打死卡扎菲,这对他们确实有有利的一面。当然,如果送卡扎菲去审判,则会显出这个政府的“新气象”——不同于卡扎菲时代的法治精神。不过也有人认为卡扎菲这样的“暴君”死不足惜。…[详细] 卡扎菲被捕对利比亚局势的意义 利比亚过渡政府武装庆祝攻占苏尔特 让许多普通民众免于恐惧,也迅速稳定了利比亚局势 在救护车上检查了卡扎菲伤口的医生说,“你不知道我多开心呢。卡扎菲死了,利比亚人民放心了”。一位来自的黎波里的家庭主妇曾说,“我心里总有一丝恐惧,怕他会卷土重来。除非我看到他被捕入狱或者被绞死,否则这种恐惧将不会消失。”这代表了许多利比亚人的想法,尽管卡扎菲大势已去,也不可能东山再起。但是只要他还在外面流窜一天,这位统治了利比亚42年的强人就会让许多民众感到恐惧。 事实上,卡扎菲早已经不可能凭着苏尔特东山再起,这里的战局已经不能颠覆利比亚的大势,但这是一个标志,新政府想要利比亚人想踏踏实实地接受,就得先把苏尔特搞定,把卡扎菲搞定。而现在,利比亚已经正式宣布全国解放了。…[详细] 而《卡扎菲下台 利比亚会乱吗》已经指出,从多方面来看,利比亚的明天都会更好。正如《环球时报》的记者邱永峥等人所观察到的,利比亚正在恢复生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