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刘柏志主编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读本,电子版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职业道德作为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具有社会道穗的一般作用,另一方面它又具有自身的特殊作用。首先, 职业道德有助于维护和提高本行业的信誉。一个行业、一个职业的信誉,与其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在社会公众中的信任程度有关,而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就依赖于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其次,职业道德可以促进本行业的发展。行业和职业的发展,有赖于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升。第三,职业道德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的主要内容,它既是 一个从业人员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的表现;又是一个职业和行 业全体人员的行为表现,如果每个行业、每个职业集体都具备优良的道德,对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肯定会发挥重要作用。第四,职业道德有助于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的发展。职业生活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用以调节职业活动中各种关系的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主体部分,是一个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程度的突出标志,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职业道德与一般道德的区别
职业道德是特定职业的从业者从事本职工作时应当遵守的纪律要求与道德准则。一般道德则是一般人共同遵守的公共道德准则与社会行为规范,包括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与一般道德的差异主要存在两方面。
一是职业道德规范适用于特定工作人员,一般道德规范适用于一般社会成员。
道德目标的差异。职业道德的目标必须与相关岗位的工作目标、岗位所在机构的组织目标,以及工作人员的价值目标相符合。一般道德规范的目标只需要符合一般社会成员对社会的宏观期待。
道德环境的差异。职业道德适用于特定的组织环境。一般道德则适用于社会环境。尽管组织环境与社会环境有相似之处,在广义上社会环境还可以作为组织环境的外部因素来对组织发挥作用,但两者在规模、层次与特性上还是有所区别的。社会环境的规模要比组织环境更加宏大、更加复杂、层次更加丰富,因此一般道德目标的设定必须能够满足各个阶层社会成员的多样牲需求,以协调社会内部的各种关系与矛盾。而职业道德的目标设定则可以因地制宜地体现组织环境的独有特色。
道德内容的差异。职业道德往往比较具体、灵活、多样。它是从本职业的交流活动的实际出发,采用制度、守则、公约、承 诺、誓言、条例等形式,这些灵活的形式既易于为从业人员所接受和实行,而且易于形成一种职业的道德习惯。一般道德规范的内容就是对一般社会成员日常行为与价值判断的约束和引导。
道德动力的差异。职业道德的核心动力因素是事业成就感。事业成就感是由工作报酬、业绩和职业价值三方面综合决定的。当从业者在工作中获得较高的报酬、有令人满意的工作业绩,再加上责任感与使命感的支持,事业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一般道德的动力因素是社会环境的改善。也就是说,当社会成员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能够使得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时,会更加遵守社会道德规范。
二是职业道德源自组织文化,一般道德社会文化。
组织文化是组织及其内部成员所持有的信念、价值观、思维与工作方式及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反映了组织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特质与风格。社会文化是社会在特定的发展阶段与历史时期所具有的思想、人文风俗、伦理道德、历史状态与观念形态的总和。道德是文化的一部分,组织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差异使得职业 道德与一般道德也有许多不同。
道德信念的差异。信念作为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职业道德的价值观不会轻易随着环境的更迭而改变的。而一般道德信念则是社会精神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与社会的历史传统和发展特点密切相关。
道德习惯的差异。职业道德的习惯主要由组织内部的思维方 式与工作方式综合决定。一般道德习惯则是社会风俗习惯长期影响的结果。一般道德比职业道德对大众更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但职业遒德习惯一经长期的刻意学习与培养获得,其影响力与一般道德不相上下,甚至有时会代替一般道德习惯的作用从而对职业行为产生决定性的约束与指引作用。
道德归属感的差异。道德归属感是人们对道德规范表示认同的情感与态度,道德归属感的强烈程度能够反映组织或者社会对其成员的凝聚力。人们更容易认同组织的道德规范,因为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直接相关,职业道德规范所施加的压力更容易为人们所感受到。当职业道德与一般道德显示出基本一致性时,人们 认同职业道德实际上也就认同了一般道德;但当两者不具备显在相关性、出现矛盾甚至呈现出相悖的表象时,人们有可能迫于就 近的压力,对职业道德表现出更强烈的道德归属感。
总的说来,职业道德的精神与一般道德的实质是一致的,两 者并不存在理论上的选择困境。
第二节 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内涵与特征
一、 公务员的职业特殊性
“公务员”一词译自英文的Civil Servant,中文也有译作 “文官”。西方国家的公务员是指通过非选举程序(主要是通过 竞争性考试)而被任命担任政府公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在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二条指出“本法所称公务员,是 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 的工作人员”。首次明确了列入公务员范围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 件: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 利。因此,在我国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包括各级党委、人大、行 政、政协、审判、检察、民主党派机关等履行公职的工作人员都 纳入了公务员的范围。
与众多从业者一样,公务员在工作期间应当恪守职业道德准 则与规范。由于公务员的职业不是一个普通的职业,是承担社会 公共责任、以实现和捍卫公共利益为己任的公仆。因此,对公务 员的道德要求的确应比一般人更加严格。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首先以公众为服务对象,公务员应具备责任意识,诚信理 念与奉献精神。
强烈的责任意识。在我国公务员的责任意识是受到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所指引的,即关注民众基本权利的实现、公平正义 的生活状态与社会环境。人们常把公务员比喻成人民的公仆,意 味着公务员就是要为民众尽心服务、排忧解难。因此公务员肩负着保障民众生活得安心满意的重大责任。新的公共行政治理理念 要求公务员不再只是对其所在职的公共机构负责、对行政组织的 上级权威负责,更要对公众负责。
主动建立“官民互信”的良性关系。公务员要以开诚布公 的执政理念换取公众对政府的充分信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 “官民互信”的良性关系。公务员要具备诚信的职业道德,能够 以诚信的态度面对公众,除了需要一种在被责问时的坦白表态, 一种信守承诺的严谨作风,还需要在信息博弈中主动向公众公开 必要的工作信息,保障公众对公务员决策与执行过程的知情权。
以奉献精神回应公众期待。公众对公务员有许多期待,希望 通过他们的努力能使民众对于公共生活的各种要求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满足。公务员必须具备能够坦然面对非议、不求回报的利他奉献精神,在公职岗位上踏实工作,认真处理好每一件事务就是对公众期待的最好回应。
其次,作为公共权力的执行者,公务员需要有秉持公平正义 的理念。
公共权力来源于民众,但是公务员比一般人拥有更多的权力 来支配社会公共事务。公务员在面对公共权力所带来的丰富资源 及其产生的复杂利益效应时,要能够秉持公平正义的道德理念, 以规范指引自己的行政实践。
公平之下的公权公用。公共权力不是某个团体和个人的专有 物,因此公务员在运用公共权力时应充分考虑各方不同的需求’, 确保公共权力服务于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目的,维护公共利益而 不偏袒特殊利益。要避免使公务员阶层成为凌驾于公众与社会之 上的特权阶层,避免使社会公平者蜕化为社会公平的破坏者。公 务员需要将“公平”的道德要求纳入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行为规 范中,这样他才有足够的资格担当起公共权力的行使人、成为值 得公众信赖的社会公平的维护者。
以正义理念为弱势群体发声。在基本实现社会公平的前提下,公共管理者应该更多考虑社会弱势群体与边缘群体的处境与 利益。这就要求公务员秉持正义的理念,利用公共权力为边缘弱 势群体实现诉求,使公共资源的分配天平能够倾向于这些本身资 源非常有限的弱势群体。
再次,作为公共利益的实现者和守护者,公务员需要廉洁自 律、爱岗敬业。
公私分明。公务员更需要区分清楚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明 确自己作为公共利益守护者而不是使用者的身份。这就要求公务 员要恪尽职守,不得对公众的、社会的、国家的公共利益动一丝 贪念,以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为己任。
廉洁自律,反腐避嫌。反对腐败主要是反对涉及公共利益的 贪污与贿赂。反对腐败首先要求公务员在道德上廉洁自律,划清 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界限,使贪欲受到道德修养的束缚。 形成洁身自好、清廉自守的“官德”。避嫌的目的是在于避免公 务员利用职务之便、利用其作为公共利益的守护者的身份和地位 随意占用公共资源、直接或间接地谋取任何私利或者替他人谋取 特殊利益。反腐与避嫌